六年级语文《夏午》课文

六年级语文《夏午》课文,第1张

【导语】《夏午》是一篇散文,写了作者童年时逃避午睡,在后花园里享受自然世界的精彩,以至于成年以后仍然逃避午睡,牵挂自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这充满生命快乐的自然世界的无限热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夏午》课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文

从小,我就逃避午睡。

那时候,在北方乡下。我们家的院子很深,本来就静,午睡的时候就更静。

母亲总是逼着我午睡,而我,却常常在母亲睡着以后,悄悄地爬起来,轻轻地迈过那一尺高的门槛,经过开着荷花的院子,打开通往后花园的小门,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

看!后花园真是色彩丰富!

五颜六色的野花,红的、白的、粉的、蓝的、紫的,还有一半粉一半白,一半蓝一半红的。你简直数不清它们有多少种颜色!这些花在微风中摇动着,带着孩子似的娇羞。

花园的左边是菜园,种着刚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小葱和被一个无形的嘴吹得越来越肥胖的茄子。可爱的.大南瓜,笑呵呵地躺在地上,享受着园中这一片宁静。

右边是花房,里面住着胆小娇贵的南方来的花。

祖母说,花园里面有狐仙,不许小孩子进去。我总是偷偷地往里走两三步,然后站在泥土的台阶上,想象狐仙的样子。

在我想来,狐仙是个爱午睡的老爷爷,留着长长的白胡须,穿着和胡须同色的布裤子。

“即使他发现我进来,他也懒得干涉我的。”我想。

而且,他可以同花朵们住在一起,我是多么羡慕他呀!

地上总是有很多蚂蚁。它们一向勤劳,不停地忙着。

我看着它们匆匆地忙来忙去,可以看很久。不知为什么,它们那样吸引我的注意。我并不欣赏它们那瘦小的模样,但我欣赏它们的动作,沉着、迅速而有规律。有时,我也担心它们会迷路,当我看见一只蚂蚁走得太远的时候,就用一根小草把它轻轻地拨回来。我不知道这样是否会扰乱了它的工作,耽误了它完成任务。

小时侯的夏日中午,总是这样过去,我从不厌倦那充满着生命快乐的花园。

现在,在这炎热的小岛上,我仍旧喜爱夏日的中午,我仍旧逃避午睡,因为牵挂着窗外那一大片绿色的稻田。风从海上缓缓地吹来,吹过院中大叶子的树木,发出潮水一般的声音。只有在炎热的夏日中午,才会有这样带着凉爽的声音!

我坐在房前的躺椅上。

花醒着,草木醒着,风醒着,我也醒着,在夏午的阳光里。

我逃避午睡,因为我爱这世界。

作者简介

罗兰,原名靳佩芬,1919年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师范部毕业。1948年去台北,1959年至1991年,在台北“警广”主持音乐及教育节目,长达32年。出版作品除《罗兰小语》外,还包括散文、小说、游记、诗歌、诗论等。2003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终身成就奖”。1988年深圳海天出版社首次向中国内地读者推介台北作家罗兰和她的作品,其后陆续出版了《罗兰小语》、《罗兰散文》以及部分书信体文集和论文集,获得极大反响,在中国内地迅即形成“罗兰热”。其中《罗兰小语》曾经是上世纪十年代青年热衷的“励志书”。《罗兰小语》、《罗兰信箱》等作品,是她在广播电台做主持人向广大青少年进行教诲、或交流心得体会谈心式的作品。由于它充满关爱,充满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和概括,因而不仅广受台北青少年的喜爱,而且经过岁月沉淀之后,又在大陆青少年中掀起一股热潮。由于出生于中国传统的书香世家。她的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的底蕴,含蓄、隽永;洋溢着中国式的哲思,睿智、通达;体现着作家对现代社会的深层思考,深刻、清醒。

罗兰一生崇尚淡泊,不追求功名利益。从她的《秋颂》一文中可以清楚的读出她对洒脱的秋的热爱,以及人生观。

【拓展】夏午教学教案

教材分析:

《夏午》是一篇散文,写了作者童年时逃避午睡,在后花园里享受自然世界的精彩,以至于成年以后仍然逃避午睡,牵挂自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这充满生命快乐的自然世界的无限热爱。

作者罗兰带着天真美丽的童心童趣,将自然生命的美好,在行云流水、自然清新的书写中一一──透出。文章的精妙之处在于“夏午”这样一个角度将“我”的童年、成年的经历串接,用潜在的因果联系将文章组织起来,先是说我从不午睡,然后说出午睡时做什么,最后点出原因──享受生命。

学情分析:

第一,扣住课题,从整体入手,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第二,文章的语言生动、清新,灵活地运用了拟人等修辞手法,极富童真童趣。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让学生的学习多写感性色彩,多写快乐感受。

第三,抓住关键段,深入文字的背后,体会语句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9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想像作者在夏日中午逃避午睡的情景,感受作者对生命世界的热爱。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意境美。

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世界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自然、对世界、对生命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夏天的中午,你们在干什么?(让学生自由说)

2、师:每个人的心里,都珍藏着许许多多的往事。在作者罗兰的心里,夏天的中午会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呢?

3、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听一听,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生认真倾听。

过渡:你们喜欢吗?自由读一读吧!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自由读文。

3、检查初读情况。

(三)整体感知,摄取画面。

1、罗兰的文字行云流水,优美流畅罗兰的童年如美丽的画卷,赏来心情舒畅。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印象最深的画面做上批注或拟出小标题。

2、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或交流拟定的画面小标题。

3、简单地说说这些文字(或“画面“)带给你的感受。

课后反思:

《夏午》是一篇散文,写了作者童年时逃避午睡,在后花园里享受自然世界的精彩,以至于成年以后仍然逃避午睡,牵挂自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这充满生命快乐的自然世界的无限热爱。

教学目标:

1、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想象作者在夏日中午逃避午睡的情景,感受作者对生命世界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感受作者对生命世界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1、同学们,暑假过得愉快吗?每天中午,你们在做些什么呢?

2、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罗兰的生活。看看她是如何度过夏午的。(板书课题:夏午)

   二、初读课文,抓中心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夏午作者做了些什么?

2、他为什么会逃避午睡?(板书:爱这世界)

3、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读最后一句。

三、再读课文,抓关键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作者爱这世界?

2、指名回答。

预设:

①小时候的夏日中午,总是这样过去,我从不厌倦那充满着生命快乐的花园。

②花醒着,草木醒着,风醒着,我也醒着,在夏午的阳光里。

四、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1、为什么说花园是“充满生命快乐的花园”?

①自由朗读4——13自然段描写花园部分。

②小组讨论。

③全班交流。

④教师小结。

⑤选取你喜欢的一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⑥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2、这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的喜爱之情,那么你是怎样从“花醒着,草木醒着,风醒着,我也醒着”中感受到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爱的?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齐读最后一句话,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

六、作业超市。

1、读了课文,你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请画下来。

2、把你喜欢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抄下来。

   板书设计:

3、夏 午

逃避午睡

爱这世界 从不厌倦 醒着

罗兰的《夏午》写作顺序是倒叙。文章先写作者从小不喜欢睡午觉,再写小时候不睡午觉的原因和经历。

原文(部分):

从小,我就逃避午睡。

那时候,在北方乡下。我们家的院子很深,本来就静,午睡的时候就更静。

母亲总是逼着我午睡,而我,却常常在母亲睡着以后,悄悄地爬起来,轻轻地迈过那一尺高的门槛,经过开着荷花的院子,打开通往后花园的小门,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

现在,在这炎热的小岛上,我仍旧喜爱夏日的中午,我仍旧逃避午睡,因为牵挂着窗外那一大片绿色的稻田。风从海上缓缓地吹来,吹过院中大叶子的树木,发出潮水一般的声音。只有在炎热的夏日中午,才会有这样带着凉爽的声音!

扩展资料:

《夏午》采用倒叙的方法,用潜在的因果联系将文章组织起来,作者先是说结果——自己从不午睡,然后写过程,使文章更加有神秘感,吸引读者往下读。这样的叙事方法也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夏午》语言优美,富有魅力,阐述了享受生命的主题,表达了小罗兰对快乐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后被多次列于教科书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9154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4
下一篇 2023-0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