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江阴要塞

什么是江阴要塞,第1张

江阴是一座滨江港口花园城市,要塞(军事设施),要塞是指一种特别加固且固定的军事设施。江阴要塞是指:当年国民党当年据守长江天险,企图以长江为界,与共产党划江而治,在江苏沿岸增设了若干个据点,死守长江。其中江阴就是其中之一,习惯上称为江阴要塞。

1、江阴要塞起义

江阴地处长江南岸,在南京、上海之间,江面宽仅1500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人称“锁航要塞”,素有“江上雄关”之称,既是由海入江的咽喉,又是南北交通的孔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江阴要塞起义是指,1949年4月21日,国民党军江阴要塞官兵7000余人,在吴铭、唐秉琳、唐秉煜等人率领下,于江苏省江阴附近举行反蒋战场起义。

2、江阴要塞保卫战

江阴要塞北扼长江、南控太湖,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中淞沪会战结束后作为江南沪宁线上的交通要道、长江咽喉,自然成为了中日双方交战的主战场。江阴是中国海军的重要基地、长江咽喉,经过参谋本部5年的经营,被誉为东方马奇顿。

江阴保卫战自1937年8月16日拉开序幕开始至1937年12月2日江阴防线失守,前后共历时108日。江阴保卫战是抗日战争中罕见的陆海空三栖立体作战,也是抗战期间唯一一次海军战役。

扩展资料:

战斗简述——

7月19日,日军空袭江阴县,在江阴东南乡学社掷弹一枚,揭开了江阴保卫战的序幕。

1937年8月16月,江阴海战拉开序幕。

1937年9月22日(九二二作战),江阴战役中最残酷的部分揭开了序幕。

9月25日夜,中国“宁海”、“平海”等四艘名舰进行了最后一次航行。在封锁线后方集结完成之后,四艘军舰战舰在凄凉的汽笛声中打开海底门,静静地沉入长江。这夜,中国海军失去了自己的舰队。

11月13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日军重藤支队会同第16师团在常熟白口登陆。

11月14日,日军第十三师团攻占浏河镇,太仓失守。

11月19日,日军占领常熟、苏州、嘉兴,吴福国防线全线失守。苏南战事急剧恶化。同日日军华中方面军自行决定将军事作战区详细域扩展至无锡、湖州。

12月2日,溧阳沦陷,同时第18师团占领丹阳,第9师团占领金坛,至此日“华中方面军”各部队均已按预定计划占领了用于攻击南京的前进据点,中国第三战区和第七战区的军队也均已撤离锡澄线及宜兴、广德等地,中国军队全面转入南京保卫战。

12月3日,江阴炮台失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阴要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阴海战

江阴要塞位于长江下游,是南北交通要道,自此向东长江江面开阔,江阴要塞处在喇叭口的位置,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江阴是一座江防古城,黄山属群山之冠。战国时,江阴属春申君黄歇封地,故名“黄山”。山在距城区2.5公里的长江边,是长江的狭隘处,素有“江海门户”、“锁航要塞”之称。黄山有席帽、马鞍、龙头诸峰,平均高91米。登高山之顶,北望靖江,与孤山对峙;周围山峰,绵延30余公里,阅不尽的大江南北两岸风光。

黄山炮台位于江阴黄山风景区,又称江阴要塞。黄山炮台享有“江河门户”,“镇航要塞”之称,自古为军事要地。据史书记载,春秋时,吴国已在席帽山筑烽火台;南宋时,韩世忠、辛弃疾等名将曾在此驻防御敌。清康熙年间始筑炮台。经道光、同治至光绪,炮台已初具规模。辛亥革命后,改土炮为洋炮,增筑堡垒。黄山炮台遗址,现尚存12座钢筋水泥炮台,成为一组完整的要塞炮台群。在黄山,还出土万斤古炮一尊,身铸“耀武大将军”字样。

现黄山已建成公园。有黄山公园门楼、黄山博物馆、望江亭、盘石溪流、陈毅诗碑,整修了古炮台、藏兵室、弹药库等,成为鉴赏黄山炮台遗址和眺望长江风光的旅游胜地。每当中秋时节,江潮汹涌,甚为壮观,这就是江阴著名的八景之一“黄山秋涛”。长江上最大的公路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也屹立于此,可在这里俯瞰观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7744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2
下一篇 2023-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