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中诸什么意思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中诸什么意思,第1张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中诸“诸”是代词兼介词, “之于”的合音。

基本字义:

1、众,许多:~位。~君。~侯。

2、“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渤海之尾。

3、犹“之”:“能事~乎?”。

4、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越”。

5、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照临下土”。

6、姓。

组词如下:

诸位、诸如、诸多、诸葛、礛诸、诸严、礷诸、悉诸、诸种、诸有、诸司、诉诸、诸子、诸贲、诸劫、诸于、诸相、诸率、诸处、诸母、诸表、诸渠、诸孙、诸番、诸头、居诸、诸逐、诸姬、匹诸、诸吕、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诸,辩也。从言,者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诸,辩论。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者”作声旁。

组词解释:

1、诸位:各个席位。

徐特立 《欧洲义务教育现状》:“诸位有表赞同的,还希望协力去进行。”

2、诸如:举例用语。放在所举的例子前面,表示不止一个例子。

孙犁 《澹定集·读作品记(二)》:“他写了木石之盟、金玉良缘以下的,诸如 焙茗 和 万儿 、 秦锺 和 智能 的爱情。”

3、诸多:许多;好些个。

柯岩 《奇异的书简》一:“说也奇怪,在我的诸多爱好中,有一个是:读信。”

4、诸葛:复姓。

5、诸严:祭星的神祠。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的意思是: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苛求别人。该句出自《论语·卫灵公篇》,本篇包括42章,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原文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翻译

孔子说:“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注释

求:要求。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赏析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君子的品行的要求,君子应该是严格要求自己的人,而非像小人一般,遇到事总是从他人身上找原因。

发生冲突矛盾,出现麻烦事,为何要找自己的原因,修正自己呢?其实冷静的想想:真有心要升华自己的话,从千变万化的人情世故中,抓住不如意事发生的瞬间,去领悟因果关系,不也是绝佳的,难得的机会吗?就算不是我们的错,养成“凡事先找自己的原因”这样的习惯也是自我负责的态度。

但绝大部分的不如意事,都有自己的原因在里面,更多的是表面意识不到的深层原因,如果没有深入查找自己的修养,怎能发现不足,修正自己呢?自己的身体,精神难道不是个小世界吗?难道不是自己管着的吗?那么自己遇到不如意的事必有原因,怎能说没有自己的原因呢?

自己思想意识中的不足,支配着偏差的言行,造成不好的结果,这其中的因果报应,就是自己修养的不足造成了不如意事。小人欠缺查找自己的修养,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当然就会盯着别人的不足,一味的要求别人了。

作者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第十五》,是孔子说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但理解起来,却并不容易。

“君子求诸己”的“求”,在这里是责备的意思,“求诸己”,就责备自己,就是自责。一个君子凡事都会责备自己,是自己没有做好,跟别人没有关系,所以他不会责备别人。而小人则会反过来,遇到任何事情,他都会责备别人,而不会责备自己。这一点,也是评判君子和小人的一个标准。

如果想看看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那在一件事情出了差错之后,就看看他能不能首先自责,而不是责备别人。如果做到了,那是君子,做不到,那就是小人了。

《孟子.离娄》中说:“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孟子说,如果有人对我横逆,来障碍我、伤害我、侮辱我、毁谤我、讥讽我等等,这个时候,一般的人都会很生气,都会生怨恨心。但“君子必自反也”,但如果是个君子的话,就不会生怨恨心,他首先想到的是反省自己,可能是我哪里做得不好,才导致别人这样对我。如果发现自己真正有问题,那就要忏悔改正,永不再犯;如果自己确实没有问题,是对方的问题,那也不会责怪对方,还是怪自己德行不够,不能够感化他人,所谓“德之不修,感未至也”,是我们的感动力还不够,还不能用我们纯净纯善的心去化解他心中的恶念,才让他有机会起恶念来伤害我们,所以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应该努力进德修业,提高自己的修养品行。

我们很多人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圣贤教育,却越学越糟糕,家里越学越不和谐。看家人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各种条条框框特别多,只规范别人,不规范自己,让家人越来越烦恼。这样学,不是弘扬传统文化,而是糟蹋传统文化,自己学来学去就学成小人了。因为小人求诸己,只有小人才总找别人的原因,不找自己的原因,如果凡事从自己做起,从自己修身开始,那一切就都会很顺利了。

《大学》上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是什么?就是“君子求诸己”,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了,先反省自己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不断地进步。如果我们看不到自己的过失,只看到别人的过失,把自己和别人对立起来,那就是“小人求诸人”了,成为彻头彻尾的小人了,非常可怜,非常可悲。

所以我们一定要牢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句话,要把自己的观念放正,永远不要去责备别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7119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2
下一篇 2023-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