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健全人格

什么是健全人格,第1张

1、客观的自我认识和积极的自我态度。

人格健全者应该有现实、准确的自我知觉,并有这种知觉敏感性。

2、客观的社会知觉和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客观的社会知觉(对人认识)是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之一。人格健全者应能准确的从别人的言语、行为中体察别人的思想、愿望和感受,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3、生活的热情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愿意活着”可能是最符合生物规定性的心理特点。所以心理健康的人应该热爱生活,有投身于工作、事业和家庭的热情。即使他从认识上参悟了“四大皆空”之类的哲理,仍然在情感上要选择二生活。

目前健全的人格有以下标准和特征:

1、应该有独立的人格,也就是能够自我接受,而且可以独立的做决定。

2、应该有一定的安全感,也就是学会自己接纳自己,自己给自己包容。

3、有很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关系比较好。

4、情绪上应该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不是情绪波动比较大。

5、目前会有多种生活技能,学习能力比较强,并且可以专注。

6、应该有一定的人生追求的目标,对于自己的价值感有明确的认识,积极、努力的追求自己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坚韧性。

正确运用词语准确而全面的,描述健全人格的主要特点,才可以让人们能够更清晰的理解他具体的情况。

正确运用词语需要正确辨析以下几方面:

(一)从词语的感情色彩方面进行辨析

色彩是指词义附带的某种倾向、情调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根据感情色彩的不同可将词语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三类。

1.褒义词:具有肯定或赞许的感情的词语。如:鼓励、成果、抵御、聪明、节俭、呵护。

2.贬义词:具有否定或贬斥的感情的词语。如:煽动、后果、抗拒、狡猾、吝啬、庇护。

3.中义词:不表示褒贬的词语。如:鼓动、结果、抵抗。

(二)从词语的语体色彩方面进行辨析

词语除感情色彩之外,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称之为语体色彩。

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对话、文艺作品多用口语,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书面语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场合、理论文章或公文。

如:“表彰—表扬”、“贵宾—客人”、“陪同—陪伴”、“散步—溜达”、“马铃薯—土豆”,这几组词语义同而语体色彩不同,前者属于书面语,后者属于口语,使用时适合不同的场合。

语体色彩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等的不同。如不带感情色彩,用于与自己不亲近的人而“逝世”则用于自己尊敬的对象。

“嘱咐”多用于临别场合,语气态度恳切而“吩咐”多用于并不远离的对象,带有命令口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7085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2
下一篇 2023-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