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层网络和三层网络有什么区别?

二层网络和三层网络有什么区别?,第1张

二层与三层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可以配置多个int vlanif接口,可以则为三层交换机,只能配置一个int vlanif的通常称为网管型交换机,不能配置int vlanif的称为普通二层交换机。具体如下:

1、二层、三层是按照逻辑拓扑结构进行的分类,并不是说ISO七层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而是指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这三层都部署的就是三层网络结构,二层网络结构没有汇聚层。2、二层网络仅仅通过MAC寻址即可实现通讯,但仅仅是同一个冲突域内;三层网络需要通过IP路由实现跨网段的通讯,可以跨多个冲突域。

3、二层网络的组网能力非常有限,一般只是小局域网;三层网络则可以组大型的网络。

4、二层网络基本上是一个安全域,也就是说在同一个二层网络内,终端的安全性从网络上讲基本上是一样的,除非有其它特殊的安全措施;三层网络则可以划分出相对独立的多个安全域。

5、很多技术相对是在二层局域网中用得多,比如DHCP、Windows提供的共享连接等,如需在三层网络上使用,则需要考虑其它设备的支持(比如通过DHCP中继代理等)或通过其它的方式来实现。

6、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典型的做法是: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的各个子网的互联以及局域网中VLAN间的路由,用三层交换机来代替路由器,而只有局域网与公网互联之间要实现跨地域的网络访问时,才通过专业路由器。

ISO七层网络模型大概作用如下:

上面写的七层网络中,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是低三层网络,其余四层是高三层网络,其中二层网络指的就是数据链路层,三层网络指的就是网络层,这两者使我们需要重点理解的地方。

在数据链路层,物理信号以帧为单位进行组织,而每帧信号都需要一个目标地址和一个源地址,该地址基本上使用的是网卡MAC地址,在一层工作的主要是集线器和交换机,集线器会将所有帧信号投放到各个端口,因此连接端口的主机会收到很多没有意义的数据帧,这将造成集线器和主机之间信道冲突剧烈,因此集线器一般情况下使用较少,而交换机具有MAC地址学习记忆功能,能够准确的将数据帧投放到指定端口,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而在L2层,数据只能在一个子网间进行交换,如果要跨子网传输数据,则需要借助L3层的路径规划功能,也就是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假设现有如下网络拓扑图,ABCD四台主机属于10.0.0.0子网,网关指向路由器1的10.0.0.1,EFGH四台主机属于10.0.1.0子网,网关指向路由器2的10.0.1.1;

先看同一子网内通信情况,A向C发送数据,这种情况下都是ip指定的,假设所有主机,交换机和路由器都刚刚通电,没缓存任何MAC映射和路由表。A在向C发送数据之前,是知道C的ip地址,发现它俩在同一物理子网,于是A试图在物理子网内来寻找C,但是在物理子网内寻址是通过MAC地址的,A并不知道C的MAC地址,于是A发送了一个ARP广播包,ARP广播用的地址是ff:ff:ff:ff:ff:ff,包内容如下:

交换机收到ARP广播后,首先会学习到主机A是连接到1端口的,然后缓存起来,同时在缓存中查找C的MAC地址,没找到便将这个广播包从所有端口发出去(1端口除外),交换机2收到广播包后,也会在缓存中查找C的MAC地址,没找到同样进行转发,其中B,D主机收到广播包后发现和自己无关便丢弃,而C收到广播后便会进行回应,来告知自己的身份,内容格式如下:

这个对于参与的交换机也是个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记忆了主机A和主机C的ip地址和mac地址,AC找到彼此后,便可以在同一子网内依靠mac地址进行相互通信,格式如下:

同样假设所有设备都刚刚通电,没有缓存任何信息,这时A向E发送数据,A是知道E的ip地址,发现属于同一网段,同样不知道E的mac地址,于是A同样发送ARP广播包,BCD没有响应,但是路由器1收到广播后,为了避免广播风暴,会把自己的mac地址告诉A,格式如下:

A等待超时后,会知道E不在当前物理子网内,于是会向路由器1发送数据包,路由器收到数据包后,发现没有缓存E的ip地址,于是路由器1开始寻找E的过程。相比较交换机的广播找人,路由器寻址的空间范围更大,很多情况下是整个internet网络,要跨很多网络运营商,因此L3层面路由器的路径寻址计算协议涉及很多,例如:RIP、OSPF、IS-IS、BGP、IGRP等协议。路由器计算路径时,是无法窥探整个互联网的,因此每台路由器都是通过路由算法找到下一跳的最优路径,这些最优路径汇集起来就是完整的寻址路径,换句话说,路由器的转发路径不是一台路由器选出来的,而是很多路由器共同选择出来的最优下一跳地址序列;在这里为了解释原理,假设路由器1直接找到了路由器2。

这样路由器1开始想路由器2发送数据包,路由器2便开始在自己的物理子网内寻找E,进过一次广播后,发现E在自己子网内,于是向前一跳,找到离自己最近的路由器1,反馈自己离E主机最近,最终经过“A->广播->路由器->路由器寻址->找到E主机所在子网”过程的A,便可以和E进行通信了。由于A和E之间经历了多个物理子网,因此需要经历多次L2的转发才能实现数据包的转达,在这个过程中,ip包外包的数据帧中的mac地址是不断变换的。在A-E-A的过程中,数据帧和IP包的地址经历了如下过程(假设A的通信端口是88,而E的是99):

去包:

回包:

数据包在路由1和2中的1,4端口中进行转发时,因为是在设备内部,因此可以直接转发,不用变换帧头,从而提高效率,另外如果A向其他子网的FGH发送数据时,过程基本上一样,只不过不会通过广播寻址,而是直接将数据包发送给路由器出口网关。

参照了: https://blog.csdn.net/cj2580/article/details/80107037

在企业的网络结构选择中,有二层网络和三层网络结构两种选择。

在这里的二层、三层是按照逻辑拓扑结构进行的分类,并不是说ISO七层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而是指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这三层都部署的就是三层网络结构,二层网络结构没有汇聚层。

只有核心层和接入层的二层网络结构模式运行简便,交换机根据MAC地址表进行数据包的转发,有则转发,无则泛洪,即将数据包广播发送到所有端口,如果目的终端收到给出回应,那么交换机就可以将该MAC地址添加到地址表中,这是交换机对MAC地址进行建立的过程,但这样频繁的对未知的MAC目标的数据包进行广播,在大规模的网络架构中形成的网络风暴是非常庞大的,这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二层网络规模的扩大,因此二层网络的组网能力非常有限,所以一般只是用来搭建小局域网。

与二层网络结构不同的是,三层网络结构可以组建大型的网络。

核心层是整个网络的支撑脊梁和数据传输通道,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整个三层网络结构中,核心层的设备要求是最高的,必须配备高性能的数据冗余转接设备和防止负载过剩的均衡负载的设备,以降低各核心层交换机所需承载的数据量。(网络的高速交换主干)

汇聚层是连接网络的核心层和各个接入的应用层,在两层之间承担“媒介传输”的作用。汇聚层应该具备以下功能:实施安全功能(划分VLAN和配置ACL)、工作组整体接入功能、虚拟网络过滤功能。因此,汇聚层设备应采用三层交换机。(提供基于策略的连接)

接入层的面向对象主要是终端客户,为终端客户提供接入功能。(将工作站接入网络)

二层网络仅仅通过MAC寻址即可实现通讯,但仅仅是同一个冲突域内;三层网络则需要通过IP路由实现跨网段的通讯,可以跨多个冲突域。

三层交换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路由器,但是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三层交换机出现最重要的目的是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所具备的路由功能也多是围绕这一目的而展开的,所以他的路由功能没有同一档次的专业路由器强,在安全、协议支持等方面还有许多欠缺,并不能完全取代路由器工作。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典型的做法是: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的各个 子网 的互联以及局域网中VLAN间的 路由 ,用三层 交换机 来代替 路由器 ,而只有局域网与公网互联之间要实现跨地域的网络访问时,才通过专业路由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6901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