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为什么都近似为1

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为什么都近似为1,第1张

质子质量是1.672621637×10^-27千克,中子的质量为1.674927211×10^-27千克,C-12的质量为1.99335x10^-26千克,它的1/12的质量为:1.66113x10^-27千克。

所以质子的相对质量为:(1.672621637×10^-27千克)/(1.66113x10^-27千克)=1.007,中子的相对质量为:(1.674927211×10^-27千克)/(1.66113x10^-27千克)=1.0083,所以二者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

扩展资料:

相对原子质量

=某种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原子核质量+核外电子质量/[(1/12]mC

≈原子核质量/(1/12)mC

=质子的质量+中子的质量/(1/12)mC

=[质子数*一个质子的质量+中子数*一个中子的质量]/(1/12)mC

=[质子数*(1/12)mc+中子数*(1/12)mC]/(1/12)mC

=质子数+中子数

把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分为12等份,(碳原子有好几种,其中有一种碳原子它的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加起来是12,所以把它称为碳-12。当然还有其它如碳-14等,它含有8个中子和6个质子加起为14。

国际上之所以要选用碳-12而不用碳-14是因为当选用碳-12原子作标准时,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接近整数,便于记忆与使用)。那每一份的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质量/(1/12×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1.667e⁻²⁷kg。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相对质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的质量是1.672621637×10^-27千克,中子的质量为1.674927211×10^-27千克,C-12的质量为1.99335x10^-26千克,它的1/12的质量为:1.66113x10^-27千克。所以质子的相对质量为:(1.672621637×10^-27千克)/(1.66113x10^-27千克)=1.007,中子的相对质量为:(1.674927211×10^-27千克)/(1.66113x10^-27千克)=1.0083,所以二者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

中子和质子

中子(n)和质子(p)同为原子核的两个组成粒子(统称为核子),分别由不同的三个夸克构成。其区别是,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而中子不带电。在原子核内,通过β衰变(包括β-衰变、β+衰变和轨道电子俘获),质子和中子可互相转换:p-->n+β++ν(中微子);n-->p+β-+ν¯(反中微子)。

中子由一个带2/3e正电荷的上夸克和两个带1/3e负电荷的下夸克组成,两种夸克的电荷相互抵消,所以中子不显电性。自由中子的质量为1.6749×1024g,是电子质量的1838.68倍。 中子和质子的尺寸相仿,均在2.5×10-15米数量级。自由中子是不稳定的,可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为质子,放出一个电子和一个反中微子,半衰期为(10.61±0.16)分。中子自旋为1/2,中子的磁矩为-1.91304275单位核磁子。标准模型预言中子具有微小、非零的电偶极矩。

质子是氢原子核。由两个带2/3e正电荷的上夸克和一个带1/3e负电荷的下夸克组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质量约1.6726×10–24g,约为电子质量的1836.15倍。质子自旋为1/2,磁矩为2.7928 单位核磁子。质子半衰期最短为1035年。迄今为止,质子被认为是一种稳定的、不衰变的粒子。但也有理论认为质子可能衰变,只不过其寿命非常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6762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