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实在性是指什么?

客观实在性是指什么?,第1张

客观实在性是指物质的唯一特性,也是人的本质属性。

客观实在性包含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既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

它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构成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客观实在性作为事物成为客体的必要前提,客体并不是主体派生出来的,它自身是外在于主体的存在。这对于潜在的客体,如原始自然是如此,对人化的自然也是如此,其客观实在性并未消解在实践中。

客观实在性与主观精神关系

主观精神的认识能力把存在作为认识对象,这就构成了互为对象的依存关系。因此,和主观认识行为发生相互作用的存在就是客观存在,存在包括物质与精神两种存在。

唯有主观要符合客观才能真正认识和改造世界。主观存在和客观存在这对概念是最典型的相对概念,只有当主观意识开始把某种存在及其内涵作为自己对象时,这个对象才成为相对于客观存在。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客观存在

它是事物成为客体的必要前提,客体并不是主体派生出来的,它自身是外在于主体的存在。这对于潜在的客体,如原始自然是如此,对人化的自然也是如此,其客观实在性并未消解在实践中。主体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在纯粹自我意识活动中创设客体和生成客体。

客观实在性

物质(它不同于我们生活中所讲的“物质”,我们生活中所讲的“物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指的是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也是人的本质属性。主体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在纯粹自我意识活动中创设客体和生成客体。只有在物质世界存在的绝对前提下,主体才能在自己的活动中设定客体。

只有在物质世界存在的绝对前提下,主体才能在自己的活动中设定客体。即是主体的本质力量,也是由客观的物质力量转化而来的。马克思一再强调:“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因此,“人在生产中只能像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即是说,只能改变物质的形态。不仅如此,在改变形态的劳动中还要经常依靠自然力的帮助。”

客观与主观

客观性,即客观实在性,冄它指事物客观存在,唯有将主观性通过实践与客观性统一才能获得客观真理。

主观性:人区别于动物的又一本质规定。主观性与客观性相反,主观性以主体自身的需求为基础去看待客体、对待客体。一方面,它只接受对方适于自己需求的性质和关系;另一方面,又必然排斥对方由它出发、不适于自己需求的性质和关系。

主观性并不只是表现着主体的性质和状态,也同时表现客体的性质和状态。从而使主体有可能超越客体,把客体变成改造的对象。主观性的另一根本特征是它的内化的表现形式。它只存在于主体之内,属于主体的心意状态。就这一意义说,主观性也就是客观存在经过主体内化以后的观念或意念的存在形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6224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