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兵法有哪些

中国古代十大兵法有哪些,第1张

中国古代十大兵法有:

(1) 《孙子兵法

(2) 《孙膑兵法》

(3) 《吴子》

(4) 《六韬》

(5) 《尉缭子》

(6) 《司马法》

(7) 《太白阴经》

(8) 《虎铃经》

(9) 《纪效新书》

(10) 《练兵实纪》

1、《孙子兵法》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孙膑兵法》 为战国时齐国孙膑所作,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兵书,也是《孙子兵法》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

3、《六韬》旧题周初太公望(即吕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

4、《司马法》 战国时齐威王命大夫整理古司马兵法,共150篇,今存有5篇。

5、《练兵实纪》 由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撰写,正集9卷,附杂集6卷。

6、《虎铃经》 由宋代许洞撰写,共20卷120篇。

7、《吴子》 由吴起、魏文侯、魏武侯辑录,其主要谋略思想是:“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8、《尉缭子》反对军事上相信“天官时日、阴阳向背”的迷信观念,强调政治、经济对军事的决定性作用,其理论水平很高。思想中糅合了儒、法、道各家观点,这也许是被纳入杂家的主要原因。

1.《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应该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最有名最有影响力的一部兵法了,被后人封为“兵经”、“万世谈兵之祖”,虽然是数千年之前的著作,但是其内容的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瞻、逻辑慎密严谨,中国古代就不说了,一直尊奉《孙子兵法》为祖。

在8世纪的时候,《孙子兵法》就传入了日本在18世纪的时候传入欧洲如今的《孙子兵法》已经被翻译成了29种文字,其在世界军事史上的地位就不必多说了,而且不单单是在军事领域,如今的商场、职场、情场等等都已经完全可以被《孙子兵法》覆盖。

2.《鬼谷子

鬼谷子此人太过于神秘,更逆天,堪称千古第一智者也丝毫不为过。

鬼谷子还有四个最有名的弟子,苏秦、张仪、庞涓、孙膑。

《鬼谷子》这部书,堪称中华史上最诡异的一部书,虽然历代以来的所有学者毫无例外的都讥讽诋毁这部书,但是私底下却又无一例外的深入研究这部奇书,而且据说历代帝王的帝王心术典范书籍其中必有《鬼谷子》。

鬼谷子是极少的从人性的角度来剖析这个世界的书,而不是盲目的去引导所谓的正义或者邪恶,纵横捭阖,所向披靡《鬼谷子》不是一部教导的书籍,讲究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把一切都算到了,也就不惧了,所以真正能学好《鬼谷子》的人,智商也是同代的佼佼者了,而且对人性有极深刻的理解,这样的人,足以为帝师了,市面上所谓的《鬼谷子》十有八九都是骗子,真的能研读好《鬼谷子》的人,也没必要去靠这个挣钱了。

《鬼谷子》里面,当然也有兵法篇,庞涓和孙膑的兵法绝大部分都是鬼谷子教的。

3.《司马法》

似乎齐国比较出兵法家?《司马法》的作者司马穰苴也是齐国的。

《司马法》在古代也是一部极其重要的兵法书籍了,讲述的最多的是练兵之法,如今的很多练兵方法都有《司马法》的影子在里面,从汉代的汉武帝开始,“置尚武之官,以《司马兵法》选任秩比博士。”

而后的各朝各代基本选武官考核将领等等,《司马法》都是必读之书,其推广程度可以说比《孙子兵法》还要普及,毕竟《孙子兵法》还有一定的深度,而《司马法》是最基本的。

《司马法》原著有155篇,但是因为时代太过久远,加上战乱频繁,最终现存的仅剩5篇,而且还内容不全,依旧被如今世界的主流军事思想所完整的接纳。

4.《吴 子》

《吴 子》的作者是吴起,能称呼为“子”的,都代表了一个极致,而吴起,就是号称“吴子”。

一手将懦弱的魏国建立成了军事纵横天下的无敌之师,训练的魏武卒,至今都还是历史上的一个传说,纵横一生无一败,直接抢了强国秦国的土地,秦国被打的没有半点脾气,北方的赵国等等。

但是,事到如今,《吴子》也大部分都是面目全非,要么是被后人整理和删补或者战争遗失等等,所剩的精华恐怕所剩无几,这也是魏武卒只能称为传说的原因。

5.《孙膑兵法》

孙膑,孙武的后代(据说是孙子),后又求学于鬼谷子,与庞涓是同门师兄弟,同修兵法。

《孙膑兵法》应该是最齐全的一门兵法,孙膑本身天资聪明,天资比庞涓还高,加上出生名门之后,系统的总结了《鬼谷子》兵法的核心思想和传承《孙子兵法》,加上多年带兵打仗经验,可以说《孙膑兵法》应该是战国中期的战争思想总结了。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军事学者是将《孙子兵法》、《鬼谷子》看完之后在看《孙膑兵法》。

6.《尉缭子》

其实,关于《尉缭子》这部书,其真伪、作者、成书年代和书的归类,历来争议颇多。

至到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尉缭子》残简后,才充分证明其并非伪书。对于它的作者和成书年代,一说为梁惠王时期尉缭所著,故成书于战国中期。另一说为秦始皇时期尉缭所著,故成书于战国晚期。一般认为前一种说法较为可信。

但是,依旧还是太神秘,不过该书被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被列《武经七书》之一,可见此书的重要性了。

7.《六韬》

《六韬》的作者是吕望,《六韬》的名气,丝毫不逊于《孙子兵法》,其实很多人都对《六韬》有点陌生,换个说话可能就会恍然大悟了,《六韬》其实就叫《太公六韬》或《太公兵法》。

虽然刚开始的人认为,《六韬》的作者是吕望,嗯,又叫姜望,字子牙,就是姜子牙了。但是经过宋代至今的考古等认为,《六韬》应该是书成于战国时期,迷糊的是,该书大量的是以姜子牙的视角来以对话的形势写这部书的,具体真实作者是谁,已经考证不出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六韬》这部书,太过于经典深邃,也不知原著作者为何不说自己的名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6063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