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317t 是什么工作原理

lm317t 是什么工作原理,第1张

LM317工作原理

输入最大电压为30多伏,输出电压1.5----32V.。。电流1.5A.。。不过在用的时候要注意功耗问题,注意散热问题。LM317有三个引脚。一个输入一个输出一个电压调节。

输入引脚输入正电压,输出引脚接负载,电压调节引脚一个引脚接电阻(200左右)在输出引脚,另一个接可调电阻(几K)接于地。输入和输出引脚对地要接滤波电容。

电压切换电路原理说明:

LM317T的输出电压Vout是由电阻R2、 R1/R3决定的。 集成稳压器的内部工作电流都要流出输出端,此电流一般不小于5mA。 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与调整端之间的电压为1.25V的基准电压, 要保证稳压器有5mA的输出电流, 所以R1的阻值应为240欧。

此时若断开SW2,则Vout=1.25(1+R1/R2)=7.5V;

若合上SW2,则R1同R3并联,设其并联电阻为R',则Vout=1.25(1+R'/R2)=6.02V。

其他说明:

1、电路中, C2和C4的作用是用于消除电路高频噪声, C1和C3是滤波电容起到减小纹波电压,

即滤低频。

2、 二极管D2防止LM317T在输入端短路期间, 电容C3放电而将其损坏。

3、 U1整流桥作用是将交流变为直流, 即整流作用。

4、 发光二极管D1起电源指示作用。

LM317内部原理图

LM317的典型应用

扩展资料:

LM317应用电路

然而作为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计算公式,R1和R2的阻值是不能随意设定的。首先317稳压块的输出电压变化范围是Vo=1.25V—37V(高输出电压的317稳压块如LM317HVA、LM317HVK等,其输出电压变化范围是Vo=1.25V—45V),所以R2/R1的比值范围只能是0— 28.6。

其次是317稳压块都有一个最小稳定工作电流,有的资料称为最小输出电流,也有的资料称为最小泄放电流。最小稳定工作电流的值一般为 1.5mA。由于317稳压块的生产厂家不同、型号不同,其最小稳定工作电流也不相同,但一般不大于5mA。

当317稳压块的输出电流小于其最小稳定工作电流时,317稳压块就不能正常工作。当317稳压块的输出电流大于其最小稳定工作电流时,317稳压块就可以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如果用317稳压块制作稳压电源时,没有注意317稳压块的最小稳定工作电流,

那么你制作的稳压电源可能会出现下述不正常现象:稳压电源输出的有载电压和空载电压差别较大。要解决317稳压块最小稳定工作电流的问题,可以通过设定R1和R2阻值的大小,而使317稳压块空载时输出的电流大于或等于其最小稳定工作电流。

从而保证317稳压块在空载时能够稳定地工作。此时,只要保证Vo/(R1+R2)≥1.5mA,就可以保证317稳压块在空载时能够稳定地工作。上式中的1.5mA为317稳压块的最小稳定工作电流。当然,只要能保证317稳压块在空载时能够稳定地工作。

Vo/(R1+R2)的值也可以设定为大于1.5mA的任意值。经计算可知R1的最大取值为R1≈0.83KΩ。又因为R2/R1的最大值为28.6。所以R2的最大取值为 R2≈23.74KΩ。在使用317稳压块的输出电压计算公式计算其输出电压时。

必须保证R1≥0.83KΩ,R2≤23.74KΩ两个不等式同时成立,才能保证317稳压块在空载时能够稳定地工作。当然在317稳压块的输出端并联泄流电阻R(如图所示),也可以为317稳压块提供最小稳定工作电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lm317t

1,LM317T  :TO-220的封装外形,输出电压范围是1.2V~37V,最大输出电流都是1.5A,最小失稳电压(即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最小电压差)都是3V。LM317T的输出端(3脚)对地接二只串联的分压电阻,二电阻中间接点与集成电路的1脚相联即可,2脚是输入端。改变分压比可调整输出电压。

3,接地的分压电阻换成可调电阻,则可连续调整输出电压。LM317T的参考电压为1.2V(标称值),接地的分压电阻为零时。输出电压等于参考电压。接地电阻等于2、3端之间的电阻,输出电压为参考电压的二倍,即2.4V。2、3端之间的电阻一般取240Ohm,该电阻过小会影响输出电压精度。

4,LM317组成的0到30V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用317 制作的稳压器,由于受集成块内电路构成的限制,其最低输出电压为1.25V。而附图所示电路则可以使电压从0V开始调整。

5,该电路和317 基本应用电路的不同之处是增加了一组负压辅助电源。稳压管DW正极对地电压为-1.25V,调压电位器W的下端没有接在地端,而是接在稳压管正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仍然从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与地之间获得。

6,这样当W的阻值调到零时,R1上的1.25V电压刚好和DW上的-1.25V相抵消,从而使输出电压为0V。该电路可以从0V起调,输出电压可达30V以上。

扩展资料

lm317t

名称:可调线性稳压器

输出电流:1.5A(最小值),2.2A(典型值)

输入输出电压差(VI-VO):40Vdc(最大值)

输出可调电压范围:1.2~37V

线性调整率(TA=+25°C):0.01%/V(典型值)

负载调整率(TA=+25°C):5.0mV@VO ≤5.0 V,0.1% VO@VO ≥5.0 V

参考电压Vref:1.25V(典型值)

封装类型:TO-220

引脚数:3

工作温度:-55°C to +150°C

电流输出:1.5A

电压输入:4.2 ~ 40 V

工作温度:0°C ~ 125°C

特征频率:100(MHz)

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 :100(W)

集电极允许电流:100(A)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lm317t

用数字万用表检测三极管的好坏方法如下:

1、找出基极:将数字万用表置于二极管档,红表笔任接一个引脚,用黑表笔依次接触另外2个引脚,如果2次显示的值均小于1V或都显示溢出符号1,则红表笔所接的引脚就是基极b。如果在2次测试中,一次显示值小于1V,另一次显示溢出符号1,表明红表笔接的引脚不是基极,再改用其它引脚重新测量,找出基极.

2、确定管型,将数字万用表置于二极管档,闺怨红表笔接基极,用黑笔先后接触其它2个引脚,如果都显示0.5V到0.8V,则被测管属于NPN型,若2次都显示溢出符号1,则表明被测管属于PNP管。 3、判别集电极C和发射极e,以NPN型管为例,将数字万用表置于HFE档,使用PNP插孔。把基极B插入B孔,剩余2个引脚分别插入C孔和E孔中。若测出的HFE为几十到几百,说明管子 属于正常接法,放大 能力强,此时C孔插的是集电极C,E孔插的是发射极E。若测出的HFE值只有几或十几,则表明被 测管的集电极c与发射极e插反了,这时C孔手的是发射极e,E孔插的是集电极c,为了使测试结果更可靠,可将基极b固定插在B孔,把集电极c与发射极e调换重复测试2次,以显示值大的一次为准,C孔插的引脚即是集电极c,E孔插的引脚则是发射极e。

4、测试好坏。还是以NPN型为例。将基极b开路,测量c\e极间的电阻。用万用表红笔接发射极,黑笔接集电极,若阻值在几万欧以上,说明穿透电流较小,管子能正常工作。若c、e极间电阻小,测管子工作不稳定,在技术指标要求高的电路中不能使用。若测得阻值近似为0,则管子已被击穿。若阻值为无穷大,则说明管子内部已经断路。

① 测 NPN 三极管:将万用表欧姆挡置 "R 100" 或 "R lk" 处,把黑表笔接在基极上,将红表笔先后接在其余两个极上,如果两次测得的电阻值都较小,再将红表笔接在基极上,将黑表笔先后接在其余两个极上,如果两次测得的电阻值都很大,则说明三极管是好的。

②测 PNP 三极管:将万用表欧姆挡置 "R 100" 或 "R lk" 处,把红表笔接在基极上,将黑表笔先后接在其余两个极上,如果两次测得的电阻值都较小,再将黑表笔接在基极上,将红表笔先后接在其余两个极上,如果两次测得的电阻值都很大,则说明三极管是好的。

当三极管上标记不清楚时,可以用万用表来初步确定三极管的好坏及类型 (NPN 型还是 PNP 型 ),并辨别出e、b、c三个电极。测试方法如下 :

①用指针式万用表判断基极 b 和三极管的类型:将万用表欧姆挡置 "R 100" 或"R lk" 处,先假设三极管的某极为"基极",并把黑表笔接在假设的基极上,将红表笔先后接在其余两个极上,如果两次测得的电阻值都很小(或约为几百欧至几千欧 ),则假设的基极是正确的,且被测三极管为 NPN 型管;同上,如果两次测得的电阻值都很大( 约为几千欧至几十千欧 ), 则假设的基极是正确的,且被测三极管为 PNP 型管。如果两次测得的电阻值是一大一小,则原来假设的基极是错误的,这时必须重新假设另一电极为"基极",再重复上述测试。

②判断集电极c和发射极e:仍将指针式万用表欧姆挡置 "R 100"或"R 1k" 处,以NPN管为例,把黑表笔接在假设的集电极c上,红表笔接到假设的发射极e上,并用手捏住b和c极 ( 不能使b、c直接接触 ), 通过人体 , 相当 b 、 C 之间接入偏置电阻 , 读出表头所示的阻值 , 然后将两表笔反接重测。若第一次测得的阻值比第二次小 , 说明原假设成立 , 因为 c 、 e 问电阻值小说明通过万用表的电流大 , 偏置正常 数字万用表测三极管好坏,极性 方法一:

用数字万用表测量三极管

(1)用数字万用表的二极管档位测量三极管的类型和基极b 判断时可将三极管看成是一个背靠背的PN结,按照判断二极管的方法,可以判断出其中一极为公共正极或公共负极,此极即为基极b。对NPN型管,基极是公共正极;对PNP型管则是公共负极。因此,判断出基极是公共正极还是公共负极,即可知道被测三极管是NPN或PNP型三极管。

(2)发射极e和集电极c的判断

利用万用表测量 (HFE)值的档位,判断发射极e和集电极c。将档位旋至MFE基极插入所对应类型的孔中,把其于管脚分别插入c、e孔观察数据,再将c、e孔中的管脚对调再看数据,数值大的说明管脚插对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5518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