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什么意思

苏轼: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什么意思,第1张

这是出自于苏东坡著名的前赤壁赋。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就要看苏东坡前赤壁赋的那一段原文: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段话的大致意思什么呢,我们先来简单解释下:苏轼说:“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我们还要知道,苏东坡是受到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很深的文学家,特别是道家和佛家的思想,在苏东坡充满挫折的一生中,起到了很好的抚慰的作用。道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有其自然的规律,人不要去随便干涉自然的生活,就让自然自然而然地运行,这叫做无为而无不为。而佛家思想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虚幻的,都是浮光掠影,镜花水月,是不真实的。理解了这些,我们再看苏东坡的说法。苏东坡认为人生是无常的,这是佛家的观点,同时,苏东坡说如果我们去观察这个世界,我们会发现人的生命甚至是人类的恶历史,不过是转瞬间的事情,所以,也就不必感叹生命的短暂,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按照道家的观点,自然各有其主,清风明月既属于自然,也可以属于自己的内心。人为什么一定要索取呢,万事不能强求!苏东坡是很崇拜李白的,这段话其实出自于李白的的《襄阳歌》:“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而李白,同样是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同样是达观的洒脱的人。

翻译: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译文:

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译文:

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句子出处

《前赤壁赋》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赋。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

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5232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1
下一篇 2023-01-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