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古主义是什么意思?

复古主义是什么意思?,第1张

复古主义 ,特指文化复古主义,是近代产生的一种文化思潮,它是在中西文化的对撞中产生的。康有为、梁启超是其主要代表。

文化复古主义,重新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认为传统文化的千年道统是不能丢弃的,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他们坚决反对西化主张,要求返回孔孟之道,在社会上提倡遵孔运动,倡导诵经复古,并在各地建立“孔教会”,推行他们的文化复古主义主张。

文化复古主义虽然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他们死守传统的教条,不肯对传统文化持扬弃的态度,不愿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这是一种食古不化的形而上学观念,是完全错误的。在新文化运动中,文化复古主义思潮,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猛烈批判。

文化复古主义,是近代产生的一种文化思潮,它是在中西文化的对撞中产生的。康有为、梁启超是其主要代表。

文化复古主义代表事件是戊戌变法,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扩展资料:

后世影响

戊戌变法作为近代中国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虽然被慈禧太后扼杀了,但也为13年之后爆发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

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带着光绪逃到西安,这给慈禧以惨痛教训。签订《辛丑条约》后,慈禧太后下令实行新政,其内容有编练新军;废科举,建学堂;奖励民办工厂;改革法制;派五大臣出洋考察,预备立宪;成立咨政院、咨议局等。其中有些改策已经超出了当年维新变法的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复古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戊戌变法

复古主义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建筑创作中的复古主义思潮是指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

(一)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al)(1760年-1880年)

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

这种思潮曾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

古典复兴建筑在各国的发展,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所不同

古典复兴建筑的类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政权服务和为社会生活服务的建筑,如: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还有纪念性建筑。

1.罗马复兴:

(1)法国:

法国是古典复兴运动的中心。在拿破仑帝国时代,在巴黎建造了许多国家级的纪念性建筑,在这类建筑中,它们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和壮丽,内部则常常吸取东方的各种装饰或洛可可的手法,因此形成所谓的“帝国式”风格(Empire Style)

代表作品

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1808-1836年)它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

(2)美国

美国独立后,古典复兴建筑盛极一时

代表作品:

!) 美国国会大厦(1793—1867年)

仿照了巴黎万神庙的造型,极力表现雄伟的纪念性。

2) 美国白宫

(3)英国

英国在18世纪下半叶兴起了罗马复兴的潮流

代表作品:

英格兰银行(1788~1835年)

2.希腊复兴

(1)英国:希腊复兴的建筑占有重要的地位

代表作品:

.爱丁堡中学(1825-1829年)

不列颠博物馆(1823-1847年)

(2)德国:德国主要是希腊复兴式

代表作品:

柏林宫廷剧院(1818-1821年)

柏林勃兰登堡门

(二)浪漫主义(Romanticism)(1760-1880年)

浪漫主义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另一种主要思潮,它在建筑上也得到一定的反映。

(1)浪漫主义最早出现于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是它的早期,也称为先浪漫主义时期。

先浪漫主义带有旧封建贵族怀念已失去的寨堡与小资产阶级为了逃避工业城市的喧嚣而追求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情趣和意识。在建筑上则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哥特风格。

1) 模仿寨堡的典型

埃尔郡的克尔辛府邸(1777-1790年)

2) 模仿哥特教堂的典型

威尔特郡的封蒂尔修道院的府邸(1796-1814年)

先浪漫主义在建筑上还表现为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有时甚至在园林中出现了东方建筑小品。例如英国布赖顿的皇家别墅(1818-1821年)。

(2)从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是浪漫主义的第二个阶段,是浪漫主义真正成为一种创作潮流的时期。这时期的浪漫主义建筑以哥特风格为主,故又称为哥特复兴(Gothic Revival)

浪漫主义建筑最著名的作品

英国国会大厦(1836-1868年)

英国国会大厦是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哥特复兴式建筑。

德国新天鹅堡

(三)折衷主义(Eclecticism)(1820—1920年)

折衷主义是19世纪上半叶兴起的另一种创作思潮,这种思潮在19世纪以至20世纪初在欧美盛极一时。折衷主义越过古典复兴与浪漫主义在建筑样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不管时期、不管地区),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式样,所以也称之为“集仿主义”。

折衷主义在欧美的影响非常深刻,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19世纪中叶以法国最为典型;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又以美国较为突出。

折衷主义的代表作

(1) 巴黎歌剧院(1861—1874年)

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的重要纪念物。它的立面是意大利晚期的巴洛克风格,并掺杂了繁琐的洛可可雕饰。

(2) 巴黎圣心教堂(1875-1877年)

属于拜占庭和罗马风建筑风格混合的例子。

(3)罗马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4618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1
下一篇 2023-01-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