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是什么意识?

神墨2023-01-30  29

忠、孝、仁、义是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忠指对君主忠诚;孝指对父母孝顺;仁是对他人的爱;义是行为得体、符合正义;故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是指:没有博爱之心为不仁 ;没有民族大义为不义 ;投降,叛逃,犯上作乱为不忠.;没有孝顺父母为不孝。

拓展资料:

忠:传承优良,发扬光大

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底是谁的责任?太笼统了。今天我将其改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我们的个人力量太小太小。但我们可以实实在在地为社会做点事情,为政府分忧。

孝:百善孝为先

“孝”字由“老”和“子”字组成。“老”在“子”的上方,无形彰显了其内在关联,也可从中看到中国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中国讲究孝道。父母乃人之根,自己父母都不孝的人绝对不可交。中国讲究以孝传家,孝经写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我们的身体,头发、皮肤都是父母所赐,我们要保护它爱惜它。首先要尽到对父母起码的孝顺,然后才立身行德,杨名于世,出人头地。

仁:仁爱之心,感召他人

孔子说“仁”,就是爱人。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爱,要爱心与别人相处。所以仁的的基本内涵就是“爱人”。孔子的学生樊迟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时,孔子回答说:“爱人”。“爱人”即是说要有仁德之心,要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因此,“爱人”是仁德的情感基础。

“仁”体现人的高尚情怀,是仅次于“德”的人类特有的一种美好情操。

义:财自道生,利缘义取

“义”就是正义,节操。义的本义是合乎道德的行为或道理,舍生取义表明为了信义宁愿牺牲自身生命。古代讲义气的典型人物,当属关羽第一。若非关羽重信义,华容道上对曹操网开一面,就不会出现后来的“三国鼎立”。

为国民不效力其君,受父母恩育不回报,视人命如儿戏,肆意残害生灵,与人交友反还之的人

做出对自己国家,对自己的民族危害的事乃为不忠,对该帮助的人不帮助反落井下石乃为不仁,对父母,对家人没有做到晚辈应尽的责任乃为不孝,做出对不起朋友,对不起朋友的事乃为不义,

忠孝仁义是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忠指对君主忠诚,孝指对父母孝顺,仁是对他人的爱,义是行为得体、符合正义。历史上并不存在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这样的人,人人都有善良的一面,哪吒不孝,但尽忠。宋江不仁,但尽义。徐蔗不仁,但尽孝希望大家同样可以怀着感恩的心,看待每在你面前的人

没有博爱之心为不仁。

没有民族大义为不义。

投降,叛逃,犯上作乱为不忠。

没有孝顺父母为不孝。

仁义:看到别人有难,能伸手帮一把,有福享的时候,能不过河拆桥和吃独食

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其本意为仁爱与正义。早在《礼记·曲礼上》:“道德仁义,非礼不成。”而战国时的孟子(孟轲)对此更是推重此概念;此后汉儒董仲舒继承其说,将“仁义”作为传统道德的最高准则。

宋代以后,由于理学家的阐发、推崇,“仁义”成为传统道德的别名,而且常与“道德”并称为“仁义道德”,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忠孝:受忠于君国,孝于父母。

扩展资料:

“忠孝”的详解:

受忠于君国,孝于父母。用明人袁可立的话说:“为亲而出,为亲而处。出不负君,移孝作忠。处不负亲,忠籍孝崇。”移孝作忠,完成的是儒家伦理的政治化过程,在“家”和“国”两级共同体之间建立起沟通桥梁。

“忠籍孝崇”,表明个体在家的孝行程度也成为衡量对国的忠诚程度,这样就时刻把个体与“国”这个庞大共同体的关联具象化,无疑大大加强了个体对国的认同,把个体、家和国凝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也成为不同个体之间对“国”产生共同认同的凝结纽带,这就成为后世维持大一统中国的认同基础。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387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