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拍课是什么意思

外拍课是什么意思,第1张

外拍是指处于一个随意的环境进行拍摄,而不是经过准备或者故意设计的场景。电影的外拍是在任何地点,一个电影摄制组将拍摄演员并记录他们的对话。其中一个对话框没有记录的位置可能被视为第二单元的摄影网站。

拍摄,是用摄影机﹑录像机把人﹑物的形象记录下来。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拍摄技巧,有夜景拍摄、雨景拍摄、建筑物拍摄、人像拍摄等,电影动态艺术拍摄同样是拍摄的一类,但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随着科技的进步,拍摄也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符合大众化。

导语:人像的拍摄可以不受限于某个特定地点,可以是在整个城市,进行漫游穿梭式的外拍。场地这样无边界、这样不设限,那在拍摄中与一般情况有什么不同呢?摄影师柔7用一次实例拍摄和大家讲解,城市地点在香港,看看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城市场景人像外拍技巧

一、寻找特色元素

当时到达香港时已经是晚上了,但香港的夜景举世闻名、灯火阑珊,实在不应该不出来拍上一些。于是我们来到最富盛名的庙街。

当你在一个城市里进行漫游式的外拍时,最好能了解这个城市的最大特色是什么,然后去找到这种元素,加入到拍摄当中,这样的片子出来才接地气、不千篇一律。

这是以香港特色小巴做背景,后面各种大招牌。虽然是夜景,但周围补光很足。拍摄夜景的时候需要注意光场,照在模特脸上的光源尽量以冷调的光源为好。因为如果脸上是暖光源,留给后期的余地便不是很大了。

Lost in Hongkong 作者:柔7

机位解析

香港最特色之一,非最负盛名的酒吧街,兰桂坊莫属了。因为太有地标特点,所以这里也是非拍不可的。后面人头攒动,跟前面的模特的静现成鲜明对比。冷暖光的对比,使画面层次感增加。

Lost in Hongkong 作者:柔7

机位解析

二、尝试靠近,找前景做掩护

这是兰桂坊边上的.一个路障隔离栏。一眼望过去,环境杂乱不堪,其实只需走近一点,再走近一点。卡帕不也是说过,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走得不够近,这话虽不是所有情况适用,但不无道理。这张片子,右下方是一个半圆形的虚化的灯,它占据了大部分的画面。灯的后面是杂景,这样就用灯巧妙的把它挡住了。这个前景和后面的背景对比很和谐,前景灯,中景人,后景马路,层次出来就很分明了。

Lost in Hongkong 作者:柔7

机位解析

三、怎样在城市人流中拍摄

在人流中拍摄,模特的情绪肯定会受到路人的影响,所以要做的事还是要跟模特事先沟通,让她尽量放空自己。反正拍摄停留的时间不长,不需要太在意旁人无言的压力,而且这也不是十分阻碍通道的行为。

这次主题是迷失香港,其实背后的含义还有一层寻找自己。这张片子是参照王家卫的《重庆森林》的感觉拍摄的。背景灯光骚动,人流穿梭。拍摄时候我将光圈开到最大,达到不让背景抢主体的效果。若有三脚架,还可以尝试慢快门,营造主体不动,四周人潮涌动的效果。

Lost in Hongkong 作者:柔7

机位解析

四、不一样的角度

在第二天白天时,去乘坐了香港的老式双层叮叮车,像之前说的那样,这也是老香港的标志象征。

但拍摄过程,建议各位不要效仿。大家可以用这个思路去拍摄其他的场地,这里只是做一个特例讲解。因为我想要不一样的视角,于是想到整个人都伸出窗外拍,因为只在车内拍摄,元素太过单调了。

而此时的光比要掌握好,但最重要的其实还要找一个肯陪你一起疯的模特。用绳命在摄影。(真的建议不要效仿,因为就算你没危险,被香港警察看到了,后果十分麻烦!同理,在别处拍摄也得注意安全秩序。)

Lost in Hongkong 作者:柔7

机位解析

五、用长焦压缩场景

这里是在天星码头的轮渡楼上,背景就是维多利亚港。叫模特站在走廊边缘,我站在40米开外的天桥上 。用长焦把整个背景都压缩进去。用长焦拍摄的好处,是它的压缩感有很少畸变的视觉效果。长焦拍摄不好拍,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好景才能有意义,多观察有可能性的地方,看到想到不妨尝试。

Lost in Hongkong 作者:柔7

机位解析

六、 在受限环境中取舍画面

这是在渡轮上面,因为香港那天正不巧是阴天,船舱内的环境光要暗于外面,所以就干脆直接让外面的部分过曝了,拍摄过程中要懂得取舍。其实外面过爆,白色的高光部分在另一角度来说,可以增加片子的对比度。当然在这种环境光比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尝试不同的曝光值,各有各的味道。

Lost in Hongkong 作者:柔7

外景拍摄是影楼里的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外景的光线状况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再加上天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想要获得一组理想的外景作品取决于很多因素。下面是我分享的影楼实用外景拍摄技法 ,欢迎大家阅读!

外拍常用镜头焦段分析

在外景拍摄中,我们常用的几款镜头包括:24-70mm变焦镜头,70-200mm变焦镜头,35mm定焦镜头,50mm定焦镜头,85mm定焦镜头和16-35mm变焦镜头。

1.24-70mm镜头

这是外景拍摄必不可少的配置,因为它的焦距段涵盖了广角及中焦,使用起来机动性非常强,十分利于抓拍一些特定的画面。

虽然它是一款变焦镜头,但我个人更喜欢拿它当定焦镜头来用。24-70mm镜头具有F2.8的大光圈,虽然不及50mm和85mm定焦,但是就综合应用来说,这样的大光圈数值已经足够了。在一些特定场景(例如建筑或风景)中,并不需要使用过大的光圈,否则丢失了必要的清晰度,失去了景物的层次感及空间感,场景的表现力度也要大打折扣。

我个人非常喜欢24-70mm镜头,用得比较多的是24mm、35mm及50mm这几个焦距段。前面已经提到,即便这是一款变焦镜头,我还是建议大家完全可以把它当做定焦镜头来用,比如拍摄前预设好所需要的焦距段。

△ 使用24-70mm镜头拍摄,所用焦距段分别为24mm、35mm、50mm

2.50mm&85mm镜头

以个人经验来说,我在使用变焦镜头时也会先预设好想要使用的焦距段,然后才开始拍摄。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确定基本焦段,在头脑里形成对画面的大致判断,对取景及构图做到心中有数。而不要把镜头拧来拧去,盲目追着人跑,以至于顾此失彼。

对于50mm和85mm镜头来说,定焦镜头的优势自然不必赘述。两者比较起来,50mm的镜头我偏重于拍摄一些逆光人像或环境特写,它的大光圈更能突出景物的光影细节及人物情绪,构图以半身人像居多。

△ 焦距:50mm

85mm也是使用率极高的一款镜头。不仅仅因为它具备F1.2的大光圈,更主要的是,它的焦距段可以很好地控制景物与人物的变形,高品质的镜片组可以更好地还原景物的真实色彩。考虑到这样的特性,85mm镜头我偏重于拍摄一些带环境的全身照片,以及人物特写。使用85mm镜头拍摄环境人像,特别适合采用大胆的留白构图,可以表现出非常舒服的空间感及视觉感受。

△ 焦距:85mm

灵活应用焦距组合,制造视觉起伏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增加整组照片的变化,在不改变场景的同时,尽可能呈现较为丰富的视觉感受,能够使观者在浏览图片产生不间断的视觉刺激,从形式本身增加画面的新鲜感。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同一焦距,同一场景,通过不同机位变化,结合构图所产生的视觉效果。

此处场景是一个欧式小广场,选择路灯作为重点来取景。这几张照片同样使用24mm广角焦距段。拍摄时,我通过以下一些基本构图手法,就能在单一场景中获得更加多变的视觉形式。其中包括:

a 横竖构图的变化

b 改变拍摄角度(高角度仰拍和低角度俯拍)      c 全身及半身的构图切割

△ 光圈:f/5.6,速度:1/1250s,ISO:200,焦距:24mm

   提示:

a 广角镜头景深范围长,画面中焦点前后景物清晰范围很大,能表现前景和后景的远近感(近大远小),强调画面的透视效果。

b 用广角镜头拍摄外景婚纱照片,往往用来表现阔大的场景,强调婚纱或礼服的修长,张扬人物的气势。

c 采用低角度仰拍时,画面中总会出现大面积的天空,此时就要注意保留天空色彩或云层细节。如果天空曝光过度,画面就会苍白失色。

d 用广角镜头拍摄时,要尽量表现出画面大、远、深的特点,因此在构图时要有选择地使用画面中的结构元素,尽量去除不必要的'线条和色块。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几种焦距结合使用后,一组照片的视觉展现形态。

此处场景是一家酒店的前广场,选择飞马雕塑作为取景重点。我使用一只24-70mm变焦镜头(拆分成24mm、50mm和70mm焦距段来使用),加一只85mm定焦镜头来拍摄。这样我用来描述这个场景的焦距段就变成了4种,再配合相应的构图手法,显然照片的形态变化会显得更为丰富。

此处场景,选择欧式观景亭作为取景重点。我使用了200mm焦距加35mm焦距镜头拍摄,并用长焦在远距离拍摄了一张大场景的图片作为穿插,增加视觉上的起伏感。

综上所述,如果你灵活掌握了各镜头焦距段的特性,并能在一套服装的拍摄上,尽可能多的把这些特性表现出来,我相信,你所拍摄的片子,一定会让你的客户,在欣赏你作品的时候,产生不断的期待,这正是你营造出的,图片视觉起伏感的功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82318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29
下一篇 2023-01-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