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最初的一念无明

微笑曲线2023-01-29  28

无明只有两个: 无始无明与一念无明。而一念无明,事实上也是因为无始无明才有的,但是无始无明我们先不去说它,那是成佛才能究竟断除,凡夫乃至二乘阿罗汉也不会跟无始无明相应到,毕竟在修行路上,只要能把一念无明断除,就可以取证小乘解脱道的阿罗汉果,与生死轮回说掰掰。

这个一念无明,是本来就有,并不是说有了第一个无明以後,後续又出生无量无边的无明,而是这些无明一直都有,陪著你每世生死轮回,但你只要把它断了,就不会再生死轮回了。略述如下:

我们先说一念无明是什麼,再说为什麼这一念无明本来就在。

第一目: 何谓一念无明?

一念无明总括来说有四个: 1. 见一处住地无明;2. 欲爱住地无明;3. 色爱住地无明;4. 有爱住地无明。但是根本还是见一处住地无明,这个无明简单来说就是我见,而我见的内涵就是把身体、感受、见闻觉知等六识心当成是真实不坏的自我。只要这个我见没断,永远会让众生起念,而不肯让自我永远死尽不再出生。

举例来说,无色界、色界的天人或人间有实证四禅八定的凡夫,他们禅定功夫很好,一入定可以很久很久都不出定,保持一念不生,但是,只要这我见还没断除,就会促使他在不知道哪个时节,意识生起了一念,也就是率尔初心,然後不久就退出禅定而无法保持住一念不生了。这就是说,只要我见还在,对自我的存在就不可能真的放舍,会执著自己、也就会造成他即便在最深的四禅、或是四空定中,突然就生起一念,想要来反观自我还存不存在,这就是我见还未断除。

那麼,这些有四禅八定的人或天人,哪一天他们要是听闻佛菩萨的开示而断除我见了,确认禅定境界虚妄无常、不可常保,而能入定的觉知心也一样虚妄不实,那麼他就当下取证阿罗汉,若他有四禅以上的功夫,当下就可以入四禅中,把自己的觉知心永灭,轮回下一世的动力就彻底灭除了,生死已尽、不受後有。

第二目: 为何无明本来就有?

先直接开门的回答: 无明是众生本有的真如佛心(有时在经典又称作如来藏、阿赖耶识等),他本来就含藏的种子中的其中一类。这众生本具的真如佛心,不只是无明种子,六道所有一切形形色色的身跟种子他都具足,正因为如此,你这辈子若是果报合该当男人,他就把男人身的种子拿出来用,若是女人,他一样有女人身的种子,甚至阴阳人一样有之;不仅如此,三恶道的种子、天界的种子都完整的具足,甚至,佛地功德的种子他也有,只要你有办法成佛,他一样把那些种子拿出来给你用。所以,大乘密严经就说了:

大乘密严经卷中:

「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诸仁者。一切众生有具功德威力自在。乃至有生险难之处。阿赖耶识恒住其中作所依止。此是众生无始时界。诸业习气能自增长。亦能增长余之七识。

... 世间诸众生染净等诸法,皆依於藏识为因而得生,...此因胜无比,证实者宣示,非与於能作自在等相似」

简单说,一切乾净与不乾净的种子,他全包了,贪嗔痴无明等通通一样不少,可是成佛种子也都具足。讲到这边,也许楼主听了会觉得奇怪,那为什麼阿赖耶识既然含藏一切种子,他为什麼不直接帮我们成佛,还让我们一直生死流转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深,必须先从第七识末那识,有时又称为意根,从这个心开始讲起,这个末那识从无始以来就一直与阿赖耶识存在,只有末那识是直接由阿赖耶识所出生,不需要假藉任何缘,而这个末那识,实际上他才是众生真正的自我,可是这个心的了别功能很差,对於六尘几乎是不知不见的,那个心的境界,说穿了就是我们睡著无梦的那个境界---暗无觉知。

但是呢,这末那识与无明相应,也就是他一直都与我见相应,所以当他无法接触六尘境界时,一定会想要确定---自我是否还存在,因此我们才能在睡著後,意识断灭以後又重新出生而醒来。乃至死亡後也是如此,我们死亡後,前六识、包含清清楚楚的这个意识心也灭了,但是末那识只要我见还在,他一定会促使阿赖耶识出生中阴身,想尽办法保持清楚觉知的功能,才有自我存在的感觉。一直等到投胎後,末那识带著阿赖耶识入胎,在全新的大脑还没成形前,就像睡著无梦一般,在胚胎中住著,等到这一世的大脑初步形成後,全新的意识出生了,又继续开始新的人生了。

所以,阿罗汉就是因为把这个我见断乾净了,末那识经由意识确认前六识、身体、种种感受、喜怒哀乐爱恨欲等等都是无常、苦、空,愿意彻底否定自我、舍弃自我,那麼,阿赖耶识就会依於我见的断除之缘故,永远不再入胎、不再出生新的身体、不再出生新的六识心,连末那识也收回,让他不再现行运作。这就是无馀涅槃。有经为证:

《本事经》:

「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已舍重担。...,彼於今时。一切所受。无引因故。不复希望。皆永尽灭。毕竟寂静。」

有几个重要关键字: 1. 无引因故;2. 不复希望;3. 皆永尽灭。

无引因就是因为我见这个无明彻底断除了,那麼,随後不久,末那识无始以来一直带著阿赖耶识受生三界轮回的动力,也就彻底止息了,这就是不复希望;那麼,这最後的一生死後,连末那识自己也灭尽不现,就只剩下阿赖耶识独存,可是阿赖耶识他又没有见闻觉知、此心无形无色无相,他更不会反观自己存不存在,他虽然有无明种子乃至各类种子,但不会被束缚,本来就解脱,只是对他而言,他连解脱是什麼也不知道,所以也没有解脱可说。

 

无始无明, 是不知, 因不知而颠倒行、颠倒想,就是12因缘的无明缘行

一念无明或者当下无明 , 就是不见, 于六触入处不能如实知见, 起心动念不能如实知见

修四念处的时候, 于五蕴生灭、六触入处集灭如实知见, 就是当下明

当下无明, 后面必然生贪嗔痴

随着修行当下明越来越多【打成片】, 知也越来越多, 无明就越来越少,贪嗔痴就越来越少

(四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若诸沙门、婆罗门,见有我者,一切皆于此五受阴见我。诸沙门、婆罗门,见色是我、色异我、我在色、色在我。见受、想、行、识是我、识异我、我在识、识在我。愚痴无闻凡夫,以无明故,见色是我、异我、相在,言我真实不舍;以不舍故,诸根增长;诸根增长已,增诸触。六触入处所触故,愚痴无闻凡夫起苦乐觉,从触入处起。何等为六?谓眼触入处,耳、鼻、舌、身、意触入处。如是比丘,有意界、法界、无明界。愚痴无闻凡夫,无明触故,起有觉、无觉、有无觉、我胜觉、我等觉、我卑觉、我知我见觉,如是知、如是见觉,皆由六触入故。多闻圣弟子,于此六触入处,舍离无明而生明,不生有觉、无觉、有无觉、胜觉、等觉、卑觉、我知我见觉。如是知、如是见已,先所起无明触灭,后明触觉起。”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2086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