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你已经知道了:滴滴昨天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业务调整,滴滴游戏中心将在两个月后停止运营,这意味着上线不到半年的游戏中心被官方正式宣告死亡。对于一向行事高调、喜欢高举高打的滴滴公关团队来说,如何妥善处理这一消息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既要保证消息的有效传播,又不想引起过度解读和猜测。
情况比预期的要好。在铺天盖地的新闻中,大多是大段大段地引用滴滴官方的停运公告,对于滴滴为什么停运以及背后的原因并没有太多的提及和解读。早在今年1月,烧钱15亿的滴滴打车就已经拥有超过1.5亿的存量用户,大约相当于一个中型手游渠道的用户数。然而,拥有如此数量用户的滴滴打车却面临着一个相当尴尬的局面——市场很大,单子很多,盈利模式不是很清晰。
首先,逻辑上是错误的
任何互联网产品都讲究场景。滴滴游戏中心的初衷是解决用户从叫车到上车这段时间无聊等车的需求。似乎也有道理——既然你闲着无聊,不如我把整个游戏都给你?就像有些NBA2K可以在加载过程中练习投篮一样。打发时间,提高用户满意度,政治上总是正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推出游戏中心似乎是题中之意。
于是滴滴游戏中心上线了。
但仔细想想,两者的逻辑是相互矛盾的:打车软件本身就是为了提高出行效率。最理想的状态是前一秒叫出租车,下一秒就有人接。30秒内,车停在你面前,然后你从容上车。在这个过程中,哪来的时间玩游戏?滴滴游戏中心无异于变相承认自己的服务能力不够,用户需要很长的等车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玩的无聊时间就变成了刚需,所以需要游戏来弥补这个场景。
和菜头在《你为什么不去百度百家》里说了这么一段话,可以套用在滴滴上。我引用:
百度是一家搜索引擎公司,搜索引擎的天然性格就是:拿了就跑。用户跑得快,找到内容就转身走了。越是成功的搜索引擎公司,用户的单次访问时间应该越短——也就是说用户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才体现了公司的最大价值。
做内容是反其道而行之。用户在页面上停留的时间越长越好。他们浏览的页面越多越好。这说明你的内容是有价值的,用户愿意继续阅读。问题是:百度给人的感觉就是拿了就跑。为什么用户觉得可以在这里看一个小时?在快餐店点餐之前,没有人会喝酒。
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国内打车应用,优步、AA、神州、易到都没有推出游戏中心,滴滴却推出了。对于这样一款逻辑上敢黑敢打耳光的产品,友商心里肯定是相当有印象的。
说内容吧,H5没救了
滴滴目前用户接近2亿,高峰时日订单量达到1217万单,而这还是几个月前的数据。对于这样一个拥有巨大流量的公司来说,任何一种变现模式都可以因为庞大的用户群而被几何级放大。无论是电商、金融还是游戏,理论上都可以成立。移动互联网的本质是流量。就算你把这个流量卖了换钱,也能获得不错的收入。最典型的就是猎豹了,那为什么滴滴还在做错事?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话题,滴滴游戏中心的游戏类型选择。
根据官方数据,滴滴游戏中心目前共有35款游戏,包括少女战士、龚宇一山、疯狂上吊传奇、扔纸团、移除方块等这些游戏无一例外都是HTML5(简称H5)游戏。也许你不知道什么是H5游戏。简单来说就是手机页游,比如《猫》里的《环绕神经》和《别踩白块》。你玩过吗?H5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用下载就能玩。
H5/]虽然H5很方便,但是问题也很明显。首先画面很差,这是引擎决定的。其实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H5游戏的付费能力太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以最成功的H5游戏《龚宇一山》为例,他的流水只有200万,而一款制作精良的流水过千万的手游,现在已经很常见了,所以即使抱着2亿用户的滴滴,把用户扔进H5的黑洞,你还是赚不到钱。试想一下,如果滴滴游戏中心像360手机助手、豌豆荚一样,成为游戏/应用的分发渠道,一个月几亿的流水,哪怕毫无逻辑。
所以,滴滴游戏中心自推出以来就是一个注定失败的产品。它既不是归乡,也不是路人,只是滴滴在疯狂扩张中犯下的一个美丽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