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和火箭有什么区别

导弹和火箭有什么区别,第1张

据古籍记载,“火箭”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3世纪的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当时在敌我战争中,人们称一种头上有易货的箭,点燃后射向敌人,飞行时带火。这是一种用于火力攻击的武器。本质上只是一个带“火”的箭,和我们现在所说的火箭在意义上相差甚远。唐朝发明火药后,到了宋朝,人们就把装满火药的枪管绑在箭杆上,或者把火药装在箭杆里,点燃导火索,然后射出去。在飞行中,箭借助火药燃烧产生的反作用力飞得更远,这种喷火箭也被称为火箭。这种向后发射火焰,靠反作用力助推的箭,就有了现代火箭的雏形,可以称之为原始固体火箭。

那么,现代火箭的意义是什么?现在我们所说的“火箭”是指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装置,可以在大气层中飞行,也可以在没有空气体的情况下,在大气层外的空间飞行的飞行器。

现代火箭的发展得益于火箭发动机的发展和液体火箭的诞生。上世纪80年代,瑞典工程师拉瓦尔发明了拉瓦尔喷管,改进了火箭发动机的设计。1925年11月,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戈达德研制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成功;然后在1926年3月16日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的发射试验,成功飞行了50多米。液体火箭发动机是一种性能优越、推力容易调节、可以多次启动的发动机。因此,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成功试验和液体火箭的诞生,使现代火箭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无论是原始的火箭,还是现代的火箭,第一个被广泛使用的场合都属于军事领域,作为武器使用。早在公元10至11世纪的宋朝,中国就开始在战争中使用火箭武器。到了明代,火箭武器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从公元14世纪开始,中国的火箭技术通过印度、阿拉伯等地逐渐传入欧洲。因此,火箭武器在亚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得到了应用和发展。但早期的火箭武器发射后就不再受控制了。这种不受控制的火箭武器,被称为火箭,命中目标精度差,作战效率低,威力有限。随着战争的需要,迫切需要提高武器的命中精度,于是一种在火箭上加装控制设备来控制其飞行的武器应运而生。我们称这种武器为“导弹”。德国是第一个发展导弹的国家。1931年5月,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奥贝特领导的宇航联合会成功试验了欧洲第一枚液体火箭。1932年,德国军方参观了该协会研制的液体火箭发射试验后,意识到火箭武器在未来战争中的巨大潜力,开始组织一批科学家和工程师集中力量秘密研制火箭武器。到40年代初,二战中期,德国已经成功研制出两种导弹,V-1和V-2,可以用于实战。其中V-1是飞翼导弹,采用空燃气喷气发动机作为动力装置;V-2是一种弹道导弹,由火箭发动机提供动力。

因为最早的一些导弹是由火箭推进的,所以有人称之为火箭,所以火箭和导弹这两个术语有时会混淆。其实两者是有概念上的区别的。导弹是一种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的武器,其飞行由控制系统控制并导向目标,而火箭则是依靠火箭发动机产生的反作用力推进的飞行器。

导弹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一个是弹头,另一个是载体。真正用于战斗的是弹头。有些导弹排列在导弹的前端,叫做弹头。弹头可以填充炸药、核武器、化学武器或其他装置。运载器是一种用于将弹头送向目标的可控飞行器,由结构系统、动力装置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运载工具可以是受控火箭或其他类型的飞机。弹道导弹都是以受控火箭为载体,而在大气层飞行的巡航导弹则是以空气体喷射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或冲压喷气发动机)为动力,类似于无人飞机。受控火箭用作运载工具,也称为运载火箭。

运载火箭既能运输弹头,又能使其击中目标形成导弹;还可用于运输各种类型的航天器,如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加油站和空探测器等。,并使其准确进入轨道。早期用于运输航天器的运载火箭是由导弹发射衍生而来的。苏联的卫星运载火箭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是由苏联首次成功研制的P-7洲际战略导弹的载体改造而成的。中国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也是基于中国研制的第一代洲际战略导弹运载火箭。后来随着航天器种类和数量的增加,航天发射范围的扩大,发射航天器的运载火箭开始独立发展,成为自己的系列。中国的长征三号系列和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是专门为发射不同轨道的航天器而研制的特种运载火箭。

由于运载火箭可以在大气层外飞行,它已经成为人类开展太空活动不可或缺的工具。运载火箭技术也成为一个国家航天技术的重要基础。目前,世界上航天技术先进的国家都在不懈地努力研制高可靠性、低成本、大推力、无污染、多用途、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71225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3
下一篇 2022-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