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食用不干净或变质的食物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鲜为人知的是,有些食物即使清洗干净,没有变质,也可能天生带有毒素。更可怕的是,有些毒素不怕高温,需要格外注意。
河豚毒素:河豚毒素。河豚味道鲜美,但因为剧毒,民间自古就有“拼命吃河豚”的说法。河豚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0.5毫克就能致人死亡。它的热稳定性好,水煮、盐渍、日晒都破坏不了它。不过养殖的河豚已经无毒,可以放心食用。杀毒建议:想吃河豚,最好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养殖的河豚,不要吃野生的河豚。
毒蘑菇:多种毒素。不同种类的毒蘑菇含有不同的毒素,有的毒蘑菇同时含有多种毒素。全国各地每年都有因食用野生蘑菇而导致的死亡事件。究其原因,很多人过于相信自己鉴别毒蘑菇的能力,也有人被错误的鉴别方法误导。杀毒建议:不要吃不认识的蘑菇。
鲜黄花菜:秋水仙碱。秋水仙碱进入人体后被氧化成秋水仙碱。这是一种剧毒物质,能强烈刺激胃肠和呼吸系统,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更严重的会出现肌肉疼痛、手指脚趾麻木等症状。抗病毒建议:先将新鲜黄花菜用开水焯一下,然后在水中浸泡2小时以上,捞出,挤出汁液,炒透。
绿豆:皂甙、血凝素等。四季豆,又称扁豆,是最容易中毒的食物之一。皂素存在于豆荚中,对人体消化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可引起胃肠道症状。血凝素存在于大豆籽粒中,具有凝血功能。抗病毒建议:绿豆一定要炖10分钟以上。如果是东北四季豆,最好炖15分钟以上。如果真的担心中毒,可以先焯一下。此外,大豆、豌豆、芸豆、刀豆、蚕豆等豆类也含有凝集素、胰蛋白酶抑制剂等。,需要完全煮熟后才能食用。
苦瓜:葫芦素。西葫芦、獐子、黄瓜、南瓜等瓜类,吃起来有明显的苦味,说明含有大量的苦味葫芦素。过量摄入这种物质会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严重时,严重的呕吐和腹泻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而且经过蒸煮加热后,葫芦素的毒性不会减弱。抗病毒建议:买瓜去皮后,可以先用舌头舔一下,苦的不要吃。
苦杏仁:苦杏仁苷。苦杏仁苷水解会产生有毒的氢氰酸和苯甲醛,可能引起中毒,甚至致命。抗病毒建议:苦杏仁不要直接吃,要反复用水浸泡,充分加热后再吃。
未成熟的番茄:番茄红素。番茄碱是一种有毒物质,食用后会引起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抗病毒建议:买完全成熟、鲜红的西红柿。
青皮红肉的鲜鱼:组胺。鲭鱼、鲭鱼、鲭鱼、鲣鱼、金枪鱼、秋刀鱼、鲭鱼、鲭鱼、沙丁鱼等皮绿肉红的海洋鱼类富含游离组氨酸,在细菌作用下易产生组胺。组胺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和支气管收缩,从而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包括脸红、头痛、心悸、胸闷、腹泻、血压变化甚至休克。抗病毒建议:绿皮红肉鱼一定要买新鲜的。如果暂时不吃,要冷藏或者冷冻。
发芽的绿色马铃薯:龙葵。发芽后,马铃薯芽眼、芽根和绿色溃烂处的龙葵碱含量急剧增加。吃了这种土豆的人,轻者会恶心腹痛,重者会呼吸困难。抗病毒建议:土豆要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如果一小部分变绿发芽,就把变绿发芽的部分剪掉。做菜的时候加点醋。酸性能促进龙葵素分解,加热后食用。如果土豆发芽变绿一大半,就不要吃了。(王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