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平尾

什么是三平尾,第1张

“三平尾”又称“三平祖”或“三平祖”,是指格律诗中一个韵句末尾连续使用三个平调的句子。由于现代诗歌一般用两句押韵,“三平味”总是出现在押韵句的末尾。“三平味”被视为诗人的“禁忌”,主要是考虑到诗歌的旋律。犯了忌讳,吟诵时会觉得不协调,破坏了诗歌的旋律美。

然而,当我们考察唐代格律诗时,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禁忌的句子。有人做过统计。全唐诗中,五言三平尾256句,约占1%,七言三平尾87句,约占0.2%。应该说,至少在唐代,“三平尾”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都有“三平尾”现象。比如杜甫的《卜居》:

桓水头,主人是卜林堂幽。

●○○●●○○,●○●●○○○。

这首诗里的“幽林塘”就是“三平圩”。再比如李白的《在东麓见狄伯通》:

说你挂帆东海,直透深蓝的大海,一路平安,风平浪静。

●○●●●○●,●○○●○○○。

这首诗里的“无风长啸”和现在的“三平尾”。为什么格律诗要求避免“三平尾”,却在唐诗中多次出现?

仔细分析以上两句话,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这两首诗在形式上与现代诗非常相似,但实际上,这两首诗不仅存在三平尾的现象,而且也不符合现代诗的贴合原则。杜甫诗中的前两句是平的(第二个字是平的),李白诗中的这两句也是平的,所以这两句诗可以视为古体,不属于现代诗的范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71202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3
下一篇 2022-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