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刚为什么火了

张绍刚为什么火了,第1张

张绍刚大师》的作者凌薇发表于《人物》杂志2013年10月号,经作者授权转载。

扎实的采访和轻巧灵动的文笔,特写作家总是希望两者兼得,但这往往很难实现——一种情况是,大量采访之后,文笔往往会因为疲惫而显得笨拙、呆滞;另一方面,当作者沉浸在摆弄文字的快感中时,往往下意识地在面试中不尽力。

本文将两者都考虑在内,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很多技巧性的段落,如果脱离扎实细致的访谈,是无法实现的。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面对这样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作者在写作时抱着一种观察的距离,但并没有陷入尖酸刻薄的言语快感中,而是试图达到一个特写应该达到的目的——很多文章可以告诉读者一个人或一件事是什么,却不能告诉人们为什么。一个好的特性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可能会告诉人们为什么。

至于为什么,读者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其中的人物?这是读者的权利。无论读者在阅读文章后的情感倾向是否发生变化,有一点是肯定的:阅读后的判断是建立在更丰富、更可信的信息基础上的,而不是像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时刻那样,建立在夹杂着情绪和偏见的单薄、片面、刻板的信息基础上。

张绍刚大师

文|凌薇

尽管作为主持人名声在外,但张绍刚先生内心对这个角色的认可度很低。他觉得自己永远只是一个老师,有点守旧,是非分明,要求学生禁止他。班主任在第一届本科班毕业的时候,张绍刚做过一个统计:四年来,班里60个学生,被骂的有60个,被骂哭的超过4/5,不分性别。4/5倒数第一的女生是班上心理最脆弱的女生。他憋了4年,就是没有真的骂过她。

考研后的第二天,女孩接到了张绍刚的电话。以“你知道你的人格缺陷在哪里吗?”持续了一个小时。张绍刚说,对于一个女孩来说,在挂断电话之前用尽所有的勇气是不容易的。他说的每句话都是死胡同。同宿舍的同学后来告诉他,那个女生哭了一晚上,“就是那种哭”。

张绍刚喜欢讲这个故事的后续。姑娘进了电视台,“发展得很好”。她的父母专程来感谢班主任,当年的屈辱变成了现在师生间的问候:“张老师好,是我,是的,我知道自己性格缺陷在哪里。”

张绍刚认为,第一,我是为你好,第二,我比你大,所以你必须听我的。当这样一种自我认同的认知投射到其他领域,比如《只有你》这个电视平台,角色错位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议就变得好理解了。

“我们上次谈过这个问题,记得吗?”采访结束后两个小时,张绍刚在人民记者面前一根接一根地抽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最佳角色。

张绍刚噎住了几秒钟,“我是说,上次采访已经说过了。我习惯当老师了。”

“确信还是口头”

当上班主任的时候,张绍刚很年轻,26岁,研究生刚毕业,留在北京广播学院(原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当老师。那时候他相信“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每一个细节他都开班会,做一件事,会上骂人。一个人犯错,60个人开会,犯错的被骂,没犯错的59个人围观。不允许安慰,安慰者坐在一起。

一个普通的对话是这样的。“你接受吗?”“服务。”“说服还是口头?”“深信不疑。”“错了就要用心,用嘴去承担。”“你到底拿没拿?”“是的。”“说吧,你接不接?”“拿去!”“擦擦鼻子,滚!”

每节课结束前,张绍刚都会列出本周要阅读的书籍和节目。第二周,他先提问。一个人没看,骂了,两个人没看,骂了……五个人没看,就转身走了。班长王栓硬着头皮,追出去代表所有不懂事的同学道歉,回来传达“张老师本周罢课!”全班炸锅了。

学生赵龙飞说,“张老师是通过诽谤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所以,张绍刚骂人真的很残忍,但是帮助自己人绝对不含糊。去年,王诜没有足够的钱买房子和装修。当他别无选择时,他打电话给两年没有联系的张绍刚,向他借了很多钱。两天后,钱到了。另一名学生王婉说,张绍刚最喜欢的男孩已经毕业11年了,每一份工作都是张绍刚介绍的。

班上每个人都知道张绍刚有自己的弟子。开学后不久,他挑选了七八个男孩和女孩。王说她不在其中,但她最好的朋友在,所以她和她一起进去了。选出来的学生长得都很像:聪明,说话快,乐于交谈。还有,爱八卦。在他们的积极八卦下,王诜和他的同学孙青的所有情史都曝光了。他们班没有秘密。

多年后,赵龙飞成为了真人秀的导演。工作上不喜欢的时候就这么说,不怕得罪人。采访中,他回忆往事,说这是张老师对我2的影响。王也成了主持人,晚上讲得很快。她回忆起这件事时叹了口气。哦,你提醒了我,我对张老师有意见。有时候,我们的讲话很夸张,很戏剧化。

当年,张绍刚带他们去学校新开的水煮鱼馆,他们非常开心。入选的学生几乎都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福利,推荐实习,或者干脆解决工作。其他学生羡慕他们,张绍刚也知道这一点,但他认为把一碗水放平不是老师的职责。“你不得不承认,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气场。”有同学想用礼物交朋友,但他不喜欢这样。“讨好老师是人品问题”。

“张绍刚帮”的亲密关系持续了许多年,直到一名学生公开指责张绍刚。在张介绍他完成工作后,他告诉他的老板在背后说他老板的坏话。张绍刚不知道原因是什么。“他背叛了我。”张狠狠的咬了一口。“我们的关系永远结束了。”

“张绍刚没有错”

几天前,张绍刚刚解决了家里的一场争斗。两个卖盒饭的大妈觉得对方抢了自己的地盘,揪着头发撕成一团。张绍刚带着他的儿子,不假思索地冲了上去。“我会数到三,二,一。让我走吧。你听到了吗?我开始数数。三!两个!一!放手!”

大妈一松手,两人都盯着突然出现的小眼睛圆脸胖子,一片迷茫。9月2日上午,张绍刚向《人物》记者讲述了这个故事,很有成就感。“你跟他们瞎讲道理有什么用?直接打开告诉他们怎么办就对了——从明天开始,他们俩的盒饭涨价五毛钱。这不就完了吗?”

张绍刚喜欢他在城市生活中的形象。他今天早上骑自行车时,裤子被撕破了。张绍刚有驾照,家里有车。他不开车,感觉又无聊又不方便。“汽车识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热爱地铁,对每个换乘站了如指掌。他知道从哪个柱子下楼,从旁边的哪个消防栓上车,可以保证他在整辆公交车前第一个冲到站台,刷卡出站。他享受着只有他知道是秘密的胜利。为了坐地铁,他要先骑自行车到地铁站一会儿,出地铁后再花8块钱坐一次“蹦蹦”。“蹦蹦跳跳”的师傅不畏逆行,一踩油门左右逢源,准时送他去教室。

“我相信他在挤地铁的时候,对国计民生的体验,绝不是天天开豪车的人能体会到的。你想想,他每天都那么挤,和普罗大众挤在一起!”朋友、《法制报告》主编孙振波说。

在他眼里,张绍刚是一个普通市民,相貌平平,节俭到有点吝啬,留着一个6元的发型。他对朋友要求很高,受不了“跟脚后跟一样笨的人”。他酒量很大,从来不见酒后醉态。无论他去哪里,他都谈论上帝。

菅直人已经40多岁了,就在去年。很多人不理解,一个40多岁的人怎么会这么生气。2012年,这种愤怒在《非你莫属》节目中频频表现,让他陷入风波。

张绍刚对此没有公开回应,但也说服了那些自愿为他组织反击的学生。在采访中,他说他理解愤怒的人们。他把谩骂和反抗当成社会压力下人们的发泄口,他自己就充当了一个减压阀。“挺好的,只要你不造谣。”

他经常说“我是一个直接的人”。现在他补充道,“但我不是250”。骂回去不分场合,那是二百五。

他把愤怒留在更私人的领域,比如他的小朋友圈。朋友们都知道他的脾气,形成了默契,假装没有听到任何批评。有时候朋友杨剑波故意挑衅他,问他知不知道又被骂惨了。张绍刚回答说,我不知道,不看,去死吧!

当《人物》的记者问张绍刚的好朋友、《都是你》的制作人刘爽,为什么对张绍刚的主持风格如此宽容时,刘爽立刻打断道,“我对张绍刚没有任何宽容。我只是支持他。在《都是你》的三年里,张绍刚没有任何问题。”

他更愿意把争端解释为价值观的冲突。“各种各样的球员,他们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带来不同的价值观,如果他们与张绍刚的主流价值观相冲突,就会受到他的批评和攻击。从体制内或者主流来说,我们一直是百分百正面的。经常会有主管部门的表扬信,说张绍刚在某一点上引导得很好,这是主流价值观对我们节目的肯定。”

该节目的嘉宾、通灵珠宝的首席执行官沈东军已经逐渐习惯了角色的转变——他不再把张绍刚视为主持人,而是一位家长。“中国传统中,一日为师,一生为父。其实张绍刚是很爱求职者的,但这种爱是否被观众和求职者接受就是另一回事了。”

“我用了很大的力气,可能太大了”

王刷和王婉的班级被张绍刚称为“我的亲学生”。他们是他最信任的人。在风暴最猛烈的时候,他在不同的场合说,询问学生对他的看法是愚蠢的。“我的亲学生总是100%无条件支持我。没必要问。”

他真的没问。

“不是我们班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张绍刚。我怕他伤心,他可能想不到。”对于让张绍刚知道学生们对他的真实看法,王茜似乎有点沮丧。

王晚上说,在那场风波中,班里的同学分成了几个派别,他们的观点反映了当年和张老师的关系。被偏袒的学生绝对支持张绍刚,认为郭杰晕倒是假摔,并组织起来与网友日夜奋战。

几个当年关系一般的同学说了一句当年不敢说的话:张老师需要指正。这个班也有三个同学拒绝了人家的面试。他们不愿意谈论张绍刚,因为“有些事情不可能在10年内解决”。

当《人物》的记者告诉他这段采访经历时,这个嘴里一直含着话的男人安静了下来,眉毛慢慢耷拉成八字形。他的语气中有一种罕见的犹豫。“我们都年轻。那时候他们都是年轻人,我也是,我付出了很多努力,也许太大了,但是我一点都不后悔。没有这样的希望当老师就不对了。”

张绍刚有他的主人。如果你更多地了解他的老师,学生们可能会更好地理解他。

1990年9月,18岁的张绍刚从包头来到北京上大学。政治动荡的阴影还没有结束。开学第一天,系主任任金洲给他们看了纪录片《大学第一课》,讲的是1989年秋天新生军训的事。士兵们被训练得严肃、粗暴、严厉地训练学生。

张绍刚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他军训快开始了,教官把他踢了过去。“站起来!你想做,不想做!”两个膝盖很快就磨破了,没过几天,大腿内侧也骨折了。

士兵们又喊又骂,制造紧张气氛。任金洲坐在茶几旁演示口令,“121”,声音在大厅里回荡。“密码只有成为这种力量,才能彰显威严,才能产生一种特殊的力量。”

张绍刚主修摄影,摄影是一门手艺。那时候学手艺都是作坊式的,师傅带徒弟。师父永远是对的,你要永远听她的话。教室除了黑板墙,三面都是铁丝网,像晾衣绳一样,挂着学生所有的作业。每天早上8点前,所有的学生都要把作业整理好。八点钟,老师走进了教室。当他看到坏的,他立刻把它撕了。

“这就像一场噩梦,”张绍刚回忆道。他的作文作业被撕了很多次。撕了就没法问了。要求会带来更严重的羞辱。他在暗房冲洗照片,暗房老师一边洗一边说,就你这张照片,别洗了,出去!不要交,肯定不合格。滚出去!

尽管是父子关系,张绍刚上学时并不喜欢任金洲。他不是最好的学生,任总是羞辱他。但他服从了。任金洲说,张绍刚是看着他们长大的,他相信自己的判断。他们是同样的人,“有着同样的观点,一致的个性和始终如一的个性”。

在采访中,张绍刚回忆起过去,并表示他的价值观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大学时创造的。立规矩,比如撕作业,就是规矩。那时候的他,并不知道七年后他会有自己的学生,他会一遍又一遍的告诉他们,“我今天对你们的侮辱,就是对你们成长的滋养。”

“张绍刚,你为什么这么自大?”

第三次面试那天,张绍刚在课堂上抽了四支烟,每节课一支,烟灰被摔进空粉笔盒里。他试图把数量控制在最低限度。下课后,走出教室,把骨灰倒出来。

他教育自己5岁的儿子,别的不管,但是一定要给我健全的人格,完整的教养。

完整教育的第一条规则是礼貌。“和客人说话,要看着人家的眼睛,送到小区门口。”

他儿子不准看《熊出没》这部动画片,因为里面的两只熊又胖又丑,熊的弟弟还是个结巴。他认为动漫主角长什么样很重要,“审美不能乱”。每天晚上,他都给儿子讲睡前故事,不是王子和公主的故事,而是地道战、地雷战、飞虎队等。他还带儿子去看音乐剧《红色娘子军》,边看边讲解。是坏人,也是好人。坏人总是欺负好人,好人现在也想反抗。

他连一般中产阶级让孩子出国留学的愿望都没有。在他的计划中,至少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应该在中国。他认为传统的应试教育可以让他的老师,他的学生和他的儿子成功。

很多人不知道,张绍刚在几乎没有收视率、没有钱的情况下,坚持做了一年多央视的《读书》节目,直到节目倒闭。

他说他平均两天看一本书,每周在朋友圈写一篇书评。他收集了所有他喜欢的小说的翻译,包括300本侦探小说。外人劝他改改脾气,他不听;朋友劝他听,他不改,因为书上没这么说——他举了古罗马做例子,举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做例子。这些例子都指向一个结论:成大事者必遭非议。

“每当有人问我,张绍刚,你为什么这么棒?我会告诉他,因为我读过几本书。”

“我痴迷于书籍,”张绍刚说。他上飞机前买了一本茅盾文学奖,一下飞机就撕了。“故事差,人物差,语言差,价值观差,什么都没有。不撕不足以泄愤。”这还不是全部。后来遇到毛奖评委,他上前问:“他为什么得奖?你允许一个普通读者发泄他的愤怒。我真他妈生气!”

他有喜欢的小说,比如《了不起的盖茨比》,他能背出他最喜欢的一段话:“他们是粗心的人。他们砸东西,毁人,然后退缩到自己的钱或麻木不仁或任何让他们在一起的东西中,让别人收拾他们的烂摊子。”

他抬起头,有点激动。“我认为这就是当今互联网的现实。”

小说里的另一句话呢?《人物》的记者问,“无论何时你想批评任何人,记住,不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过你的优越条件。”

他的眉毛又鼓起来了。

“首先,菲茨杰拉德说的不是圣经;其次,这句话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第三,我做不到。”

时过境迁,曾经在张绍刚引起巨大争议的事件主角刘莉莉告诉《人物》杂志,25万人和她吵架,但她从来没有怨恨过张绍刚。相反,她欣赏他的本色,“不是那些我们每天看到的人。”两人因为性格太过相似,在球场上吵了起来。“我们真的太像了,都是好老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70930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3
下一篇 2022-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