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一路走来,从一个150人的小渔村,到一个贸易中心,花园之国,财富天堂。“小红点”是一家政府严明、市民谨慎、外观有序的现代公司。
新加坡共和国是位于马来半岛南部海域的岛国,由主岛新加坡(占整个面积的90%以上)、54个小岛和附近的9个岛礁组成。土地面积通过不断填海逐渐增加(占总面积近1/4)。2014年6月报告718平方公里。它被称为“远东十字路口”,因为它是马六甲海峡东口连接两大洋的咽喉。
岛国资源匮乏,最可怜的是国父李光耀因为淡水不足哭着说:“每一项政策都可能让我们因为水资源而屈膝。”建国初期,该地区的大部分供水依靠1961/62年与马来西亚签订的两份长期合同。在李光耀担任总理的31年间,新加坡所有涉水政策都是由总理公署协调。经过近50年的惜水如金和创新发展,新加坡现在拥有“四大龙头”:雨水收集、向邻国购水、newater(再生水利用)和海水淡化,赢得了《经济学人》杂志“没有一个国家比新加坡更擅长管理水资源”的赞誉。
根据2014年年中的统计,新加坡人口为547万(世界银行2016年报告的560万),其中公民334万,永久居民52.8万,在国外工作或留学的外国人160万。新加坡是一个种族多元化的社会,居民主要分为四个族群:华人占74.2%,马来人占13.3%,印度人占9.1%,欧亚混血儿占3.3%。马来语为国语,英语、汉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英语为行政语言。宗教信仰与民族大致一致:佛教徒占33.3%,穆斯林占14.7%,基督徒占18.3%,道教占10.9%,印度教徒占5.1%,其他宗教占0.7%,无信仰者占17%。
是历史上人们生存的故事。新加坡的历史其实就是一个英国人开埠,一个中国人掌舵,三族融合的励志故事。
中国元代航海家王大元于1330年停航,称其为“山马Xi”。那时候已经有中国人住在那里了。在其众多称谓中,淡马锡、新加坡和星洲是最响亮的。17世纪初唯一用马来语写成的史书《马来纪事报》记载,公元1150年,一位马来王子乘船在淡马锡登陆,发现一只身红胸黑头的华丽巨兽快速奔跑。王子得知是狮子(梵文pure的意思是城市),是吉祥之地,因此得名新加坡。从公元8世纪到1819年,先后属于古代印度尼西亚或马来西亚的某个王朝,不详。
1819年1月28日,想为英国在好望角和中国之间找到立足之地的莱佛士在新加坡登陆,竖起三角旗,1822年10月最后一次登岛(共三次)。他几乎是一个人奠定了现代新加坡的基础。1824年,新加坡成为英国殖民地,具有远东转口贸易港的地位和东南亚重要的军事基地。从那时到1959年自治,135年平静的殖民统治因1942年日本入侵而中断。
日本将新加坡改名为“赵南”,但不幸的是,所有的历史书都异口同声地这么说。三年零六个月(1942年2月15日至1945年8月15日),《南方之光》仿佛跌入了黑暗的深渊。
1965年8月,新加坡被“踢出”马来西亚成员国不到两年。李光耀内心充满无奈和困惑:“前途渺茫。随着新马的分离,新加坡成了一个没有身体和腹地的心脏。连饮用水都来自马来西亚柔佛。它怎么能活下来?”
艰难困苦,玉如成功。50年来,这个“风暴中的小舢板”已经成为全球商业环境、生活环境、经济水平、创新能力、政治操守的“五好学生”。可以说,新加坡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正能量排名中,都始终处于前列。唯一“不好”的是,新加坡人,怕失去,是“有钱却不快乐”。排在世界幸福国家之后,主要是因为民族忧患意识和良好秩序背后的复杂单调。
这段历史是一脉相承的。国父李光耀执政31年,其中自治与新马合并6年。独立25年后,他将新加坡从落后的殖民地带入富裕发达的现代社会,“以经济远见和铁腕作风,将新加坡从第三世界的殖民地港口,转变为第一世界辉煌的多元文化商业中心”,留下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一套适合各种问题和情况的文化价值观——自立自强。从1990年到2004年,吴作栋以轻松亲民的风格给人民带来了新鲜的民主享受。后来,李显龙致力于改造政府——从经济增长到分配,造福人民。
“小国大智慧”、“符合古希腊理想国的一幅画”、“宗法制度下的公司化生态”、“实际上是一所冒充主权国家的寄宿学校”……众说纷纭,指向同一个:“新加坡模式”。
英国媒体认为,新加坡的建国模式基于三点:吸引外资,通过稳定的人口增长促进经济扩张,家长式控制(权威)。该国高级外交官认为,没有“模式”,很多政策其实都是李光耀及其团队因地制宜“一路制定”的。同时,李光耀的治国理念被概括为四个原则:小国要生存就必须有卓越的成就,成功靠的是完善的制度和聪明的领导人;坚持法治;国家必须确保所有人跟上发展的步伐,不被抛在后面,以保持社会凝聚力;务实行政。李光耀认为,建国有两大支柱:双语教育和国际融合;开放社会,引进人才。
2016年全国实现GDP 2969亿美元,人均寿命82.5岁,人均GDP 5.3万美元,远超3.8万的香港和2.1万的台湾省。人均收入从50年前独立时的300美元跃升至今天的6万多美元。......
领导有“自知之明”“深谋远虑”,百姓谨小慎微。雾中的新加坡把南阳锁成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