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大秦帝国》这部电视剧我从头到尾都看了一遍,有些地方看了很多遍。我总觉得肯定法家在秦国崛起中的作用是合适的。
第一,商鞅变法为秦底层民众打开了上升通道。商鞅新法奖励农耕战争,社会底层民众可以获得封号,并以战功和农耕作为奖励。这一方面让社会底层的民众有了希望,有利于国内民众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为秦国的国家利益和底层绝大多数人民的切身利益找到了一个契合点。所以秦国的人在战场上会全力以赴杀敌,不能上战场的都想着种好庄稼。这两个方面是秦国的国家利益和自身利益的实现。同时,山东六国社会阶层固化问题十分突出。贵族永远是贵族,平民永远是平民。社会缺乏活力,国家缺乏凝聚力,军人没有杀敌立功的动力。
第二,商鞅变法为秦国吸收人力资源奠定了基础。一方面,由于贵族既得利益的制约和唯出身论用人壁垒的打破,秦国各行各业的精英,以及山东六国的学生和能人,凭借其能力和行动,都有机会在秦国得到重用,从而形成了广泛吸纳、择优录用的用人机制。而其他诸侯国的人才选拔只在贵族圈,久而久之就成了选将军的侏儒。其中以魏国最为典型,兴秦灭魏的主要人才是魏人。而且魏国还有一个奇怪的景观就是太子为丞相。是魏国无能之人有资格当宰相,还是太子认为他官位太少,耐人寻味。另一方面,新法把秦国的土地分给老百姓耕种,吸引了山东六国数百万人,结婚生子,前往秦国。这绝对可以算是大事了。当时一个大诸侯国的人口只有几百万,一百万人口对国力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所以后来,在秦王赵翔统治的后期,鲁国攻打秦国的兵力加起来只有20万,而秦国可以轻而易举地出动50万军队。
第三,商鞅变法为秦国不偏不倚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保证。强调法治依法赋予各类人员职责,各级各类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保证了秦国的发展容易避免迷失方向的问题。《大秦帝国》中有一段秦孝公和魏阳的对话。魏阳说只要昏君和奸臣同时出现,秦国就不会有大问题,他就是这个意思。继、商鞅之后,秦国的三位君主(秦武王、秦孝文王、秦庄王项)统治了很短的时间,但秦国没有出现大的起伏和挫折,秦国正坚定地朝着统一全国的目标前进。
客观地说,商鞅在秦国推行的法治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对秦国由弱变强攻灭六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大秦帝国》对法家的推崇是客观公正的,不存在歪曲历史为法家歌功颂德的问题。当然,商鞅的法治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限制贵族阶级和老百姓,但对国家最高统治者限制很少。这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君主立宪相去甚远,但也是当时的客观现实所决定的,我们不能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