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

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第1张

事实上,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不得不说,“概念”是有层次的。唯物主义指的是“物质”这个概念,属于哲学层面,不同于具体科学所研究的“物质”。只能在哲学层面讨论。

哲学中的“物质”,包括相应的“精神”或“意识”,都是从世界起源的角度来定义的——世界的起源是物质还是精神。

因此,这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世界的起源是物质的和唯物的;认为世界的起源是精神性的,无论是类似上帝的“客观精神”,还是人的头脑或心灵的“主观精神”,都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有在这一点上才有意义,否则就没有意义。

再者,任何概念都要有内涵和外延。唯物主义的“物质”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

不同时期的唯物主义,由于历史条件不同,对此有不同的解释——

大约3000年前,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构成世界的物质是水;毕达哥拉斯认为这是火;几乎在那个时候,中国认为是“五行”。

这是简单唯物主义的阶段。

后来是15世纪开始的机械唯物主义阶段。

这时,唯物主义哲学家认为所有有形的东西——有形的东西——都是物质的东西。

然后,就是19世纪开始的辩证唯物主义阶段。

在这个时期,唯物主义,对物质的解释真正走向了科学——从哲学的角度,它更准确地概括了物质的特性。这个解释是——

“物质是一个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现实是人们通过感觉感知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被我们的感觉所复制、拍摄和反映。”辩证唯物主义中“物质”的内涵是它的“客观实在”;引申就是不顾人的感受而存在的“客观现实”。

这个定义—

第一,从物质与精神的对立统一关系出发,强调物质是世界的本源。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其次,强调人的感觉能够感知和认识物质的客观实在。坚持世界的可知性。

第三,强调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特征,这不仅区分了哲学的物质概念和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而且通过物质的根本特征将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坚持唯物辩证的认识论。

除了哲学层面对“物质”的定义,各种自然科学也对自己研究的“物质”进行了定义,更细致地研究了各自“物质”的“组成”。

先说物理。

物理学所研究的“物质”的定义是指构成宇宙中所有物体的物理对象和场。这个“物质”包括六种正常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超固态和中子态。还包括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费米子凝聚、夸克-胶子浆等新物质态。

让我们来谈谈化学。

化学本身所研究的“物质”的定义是指任何具有特定分子标记的有机或无机物质。这种“物质”包括全部或部分由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或任何天然物质的化合物,以及任何元素或未结合的原子团。化学物质包括元素、化合物(包括添加剂和杂质)、副产物、反应中间体和聚合物。独立分子是维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它是原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在这种变化中,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原子结合形成分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在自然科学中,不同学科对“物质”的不同定义反映了不同学科对同一客观物质世界的不同侧重。

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中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普遍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因此,不同自然科学学科对“物质”的不同定义并不相互矛盾、冲突或否定。这种差异反映的恰恰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普遍联系。

正是由于材料的这种多样性和普遍联系,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学科,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学科的边缘产生的新学科。比如物理和化学交叉形成物理化学和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交叉形成生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物理和生物学交叉形成生物物理学。这种跨学科的研究反映了科学综合发展的趋势。

新的交叉学科的出现和发展也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给“物质”这个客观的物质对象下一个新的定义。这个新定义不是对原定义的否定,而是对原定义的新诠释和深化。

不同的具体学科对“物质”有不同的定义,或者换一种说法,不同的定义角度。那么,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是的。这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客观实在”——自然科学学科所研究的一切“物质”,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感觉的客观实在。这种客观现实是人们通过自己的感觉感知到的,是人们的感觉复制、拍摄、反映出来的。没有例外。

前段时间关于量子力学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其实只是人们对这门科学探索的深度和掌握程度的问题——因为量子也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客观现实。如果因为研究不够透彻而得出量子力学可以推翻唯物主义、证实唯心主义的结论,那一定是想多了,或者过度解读了。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6969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0
下一篇 2022-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