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哪个领域发现可燃冰

我国在哪个领域发现可燃冰,第1张

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化学式为CH4·8H2O“可燃冰”是未来的清洁新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分子和水分子。它的形成与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相似且密切相关。在缺氧环境下,深埋在海底地层中的大量有机物被厌氧菌分解,最终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大量的天然气包裹在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低压下形成“可燃冰”。这是因为天然气有一个特殊的属性。它能在2 ~ 5摄氏度的温度下与水结晶。这个结晶就是“可燃冰”。因为主要成分是甲烷,所以常被称为“甲烷水合物”。常温常压下会分解成水和甲烷。“可燃冰”可以看作是高度压缩的固体天然气。“可燃冰外表看起来像霜,微观上分子结构像笼子。一个笼子由几个水分子组成,每个笼子里“关”着一个气体分子。目前可燃冰主要分布在东西太平洋和大西洋西缘,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但由于开采难度大,海底可燃冰仍完好地保存在海底和永久冻土中。

中国南海可燃冰储量占全球70%,中国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上深度最深、规模最大的“沙特阿拉伯”。

兰-1是中国自主制造的“大国重器”。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双井架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深度最深。它可以应用于世界上任何深海作业。在试制过程中,中国科技人员还开发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具并成功应用。

中国科技工作者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开展可燃冰开采研究。中国海洋地质科技工作者在多年勘探和陆地研究的基础上,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建立了可燃冰“两段三型”成矿理论,指导圈定有利找矿区,准确瞄准试开采目标。创建了可燃冰“三阶段控制”开采理论,并将其应用于试开采模拟和实施方案制定,确保了试开采过程的安全性和可控性。这也是占全球90%以上的存储类型。细砂导致渗透性变差,容易损坏管道。同时,我国可燃冰水深,储层浅,施工难度更大。我们的突破,对整个世界更有价值。目前中国已探明的可燃冰资源超过1000亿吨油当量,其中80%在海洋,而南海的储量占70%。中国此次试采可燃冰成功后,下一步将扩大试采范围,验证商业化开采技术,争取在10年左右实现商业化开采,或使最近有所缓和的南海主权争端再起波澜。

目前南海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相当于700亿吨石油,足够中国使用一百多年。我国对海底可燃冰的研究和勘探已有30多年,在广东海域和南海很多地方都发现了可燃冰矿。其中,香港附近神狐海域的可燃冰矿面积约23平方公里,可燃冰储量约194亿立方米。广东海域的可燃冰储量更大,有1000亿到1500亿立方米的储量。

中国可燃冰储量在南海占70%,10年后开采,怕引起南海争端。图片来源:洪卫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可燃冰项目在中国起步较晚。国土资源部于1999年启动可燃冰资源调查,并于2007年成功获取可燃冰样品,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四个采集可燃冰样品的国家。

我国原计划在2025年至2030年实现可燃冰商业化开采,但这次试采成功比预期提前实现,估计商业化开采时间会大大提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6517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9
下一篇 2022-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