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的每一个字都像珍珠,字字芬芳,充满哲理。很难选择喜欢的程度,但有时我们会无意中使用一个常见或常见的短语,如“天长地久”,我们对它的了解仅限于字面意思或祝福。不清楚它实际上来源于《道德经》,所以不可避免地要一概而论。至少在此之前,我以为它大多是用来打招呼的。今天,我们都来探寻它的“人生经历”,揭开它的“红盖头”,寻找不一样的自己。
陶静。第七章。永远永远
永远永远,
故能长天地者,
它不是自己产生的,
因此,它可以长生不老。
先贤者为先,
它存在于外部和内部。
以其无私的邪恶!
因此,它可以成为私有的。
这段话的翻译:
天地永远存在。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不是为自己而存在,所以才会一直存在。所以,一个贤惠的人,凡事让别人带头,才能赢得爱情;把自己的安全放在一边,反而可以保命。不就是因为他不自私,能成就自己吗?
老子在这段话中阐述了两个方面:
第一,永恒的真正意义。天地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天地之所以能生长,是因为它们没有主观的意义——它们不思考自己或无意识地思考,所以它们不追求(研究)生或死。他们的轨迹只遵循自然规律,一切都是自然的。
第二,圣人修炼之法。老子教导,想成为圣人的人,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像天地一样顺应潮流,克服人性的弱点——自私自利,以(他人)为先,一心为公,做一个圣人。老子认为圣人不是没有私心的,而让他私心优于常人的是常人追求的肉体不朽,而圣人追求的是精神不朽,或者更准确的说是灵魂不朽。老子思想的精髓在于他能从自然规律推导出生命规律。先是有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再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扩展思想,再有孙中山将其浓缩为“天下为公”的思想。
古往今来,很多帝王都在追求长生不老,有的修炼仙丹长生不老,有的在泰山修禅,有的修习巫术。他们所追求的是肉体的不朽,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也是违背老子“天长地久”的思想的,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
最近,在欣赏老子的《道德经》的同时,我想到了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今天面临的疫情,不就是人类为了自己而违反自然规律的后果和惩罚吗?
“永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现代人大多用来祝福美好的爱情。我们断章取义,是为了不让它更深层的思想被挖掘出来。从今天开始,让我们放慢脚步,从思想中领悟圣贤的真性情。我们不能成为圣人,但我们可以纠正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偏差,让人类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远离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