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戏需要虚幻引擎吗

玩游戏需要虚幻引擎吗,第1张

“外国人能做的,我们自己也得有。”

这个想法,我们经常听到,感觉很自然:

这种说法是民族自信的体现,但这种想法应用到游戏引擎上就不一定适用了。

前提:现代游戏引擎没那么简单,是一系列的配套软件和规范。

现在有很多“游戏引擎”,从某一方面来说,比如渲染和代码编写的便捷性,UE4很可能不是第一个。但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大型通用发动机和中小型发动机的区别,这是讨论的前提。

当我们说UE4时,我们实际上包括很多很多东西:

高质量的渲染引擎,让人想起3A游戏大作。

功能齐全且丰富的编辑器界面。

支持工具库、蓝图、UI等关键系统。

动画、物理、材质、蓝图、地形、角色控制、资源管理器等。,很多重要的模块,而且每个模块都有配套的编辑器。

无数的插件、模板和小工具。

综合来看,UE4不能简单概括为“游戏引擎”,因为白鹭和一夫一妻制也是游戏引擎,和UE4相比,体积差距不止一个数量级。相差两个数量级的东西,根本不像同一类东西——就像蚯蚓和猴子。

这个复杂的系统是伴随着游戏开发技术的历史进程一步步走过来的,包括大量的界面逻辑设计、工作流程设计和改进、渲染优化、逻辑优化,以及大量的配套工具和插件。

不仅仅是一个能运行游戏的框架,而是一整套配套的工具链,每个核心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大系统。

如此规模的软件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必然会消耗大量的金钱、人力和时间成本。它的综合开发成本如此之高,没有一个团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积累到这个规模。

不是发展不起来,是缺乏动力和必要性。

为什么一定要做一个和UE4不一样的发动机?原因可能有很多。

1.反垄断?

UE4基本没有垄断问题。因为UE4虽然强大,但不是垄断,也不是唯一强大的引擎。由于Steam平台都是PC游戏,所以UE4占比最高也无可厚非。如果换到手游平台,那一定是Unity。

所以UE4不存在垄断问题。

2.结束?

UE4已经把引擎的核心模块开源了,没有太多的技术秘密。

腾讯是Epic的大股东,UE4是中国的东西。根据现有规则,任何人都可以免费学习使用,只需支付一定份额就可以用于商业用途。这样其他公司就不用自己造引擎了。

3.大型项目有必要定制引擎吗?

这个理由成立~

毕竟各种游戏都有。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引擎,甚至可以自己开发引擎。

自研引擎的好处是可以完全为项目定制。项目需要的部分能做到最好,项目不需要的模块根本不会做。虽然前期成本高,但后期优化有很大优势,更能满足设计要求。

早些年,Unity和UE4还没普及的时候,很多中国公司都有自己的引擎,虽然屏幕效果一般,但从综合效率和最低配置要求来说,还是适合网游的。

为项目定制一个合适的引擎不是太难,但不可能把UE4做得这么大,这么通用。它涉及到关键的非技术因素。下面就来详细说说吧。

本质:巧合,马太效应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UE4级别的发动机也不是一个发动机团队在有限的时间内造出来的。它的出现应该是与时代相结合的,充满了巧合,而不是因为有人想做,所以就做了。

UE4是一个分支和版本,自1998年以来经历了UE、UE2、UE2.5、UE3、UDK直到UE4。当然名字还是保留了老游戏:虚幻。记得第一代虚幻和第一代虚幻锦标赛的人恐怕不多。

历史上有很多比虚幻更好更流行的游戏和引擎,比如iD公司的DOOM和QUAKE系列,著名的冰霜引擎,CryEnging和Cry Crisis,网游的BigWorld。当这些怪物引擎放在一起时,虚幻看起来并不突出。虚幻的地位没有今天这么高。

时至今日,这些大型发动机大部分仍在使用,但其名气和地位都无法与Unity和UE4相比。

大型软件的开发和其他行业类似,因为马太效应越来越集中,成本越来越高。因为各种巧合,有的死了,有的留下了,最后“剩者为王”。谁也说不准哪个会活到最后,活到最后的不一定是最开始的那个。试图分析原因只是事后诸葛亮。

几年前,很多人一度认为Unity是要吃掉UE的市场,但现在这两个东西来了又走了。从数量上来说,Unity已经在大量平台(尤其是移动平台)生根发芽,但是UE4擅长Unity的一些领域并不容易进入。本来Unity已经是手游霸主了。于是,手游吃鸡的兴起,带动了UE4在手游的流行。不清楚以后怎么发展。可以肯定的是,不管Unity和UE4的未来谁强谁弱,留给其他产品的空空间都会越来越小。

这种历史和商业发展的例子广泛存在于各种高科技行业,比较明显的例子是CPU。

为什么我们做不出像英特尔一样强大的CPU?其实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在CPU发展的现阶段,再有一家公司在成熟市场打败英特尔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有人能做出比英特尔更好的CPU(可能性不大),也几乎肯定会栽在市场和专利上。(AMD和Intel共享很多专利,软件兼容。从整体情况来看,他们生产的是同一种产品,可以互相替代。)

换句话说,不仅别人打不过英特尔,英特尔自己也打不过自己——比如IA64这个被英特尔寄予厚望的新架构,早就被冷落了。

同样的历史过程也发生在手机芯片领域,而这种马太效应由于资本的助推发生得更加迅速。就连英特尔、英伟达等芯片大佬也很快被踢出第一梯队。

摘要

简单来说,在很多不涉及国家安全的科技领域,技术的发展主要由市场主导。新技术、新产品的产生和发展始终处于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市场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单纯从技术角度看一些综合性问题是片面的,得不出有价值的结论。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可以发现更多的规律,得到更多的启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5546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9
下一篇 2022-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