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的定义以及分类

瘫痪的定义以及分类,第1张

瘫痪是随意运动功能的降低或丧失,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症状,由神经、神经肌肉接头或肌肉的疾病引起。应治疗导致自主运动障碍的原发病,同时进行康复治疗。

皮层运动投射区和上运动神经元通路、脊髓、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或运动肌本身的病变均可导致瘫痪。常见的病因有颅脑外伤、肿瘤、炎症、脑血管疾病、变性、中毒,以及一些内科疾病,如糖尿病、血卟啉病、巨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等。常见于以下疾病:

1.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

肌萎缩性硬化症(ALS)是一种致命的疾病,它会导致身体主要肌肉群的痉挛或延迟瘫痪。逐渐进展到完全瘫痪。早期表现还包括进行性肌肉无力,几束震颤和肌肉萎缩,通常始于手和上肢。痉挛和反射亢进很常见。如果呼吸系统受累,可出现呼吸困难和呼吸抑制。进行性脑瘫可导致构音障碍、吞咽困难、流涎、窒息和咀嚼困难。

2.贝尔麻痹

贝尔面瘫是第七脑神经损伤引起的一过性不对称面瘫。肌肉萎缩和闭眼困难。其他表现包括烦渴、流涎、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

3.食物中毒

细菌和毒素会迅速导致进行性肌肉无力,使用受污染的食物2-4天后会出现瘫痪。呼吸肌麻痹会导致呼吸困难和呼吸暂停。早期表现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视力模糊、单侧瞳孔散大、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

4.脑脓肿

额叶或颞叶进行性脑脓肿可引起偏瘫,晚期可伴有其他表现,如视力损害、双侧瞳孔大小不等、意识障碍、共济失调、颞叶休克、感染体征等。

5.脑瘤

额叶运动肿瘤可导致对侧偏瘫。偏瘫是进行性的,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持续性瘫痪。在早期,前额头痛和异常运动可以是唯一的表现。最终可能出现癫痫、失语症和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和呕吐)。

6.转换障碍

癔病性瘫痪是转换障碍的典型表现,表现为无躯体原因的自主运动丧失。瘫痪可累及多组肌肉群,引起不可预测的异常运动,并可伴有表现(操纵、戏剧、非理性)或异常淡漠。

7.脑炎

脑炎晚期可出现不同类型的瘫痪。早期症状和体征包括意识迅速丧失(昏迷)、发热、头痛、畏光、呕吐、脑膜刺激征(颈强直、阳性Kcrnig征和Brudzinski征)、失语、共济失调、眼肌麻痹、肌阵挛和癫痫。

8.格林-巴利综合征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特点是迅速发展为不可逆的进行性瘫痪,往往始于下肢无力。逐渐变成对称性瘫痪。有时会损伤脑神经,引起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呼吸麻痹可能是致命的。它还会引起短暂的感觉混乱、直立性低血压、心动过速、出汗以及胃肠和膀胱功能障碍。

9.颅脑外伤

脑损伤可引起瘫痪、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和突发。因为伤病不同,他们的位置和特点也不同。其他相关表现各不相同,包括感觉混乱、感觉丧失、头痛、视力模糊或复视、恶心、呕吐或局部神经损伤。

10.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单侧搏动性头痛,早期可有偏瘫、黑斑、感觉异常、意识模糊、眩晕、畏光等一过性症状。疼痛缓解后上述症状仍可持续。

1.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晚期可能出现瘫痪。瘫痪从单瘫发展到四肢瘫,再发展到持续性瘫痪。大多数患者早期可出现视觉或感觉障碍(感觉异常),肌无力、痉挛、反射亢进、故意震颤、步态共济失调、吞咽困难、构音障碍、阳痿、便秘、尿频、尿急、尿失禁等。到了后期。

12.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表现为部分肌群无力,乏力,甚至瘫痪。早期可为一过性瘫痪,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持续性瘫痪。根据涉及的神经肌肉,其他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如闭眼困难、上睑下垂、复视、面部运动减少、吞咽困难、鼻音和鼻反流。颈部肌肉无力会导致下颌下垂。呼吸系统受累可导致呼吸困难、呼吸浅和发绀。

3.神经梅毒

梅毒晚期可出现不可逆的瘫痪,其他晚期还可出现痴呆、脑神经受累、痉挛、反射异常等。

14.帕金森病

震颤、运动迟缓、铅管或齿轮样强直是帕金森病的典型表现。过度僵硬会发展成四肢瘫痪。瘫痪经过治疗可以得到改善。

15.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中度损伤可导致受神经支配区域的运动和感觉功能丧失,以及肌肉松弛、萎缩和反射丧失。如果横断不完全,瘫痪是暂时的。

16.周围神经病

周围神经病变可导致肌肉无力,导致弛缓性麻痹和肌肉萎缩。伴随的表现还包括感觉异常、振动感觉丧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神经痛、皮肤变化,如无汗。

17.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可导致隐匿性、持续性、迟发性瘫痪和反射减退。感觉功能也可能受损,但大多数会失去随意肌肉控制。

18.脊髓损伤

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可造成损伤平面以下的持续性痉挛性瘫痪,恢复后脊髓的异常反射可得到改善。由于损伤部位和程度不同,脊髓部分横断损伤会引起瘫痪和感觉异常。

19.脊髓肿瘤

脊髓肿瘤可导致受影响神经支配区域的轻瘫、疼痛、感觉异常和感觉丧失。最终。可出现痉挛性瘫痪,并伴有反射亢进(马尾肿瘤引起的反射减退)和尿失禁。如果不治疗,瘫痪可能会持续。

20.中风

涉及运动皮层的脑卒中(包括脑梗塞或脑出血)可引起对侧轻瘫或偏瘫。最初进行性瘫痪可能是暂时的或持续的。其他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头痛、呕吐、痉挛、意识障碍、精神敏锐度下降、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对侧感觉异常或感觉丧失、失用症、失认症、视力障碍、情绪不稳定、胃肠和膀胱功能障碍。

21.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潜在的致命疾病,可引起突然的短暂性瘫痪,并可随着水肿的减轻而缓解。如果伴有组织损伤,会进展为持续性瘫痪。其他急性表现包括中度头痛、瞳孔放大、畏光、失语、意识丧失、颈部僵硬、呕吐和抽搐。

22.脊髓空腔疾病

脊髓空孔是一种脊髓退行性疾病,可引起节段性截瘫,导致四肢弛缓性麻痹,反射丧失,颈、肩、上肢疼痛和温度知觉丧失。

23.胸主动脉瘤

胸主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脊髓动脉损伤可导致突发性短暂双侧瘫痪。剧烈胸痛,放射至颈、胸、背、腹,以胸部撕裂感为明显表现。伴随症状有晕厥、脸色苍白、出汗、呼吸困难、心动过速、紫绀、舒张期心脏杂音、桡动脉或股动脉搏动突然消失、四肢血压不同等。患者表现为休克,但收缩压正常或升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5068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8
下一篇 2022-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