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有毒气吗

清真言2022-07-08  27

1.尸毒。

小说《鬼吹灯》中多次提到,盗墓贼进入古墓时会随身携带大量防护装备,以防染上尸毒。那么尸毒真的存在吗?

相传宋末元初,洛阳有一伙盗墓贼,姓朱。这个人有个外号叫“朱唇脸”。他为什么有这个绰号?原来,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在他抢劫宋太祖赵匡胤永昌陵墓的时候:他撬开棺材后,发现赵匡胤的尸体并没有腐烂。他想把玉带从赵匡胤身上取下,但是身体太重了,很难拿下来。

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绳子的一端系在尸体的肩膀下,另一端套在自己的身上。面对把尸体拉上来,他解下玉带。没想到,尸体这时在他脸上喷了一层黑色粘液,从此洗不掉,变成了“朱砂脸”。

据说古人为了防止腐蚀,死前经常服用有毒的药物,有助于尸体的保存。这种剧毒药物会腐蚀人体内的整个内脏,使其变成液体留在体内。盗墓者移动尸体时,尸体受到挤压,液体会从口中喷出,灼伤人的皮肤,从而形成所谓的“朱砂脸”。

2.塞门刀车。

有的墓主人在墓中使用古代塞刀作为防盗暗器。门刀挡是城门遭袭时用来封锁城市的守卫装置。前面墙上有一把24钢刀。使用时,将车推到城门缺口处,既能杀伤敌人,又能挡住敌人的箭石。这使得对方很难攀爬,形成活动障碍。

刀是一种极其坚固的双轮车。它的身体几乎和大门一样宽,通常在三到四英尺之间。车前有三四层木架,每层固定几把尖刀,车体有一根长轴;但敌军攻破城门,数十数百士兵推刀推车,堵住城门。

3.连续翻转。

转环板是设置在墓道内的一个坑,坑下分布着长约10厘米的刀和利器。坑的上层铺着几块木板,中间有一根轴,上面放着一个同样重量的小物件,呈天平形状,木板上有盖子。

4.在坟墓里储存水。

在古代,水储存在坟墓里,一旦盗墓贼进入,就会被淹死。虽然这种防盗方式最终会破坏古墓,但是盗墓贼是逃不掉的。但由于墓内注水难以实施,因此是一种罕见的防止盗墓的形式。比较常见的反盗墓形式是在墓中储存大量沙子,防止盗墓贼挖洞用流沙侵入墓中。

5.流沙防盗。

森林里确实有流沙。河南上蔡县郭庄楚墓就采用了这种奇特的防盗技术。它采用堆积砂石的方法。盗墓贼挖洞积沙时,沙子会流入洞中,沙子的流动会带动石头崩塌。堆积的石头被小心翼翼地埋在沙层里,最小的只有3公斤,最大的有165公斤。

这些隐藏在流沙中的石头,形状各异,棱角分明,位置设计得很好,大致可分为石质层、覆盖石层、抹灰石层、中间石层和卧底石层,可以防止盗贼从不同部位进入。墓室顶层坍塌后,大量沙石堆积在棺内,有效防止被盗。

6.墓室里放着一个“水银池”。

此外,在墓中设置“水银池”,用水银的挥发性气体毒死盗墓者,是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反盗墓的典型历史事例。王耔教授认为,地宫中大量储存的白银也可能有动机用剧毒的汞蒸气杀死偷猎者。以当时人们对汞的化学特性的了解,不可能不注意到汞中毒的现象,利用汞的这一特性进行防盗设计也就顺理成章了。

7.在墓顶放置容易坍塌的巨石。

春秋晚期,在太原晋国赵庆墓的四角,每隔1米左右放置一块重约50公斤的大石头。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填充接近棺材室的上部。显然,这些石头是在填充坟墓时故意放置的。郭室四周是砾石,堆积结构紧密。墓内还有一层厚约1.2m的砾石层。这些碎石应该是木制骨灰盒周围使用的剩石,有意识地填充在墓道入口。考古学家判断,其作用在于堆积的石头容易坍塌,盗墓者难以进入。许多盗墓者在废墟中被杀。河南永城茫荡山韩良王石元陵坑道旁的堵头石。设置石塞是为了防止后人盗墓。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476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