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蝴蝶效应在历史上并不合适,总有点牵强。谁都可以事后诸葛亮。既然是废话,那我们就把它做大一点,讲一个关于一个人留书灭三朝的故事。发生的一切都是真的,但如果不是蝴蝶效应,你得自己判断。
一书杀三朝——北宋说北宋初期,与辽一直有争斗,双方谁也拿谁没办法。终于在1005年,唐元之盟缔结,大家各回各家居住。10年后,一个叫李吹的作家出了一本书,叫《导河赢书》。哥们,从汉代到宋代黄河的位置记录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黄河继续北移,总有一天会流到契丹境内,开封不会有黄河的天然屏障。
这哥们的书刚出的时候,大家都抵制。你不能说黄河北移就北移。毕竟,那个东西不是一泡尿,而且“Duang”只是改变了方向,对吗?我们必须说出证据。李圌说老子是通过水利记录得出这个结论的。哪里能找到物证?直到1033年李垂去世,这个证据也没有找到,大家就把他的书《引江胜书》闹成了笑话。
但是到了1048年,北宋的朝廷笑不出来了,黄河居然突然改道向北几里!我妈妈!真不敢想象契丹水师南下汴京的画面!不会吧!绝不让黄河继续北流!于是长达几十年的引黄济东工程开始了,北宋朝廷折腾了三次,史称“三易河”。
第一个工程发生在仁宗年间,目标是把黄河堵进六塔河。欧阳修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就认为这是一次伟大的死亡,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工程进行得很顺利,但柳塔河根本装不下这么多水,当天晚上就决堤了。半个河北都被喂鱼了,河北防守契丹的军队从10万变成了3万。更何况还有产粮区。
第二个项目发生在宗申皇帝统治时期。这一次,河水准备分流到永济运河。之后又被成功捕杀,淹没了30万公顷良田。黄河也不开心。为什么没有安全感就折磨老子?不,我自己去找海口。黄河改道夺淮入海,下游整个水系完全失灵。
两次失败后,铁脑袋的北宋朝廷第三次开了地狱级副本,哲宗准备继续给黄河捣乱。他打算把黄河引回原来的河道,改道北上也没关系。别再淹庄稼了。哲宗的死的勇气完全超越了前朝。黄河的老路已经很高了,他想把水引回来。1999年,黄河再次决口。这股巨大的洪水从天而降,甚至连山顶上的王宇神庙也被淹没了。黄河也报仇了一千年。
没有第四次了。当宋徽宗继承王位时,河北没有军队,几乎所有的农田都完了,甚至大部分居民都跑成了难民。山东也被折腾死了,北防几乎没用。几十年后,南方金兵如入无人之境直奔太原、汴京,在北宋亡国。
一书杀三朝——徐金国占领了整个华北,还接手了黄河的烂摊子。黄河三到五年发一次洪水,每次都有几个城市被淹。时间长了,谁也受不了。还是继续修河吧,然后接北宋集,让河再往东。黄河下游的水系已经乱了。怎么改?
逼得骂李圌为王八蛋骗百姓,又派了几百万民夫去治理河道。结果越治越乱,最后成了二律背反的两端。不治理河流,就会送水,破坏良田,淹没城市。华北不仅收不到税,还得花钱救灾。河道整治还得收税,光靠国家填这点税收是不够的。反正会死的。最终,徐进的财力耗尽,而蒙古在短短几年内就摧毁了它。
一书杀三朝——元朝的这个烂摊子留给了忽必烈。我们都知道,当时的蒙古贵族普遍不善治国,任命的汉人官员多是徐进留下的,西部一批沙木人起哄。关于如何治理黄河的话题层出不穷,从忽必烈到元顺帝,又从继续引水到引水如海,真是一塌糊涂。黄河不在乎这个。换水继续送水。
最后,元顺帝实在受不了了。不管是怎么管理的,先说说吧!何家禄被任命为河防大臣,丁百万被招募开始疏浚黄河。结果有一天,这些民工挖出了一个残疾的石人,石人上面刻着这样的话——磨刀石人有一只眼睛,煽动黄河造反天下。这一次,一切都安排妥当,整个世界天翻地覆。博尔济金托铁木尔同志也由慧远迪改为元顺帝。
在朱元璋洪武年间的余波中,黄河依旧凌厉,但300多年的风雨终于将黄河的支流截断,只剩下一条向东入海的道路。北宋的目标已经完全实现了,中原之地已经有黄河全力防守,就不用担心契丹水师南下了,嗯?契丹人在哪里?
旁白:朱元璋:辽东都是我的。改变黄河的流向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