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洛县地名网

甘洛县地名网,第1张

甘洛县位于四川省南部,攀西北缘,雅安、乐山、凉山交汇处,素有“凉山北大门”之称。全县面积2153.85平方公里,人口18万余人?有14个民族,包括彝族、汉族、藏族和苗族。彝族占总人口的65.3%。全县辖7个区工委,28个乡镇。成昆铁路全长62.5公里,境内有7个火车站。甘洛县人民政府位于新市坝镇,北距成都320公里,南距西昌237公里。甘洛县成立于1956年民主改革时期,原名夏洛县,1959年改称甘洛县。该县与雅安市石棉县、汉源县、乐山市金口河区、凉山州美姑县、岳西县接壤。境内山多,山高谷深,景色奇特。西汉时期,在县城东北设置灵官道(又称灵道郡),后为呼龙郡;设郭兰县在西北。改革前,大部分郡县由黑衣人和土司统治,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奴隶制社会。自古以来,甘洛就是川滇通道中极其重要的关隘和要塞。自战国以来的漫长岁月中,县内名胜古迹众多。汉代的灵官道经过境内,在境内设立了治理机构。开通于唐代贞观年间的清溪路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一段。在清溪峡,两侧是千仞绝壁,参天古树,谷中溪水潺潺,古道上镶嵌花岗岩的马蹄印深深陷在其中。古道旁还有护路兵营的“齐敏雕刻”遗址。金字塔形的鸡子博山在彝族经典《勒奥特伊》中有记载,是世界大洪水时世界上仅存的几座山顶之一。县城西南的德布鲁莫原始森林,据说是彝族人送鬼神聚集的地方。它被称为“恶灵之山”,充满了神秘。其他名胜还有:海棠古寺、古城墙、“江源”石刻;田萍将军赖裕信英勇牺牲的土地;田坝土司衙门遗址;泥河开建桥莫言碑石刻;唐家湾古墓葬、海棠古墓葬等。甘洛县历史悠久,彝、汉、藏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在语言、文学、建筑、服饰、器皿、饮食、体育、习俗等方面都具有民族特色。彝族传统节日,如彝族年和火把节、彝族二娃、阿咪子(彝族姑娘)百褶裙、众所周知的“棒酒”;藏族传统节日“布扎卓”(藏历年)和“措乃吾”(射箭节)都展现了各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南方丝绸之路上的海棠古镇是古道名镇,这里聚集了汉族的各种地方文化。这里古刹古刹集中,道、佛、儒融为一体。历代商人、文人、落魄官员都曾在此下榻,留下了许多佳话和传说。建县后,随着成昆铁路的建成通车,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甘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化交流十分频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铅锌为主的矿产资源开发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第一个全国体育先进县,被誉为大凉山的一颗璀璨明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4479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8
下一篇 2022-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