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鉴赏学

文艺鉴赏学,第1张

△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大鹏一日顺风而起,一飞冲天九万里。”

12月14日,在第十一届中国文联、第十届中国作家协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唐代诗人李白的这句诗句,寄语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现中华文艺新气象,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新时代需要文艺大师,也能造就文艺大师!新时代需要文艺的巅峰,也可以创造文艺的巅峰!

习近平总书记热情赞扬广大文艺工作者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期望和要求,发挥了凝聚人心、温暖人心、坚定信心的作用。同时,他对这支队伍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从落后时代的伟大飞跃,紧跟时代,引领时代”来形容党领导人民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创作的“伟大历史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国人民在新的考验和挑战中开创美好未来的时代,也是中国人民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总书记希望文艺工作者深切关注民族复兴大业,热情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宏伟气象。

把握时代大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一贯要求。

2014年,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要求文艺工作者“成为时代的先行者、开拓者、倡导者”。

2016年,在出席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时,总书记指出“任何时代的文艺,只有与国家、民族紧密联系,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2019年,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总书记强调要“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做高尚的人”。

是文学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是人民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

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今年,在第十一届中国文联和第十届中国作家协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人民是文艺之母..

这包括三层意思:

源于民间。它是人民创造的源泉。只有扎根于人民,创作才能获得不竭的源泉。

2019年,全国人大看望全国政协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总书记明确指出,文化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实践深处,体察人民生活,抒发人民心声,描写人民,深情讴歌人民。

开幕式上,总书记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他们的辛苦,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理解生活的本质,把握时代的脉搏,了解人民的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厚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为了人民。在人民的伟大斗争中,到处都是历史的火热篇章,合在一起就是人民的史诗。

总书记强调,文艺要把最热烈的赞美献给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把最深情的赞美献给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人,献给一切为人民牺牲生命的英雄。

属于人民。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

“广大文艺工作者既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又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同人民融为一体,把自己的心、感情、思想沉入人民之中,同人民一起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辉,为时代、为人民歌唱。”这是总书记的要求和期望。

源于人民、为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

是创意文艺的生命,如何创新?

“一个作家,当他完全摆脱了模仿,他就开始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每个时代的文学都有新的写作方式”。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作家刘清的话,勉励文艺工作者向前辈学习礼遇尊重,向前辈超越竞争胜利,坚定突破的勇气,抵制抄袭照搬、山寨克隆,走向更加广阔的创作天地。

具体来说:

创新不是靠空来断血补血,而是要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象征,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基础,是文学创新的瑰宝。总书记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学而不囿于过去,断而不违,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现在各种艺术门类相互融合,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学形式的创新,拓宽了文学空空间。这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总书记明确指出,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要正确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激发创作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感情,使文艺创作呈现出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

只有这样,才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我们伟大民族和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忆了2014年3月出国访问时的一件往事:

“在德国,我讲了阅读《浮士德》的故事。当时我在陕北农村插队。听说一个知青有《浮士德》这本书,就走了30里路去借。后来,他又走了30英里才把它找回来。”

为什么要跟外国人说这些?总书记说,因为文艺是世界的语言,所以谈文艺其实就是谈社会、谈生活,最容易互相理解,互相交流。

在这次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国与世界”的高度,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总书记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重视发展民族化的艺术内容和形式,继承和发扬民族民间文艺传统,拓展风格、流派和形式,在世界文艺领域旗帜鲜明地树立中国风格和气派。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描绘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画卷,谱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壮丽的史诗。对于国际社会,他们希望解码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成功秘诀,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变化和精神世界。

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信心、有志气,承前启后、时移世易,创作出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

有教养的人可以凝聚灵魂;通过艺术更容易与世界交流。

在文艺领域的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总是围绕坚持职业道德和艺术理想这一主题。

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文艺为人们提供价值导向、精神指引、审美启迪,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

2016年,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总书记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把尊德尚艺作为自己的终身功课。

2019年全国两会,在看望全国政协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有德之人,必先立业;铸造熏肉的人必须先铸造自己。

在这次开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文艺工作者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实现人生价值,并以四个“必须”和四个“必须”提出明确要求

文艺要大众化,但绝不能低俗、庸俗、媚俗。

我们应该生活在文艺中,但绝不能成为陋习的制造者、追随者和倡导者。

文艺要创新,但绝不能搞什么光怪陆离的东西。

文艺要盈利,但绝不能被铜臭味污染,成为市场的奴隶。

2019年国庆前夕,总书记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其中就有我们熟悉的王蒙、秦怡、郭等“人民艺术家”。

今年6月29日,94岁的“七一奖章”获得者蓝天野被授予奖章时,总书记笑着说:“蓝老,你的戏我看了很多。难得你这么大了还在工作。”

他们是美德和艺术的代表,为文艺工作者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当代中国,山河壮丽,人民豪迈,前途远大。

不忘初心,文艺工作者一定会牢记使命、紧跟时代、紧跟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总制片人钱伟

监制王珊珊张鸥

制片人邢莱

主编宁丽丽

视觉蒋雨航

校对杨

编辑:宁丽丽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2477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7
下一篇 2022-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