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是如何发展的

党员是如何发展的,第1张

文|冉旭

首发|冉旭说(ID:Xuan Shuo)

学过中学历史的人都知道,1921年7月,13个年轻人聚集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开了一个会,决定组建一个党。

这些人来自各种渠道,包括落魄的学者、报纸编辑、归国学者、学生、教师、记者和文人,代表了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名党员。

一年后,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党员人数:195人。

两年后,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党员人数达到420人。

四年后,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党员人数:994人。

六年后,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党员人数:57967人;但大革命失败,党员数量骤降至1万人。

7年后,他们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党员人数恢复到4万人;15年后,他们到达陕北,党员人数达到30万。

28年后,他们建立了拥有448万党员的新中国。当初参加建党的13个人,最后走上门的只有两个人,一个叫董,一个叫。

时至今日,这个政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党员超过9500万人,仅从数量上就可以跻身世界人口最多的20个国家之列。

读历史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我们党怎么能发展得这么快?

即使1927年大革命失败,几万党员、几十万革命群众被国民党屠杀,血流成河;但也可以很快重生,拭去血泪,继续战斗。

后来,毛泽东说:1927年的大革命失败了,它就像一篮子鸡蛋掉到了地上。很多都被砸了,但不是全部都被砸了。他们把它们捡起来,再次孵出小鸡。

这真是“要多牺牲点志气,敢教日月换新天”!

今天我给大家深入讲一个党史上很冷门的知识:

我们党早期是怎么这么快发展党员的?

要知道,我们党是搞革命的,就是把头别在裤腰带上,把家庭和事业丢掉,把老婆孩子照顾好。

我去重庆渣子洞参观的时候,听到附近有年轻人聊天,说:“太可怕了。如果是我,我早就叛变了。”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那么多人不怕死?决心入党?你们共产党人真是铁打的!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倒序的,不是因为他们不怕砍头,而是因为我们党一开始就招了不怕牺牲的人。

说白了,我不确定是不是每一个早期的共产党员都像铁一样硬,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废铁和废料肯定不是我们党需要的。

一个

1920年2月,陈独秀为躲避军阀迫害,秘密从北京迁往上海。护送期间,李大钊与陈独秀讨论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

1920年春,共产国际派维京斯基(中文名吴)来华,了解“五四”以来的中国革命形势和建党的可能性。

当年8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上海早期共产党员小组在上海《新青年》编辑部成立,命名为“中国共产党(CPC)”,主要成员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骨干。

这个讨论会是陈独秀、李、等人于1920年5月在上海组织的。

从研究所的构成来看,基本上都是第一批通过留学或办报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年轻人。

不幸的是,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7位创始人,除了受害者,没有一个人是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度过余生的。

这是因为研究会早期成员只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学术研究对象。除了马克思之外,他们还对其他许多学说和理论感兴趣,他们并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他们的唯一信仰,如张和戴。

张和戴在清楚地认识到该协会是共产党正式成立之前的一个筹备组织后,立即退出。

这也说明,如果你只是对马克思主义感兴趣,有一种学术态度,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共产党员的。

因为共产党员的目标不是搞研究,而是搞革命。

2

1921年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虽然没来得及制定党章,但把入党条件写进了纲领。

这个纲领提出的主要标准是“承认我党的纲领和政策,愿意做忠诚的党员”。

另外,还需要有党员介绍,才能加入党组织。

从此,认同党的纲领和政策成为入党的最基本条件。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字:思想认同,语气严厉,推荐自己人。

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部党章,延续了一个重大纲领的要求,明确规定“凡愿意忠实地为党服务的人,都必须是党员”。

啊,这个时候我们党已经认识到党员的首要任务是为党的工作服务,增加了“服务”的要求。

之后,“服务”成为党的主要宗旨,直到固化为一句众所周知的话:“为人民服务”。

我查了资料。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党员几乎都是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有文化,有思想,在理论宣传上有优势。但是,要搞革命,单靠知识分子是做不到的。

因此,发展党员队伍,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十分迫切。1922年,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共产党章程》的决议。

它特别强调,CCP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社会”,也不是一个“空革命团体”,所以它必须“到群众中去”,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

决议还提出,各级组织要有严格的制度,避免成为暴民,党员要接受“军队式的训练”,党员的发言要成为党的发言,党员的活动要成为党的活动,等等。

这些要求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的党员标准,也正是在这里确立了我们党独特的组织优势。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根据共产国际的经验,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工人运动上,党内涌现出许多工人运动领袖。发展党员的重点也是工人。

我在这里找到一份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上面写着,“党员420人,其中海外44人,工人164人,妇女37人,狱中同志10人。”"今年大约有200人入党,其中包括130名工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党从小到大发展的不容易,也可以看出当时的党基本上是“工人党”。

但问题是中国产业工人太少,力量分散,导致党的整体力量小。为了加快发展党员,我们不能太封闭。

1925年1月,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组织问题的决议》,不仅扩大了入党范围,而且将党章中五人以上可以组织一个党团的规定改为“三人以上可以组织一个支部”。

这三个人能成立党支部是最早的来源。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科幻的问题:如果你和两个船员在一艘宇宙飞船Tai 空(就像目前在Tai 空“出差”的“中国航天员三人组”一样)里工作,你一觉醒来,地球毁灭了,你会先做什么?

最受好评的回答是:成立党支部。

虽然这有点可笑,但也说明三人以上成立党支部是如何深入人心的。

1925年10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组织问题的决议》,再次调整了入党条件,提出工人只要“有阶级觉悟,忠于革命,即可入党,无其他条件”。

随后,我们党的组织迅速发展起来。

仅仅9个月后,1926年7月的中央政治报告说,这几个月“党员人数增加了两倍”。

当然,在这种快速发展中,也发现了一些质量下滑的问题。报告说,一些党员“缺乏理论和明确的革命人生观”,一些党员把入党当成“拿钱办事”,缺乏奋斗精神和革命热情,甚至一些党员“成为贪官”。

这些国民党应该很熟悉吧?国民党:别含沙射影,我告你诽谤!污蔑!

随着农民运动的兴起,我们党开始更加重视在农民中发展党员,建立农村基层组织。

1926年7月,中共中央在《农民运动决议》中提出,要争取在一切农民运动中取得指导地位,每一个最基层的农会都要有一个党支部。

在农民入党问题上,提出“应以忠勇为标准,不必问其是否有重男轻女的社会思想和迷信”。

同年10月,陈独秀以个人名义致信党的各级部门,强调由于产业工人的数量很少,而中国领土的最大部分是农民世界,我们应该喊出“党对农民!”口号。

只要你一打开思维,结果就不一样了。党员人数开始爆炸,到1927年4月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中国党员人数已发展到近6万人。

嗯,工人和农民是主体,分别占53.8%和18.7%,其余主要是一些知识分子、军人和中小商人。

因为有各种成分,所以五大通过的《关于组织问题的决议》认为,我们党已经成为“真正群众的党”,今后要努力增加党员的数量,同时要教育党员,培养新党员。

从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到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党的组织实现了从50多人到5万多人的大发展。

他还基本确定了后来党组织的一些基本原则,如成立党支部、服从组织安排、入党要有介绍人等。更重要的是,他建立了一套科学灵活的入党标准。

从源头上牢牢抓住最革命的工农,同时吸收大量知识分子加入。

理论、宣传、斗争、武装,成为我党未来立于不败之地的一套“连续战术”。

在条件设定上,他砍掉了很多华而不实、繁文缛节的要求和标准,甚至不顾宗教信仰。只要他有阶级觉悟,认同党的主张,愿意为党工作,他就全部吸收。

然后通过严谨残酷的革命斗争,大浪淘沙,把那些投机分子和两面派消灭了,留下了真正的革命者。

革命是大熔炉,这真不是闹着玩的。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他一直是一个很强的组织,有很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从一大到六大,党的领导先后经历了陈独秀、向、瞿秋白、李、王明、等人。不管他们怎么修修补补,我们党的组织从来没有松懈过。

毛主席获得最高领导权后,把党的组织建设搞得异常艰苦。

党的发展和革命的胜利不是由任何一个人决定的,任何斗争都是一劳永逸的。他将永远依靠无数先烈继续战斗。

一个钢铁组织,一个流动的士兵。

此后,党的核心几经变动,党的组织和数量增加了几十倍。但是,如果你深入挖掘,你会发现它坚持的核心一直没有改变。

因为,在党的初期,它就被写进了党的基因的底层密码,这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根本,党的组织才能永葆青春、永葆青春。

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党能够不断吸引优秀党员加入的原因。

在21世纪的今天,很多人可能已经忘记了这句话,所以在视频的最后大声喊出来也是值得的:

将革命进行到底!

—— END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1645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6
下一篇 2022-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