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为何嫁给姑父皇太极孝庄死后为何不下葬

孝庄为何嫁给姑父皇太极孝庄死后为何不下葬,第1张

谢谢你。

孝庄皇后博尔济吉特本卜泰是清朝唐太宗的妃子,也是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的生母。作为明清之交的敏感时期,《孝庄皇后》的很多细节都被抹上了奇怪的解读。接下来,岳将对它们进行讨论和分析。

太极生于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他是建州女真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

明朝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皇太极的生母叶赫那拉·蒙古哲哲因病去世。当时皇太极只有12岁。

明朝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博尔济吉特本布泰出生。她的父亲是蒙古科尔沁部的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布。

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任命皇太极为四贝勒,排名四贝勒之末。

明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博尔济吉特本布太嫁皇太极为侧福晋。两人相差21岁。

此前,博尔济吉特本布泰的姑姑和姐姐已经嫁给皇太极,都是他的福晋。

明朝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驾崩。经过一番斗争,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大礼堂挥汗如雨,次年改为天聪元年,史称天聪汗。

明朝崇祯九年、金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史称清太宗。

清太宗皇太极册封侧福晋博尔济吉特本卜泰为永福宫公主。

明朝崇祯十一年、清朝崇德三年(1638年),永福宫的妻子博尔济吉特本卜泰生下了清朝唐太宗的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

明朝崇祯十六年,清朝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驾崩。在各种力量的平衡下,福临即位,史称顺治皇帝。

舜帝·艾辛吉奥罗·福临皇帝登基后,尊称他的母亲博尔济特·本布泰为太后。

明朝第五年,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皇帝取了博尔济吉特本卜泰太后的年号,被封为赵生皇后。

明朝十五年,清朝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驾崩,皇帝的第三个儿子爱新觉罗·叶璇被加冕为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叶璇登基后,他的祖母赵生皇后博尔济吉特本卜泰成为皇太后。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75岁的博尔济吉特本布太皇太后去世,史称孝庄文皇后。

孝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本卜泰,一生经历了清太宗、顺治帝、康熙帝三个朝代,跨越三代皇帝,帮助儿子顺治帝对付爱新觉罗多尔衮、太子妹夫和硕钟瑞,帮助孙子康熙帝铲除瓜尔贾鳌拜等,所以奇闻趣事多了去了。

但是,岳对孝庄文皇后死后的特殊安排有自己的解释。原因如下:

第一,儿孙一手大情怀。

顺治皇帝爱新觉罗是孝庄皇后文的儿子。孝庄文皇后不仅养育了他,还陪伴他度过了挺进中原、与和硕太子钟瑞争权等关键历史节点。母子的感情和利益是紧密相连的。

明李咏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驾崩时,即位的康熙皇帝爱新觉罗·叶璇年仅八岁。孝庄文皇后继续抚养和辅佐孙子,祖孙之间的感情特别深厚。

第二,明清易修。

唐太宗皇太极在世时,清朝的范围没有超过长城以南,孝庄文皇后就住在盛京。

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登基没多久,清军就在大顺皇帝李自成和明朝平西伯、宁远总兵吴三桂的斗争中趁机入关,迁都北京。

所以孝庄文皇后在顺治、康熙年间一直住在北京。

第三,皇帝去世后的年月相隔太久。

明朝崇祯十六年,清朝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驾崩,葬于当时的首都盛京昭陵。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文皇后在丈夫清太宗死后44年,病逝于北京。

关于这一点,孝庄文皇后临死前,对她的孙子康熙说得很清楚:“太宗久已太平,不要为我轻举妄动。我和你们父子相爱,到了孝陵附近,我无怨无悔。”

孝文皇后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说她的丈夫清太宗已经去世很久了。别让她再打开陵墓了。她舍不得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想葬在顺治皇帝的孝陵附近。

康熙帝当然听了祖母孝庄文皇后的话,没有把她的枢运到盛京与清太宗合葬,而是暂时定居在清东陵。

清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雍正帝在孝庄文皇后临时安风殿原址建陵园,葬于地宫。这座陵园因位于盛京太宗皇太极昭陵之西,故称“赵茜陵”。

综上所述,孝庄文皇后只考虑了时间地点,以及与儿孙的感情因素。康熙皇帝和雍正帝皇帝实现了她的遗愿,但没有其他因素。当然也没有所谓坚决不与丈夫清太宗合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61371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6
下一篇 2022-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