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青的来历

息息相关的意思2022-07-06  21

纹身被认为是纹身的另一种说法。“纹身”一词最早出现在先秦典籍《逸周书》中,记载了瓯越的特色民俗,“(瓯)理发纹身”。古代纹身的流行始于唐宋时期。我简单说一下。

唐代的文身,又称典青,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缺德行为,但在这一时期也是非常流行的装饰品,尤其是在晚唐五代时期。

据《酉阳杂沓》、《清议录》等书记载,唐末,都城长安的反派人物剃光头,在身上纹身。比如一个叫张骞的人,他的左臂上刺着“生不怕荆赵胤”,右臂上刺着“死不怕阎罗王”。除了人物,还有人在身上刺山、亭、池、树、草木、鸟兽。

荆州有一个人,把白居易的30多首诗,从脖子以下刺死,配以画,当时称为“白舍人诗画”。还有人在身上纹上“所属郡县的历史,饮普伯的事件,交过的女子的名字,巷中的模样”,称为“针炙史”。

唐末五代的军阀经常在自己或下属身上纹身。比较有名的,比如朱进的部将,是“兵鹅颊上,鹅角上”;蜀王剑前“太公发蝎,面脱,似鬼”;周之后,郭威颈上有飞鸟,名曰“雕青天子”。更有甚者,唐末湖州刺史高峰,“约州民,贵州三日,逾限者罚之。冯雕其额,画其颊,伏脂粉”。看来,在脸上纹身是晚唐五代军人中的一种流行趋势。

事实上,这种纹身并不仅限于军人。在唐代,女性的脸和眉毛实际上是一种纹身或触摸。

唐末五代盛行的纹身文化,到了宋代更加盛行,可以说是纹身最盛行的朝代。宗室“雕青”在宋代是被严格禁止的,但也有一些普通人喜欢纹身,被称为“绣”。迎神的团体叫“金体社”。专门从事纹身的工匠被称为“针笔工匠”,他们往往“立业”。太祖、太宗在位时,当兵的张华晚年出家。当时按其物品刻印章是一种习俗,所以“目的是为了造花”。仁宗天盛二年(1024年),自即日起,禁止包括“刺人绑帐”,即出家。惠宗的瑞思堂,应该是梅子做的,年轻气盛,行为“不检点”、“文身”,所以被冠以“锦体仙人”的称号。

当人们在东京街头庆祝重大节日时,“年轻的妓女”往往会跟在妓女的身后,还会“穿着浅色衬衫、戴着浅色帽子的跨马”。此外,还有三五个纹身的“邪恶少年”控制着马匹,也就是所谓的“花腿”。所谓花腿,就是从臀部往下,纹身到脚上。东京的“老浪一代以此为荣”。

南宋初,张浚率军“走进去”,挑选年轻力壮的士兵刺腿,防止他们逃往其他军队,“以作试验”。这些士兵经常被张军用来建造房屋,房间和走廊,以及酒楼的太平楼。他们苦不堪言,于是编了一首歌谣:“张家寨无缘无故,使他花腿去搬石头,二圣却身不由己,所以在建太平楼。”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1007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