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语文课的看法

光华管理学院2022-07-05  7

无论是大语文教学观还是传统语文教学,就语文教学而言,无论是哪种情况,只要抓住了“读”和“写”这两件事,就是好的语文教学。

大家试想一下,一堂连课文都不读的语文课能叫好吗?学生脱离文字,不贴近语言文字,自由而明目张胆地思考,一堂语文课能受欢迎吗?让多媒体图片牵住学生的眼睛和思维,不在黑板上写一个字的课,能叫语文课吗?一个连一本书都不看,还拼命进行强化训练的人,能叫国学吗?一个把课本和习题作为语文学习唯一载体的人,能叫语文学习吗?语文老师自己不写,强迫学生写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能叫国学吗?这样的泛中国现象太多了。

那么,我们可能会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样而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语言粗放、语言使用过度的现象,都没能抓住“读”和“写”这两个根本。

关于文本的解读,我一直主张“用心感受,不牵强附会,不强加于人”。遗憾的是,我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似乎所有人都被迫局限于网络中老师、专家学者、名师的既定解读,极大地限制和束缚了我们自己与学生本身的感知和思考空。

你不妨研究一下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名师的教材解读,你会发现这些解读中“教什么”和“学生应该学什么”的表述是广泛的,甚至是一些陈词滥调,而对文本的分析和肢解其实是非常细致的。

我们习惯于通过提问来阅读课文。我们必须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你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怎么开始的,怎么布局的,怎么结束的?文章中一些语言的含义是什么?等一下。当然,语文教学需要质疑,需要思考,需要阅读。但这种接近“挖老根”的质疑和分析有多大必要呢?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尽一切努力提出和分析这些问题,还有什么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吗?我觉得有。即“阅读”,即感受、理解、相遇,情感和思想的共鸣,情感的深度碰撞和交融,语言的深度认知、领悟和重构。我们常说写文章是凭感觉。作者甚至不知道他的文章里有这么多押韵。我们凭空造出一些押韵的东西,是不是有点可笑?

网上有个段子:“作者说:我今天拉了一坨屎。你要问作者为什么要拍这种狗屎。作者拿这个拉屎是什么用意?这泡屎包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能从这狗屎中学到什么?这狗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种狗屎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如果你是这泡屎,你会用什么方式让作者拉出来?”虽然是个笑话,甚至低俗,但似乎是个警钟。

我在省教学专家研讨班学习期间,曾经提出:“在教学中,可以参考别人的解读,不要过分依赖别人对文本解读的既定局限。每篇文章都是独立的灵魂,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而这个价值取向是作者的,是老师的解读,是学生的。不管是哪种趋势,都不要轻易否定。只要有这种趋势,语文就真的有灵魂,教学就真的有价值。教学是把文本作为一个整体来解读,而不是把文本肢解,或者把文本分割成一部分进行个别解读。现在很多语文老师根本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教书。就像我们学习期间听的两节公开课,两位老师大概都不知道为什么教,也不知道课文给了他们什么,它给了他们什么。如果一个老师上课只是为了给别人看,只是为了别人评价或者只是为了完成既定的程序和流程,这其实是对语言本身的一种伤害,更何况课堂是人生的发展场。”

仔细想一想,你会发现,现在很多语文课的通病,就是老师不把重点放在“教什么”上,而是放在“怎么教”的技术问题上。很多语文老师热衷于在课堂上搞形式、摆姿势,希望通过花哨的形式让课堂出彩,这其实是一种模糊化、泛化的现象。我曾经听过一个老师教石匠。多么古老的诗歌,叙事诗!通过阅读、背诵、品鉴来了解他们的情绪和思想就够了,但老师上课还得有表演盛宴。你可以想象学生表演的效果,但你想象不到的是对文本本身的伤害。在评课的时候,我说:“我不反对学生做课本剧,但我希望他们能在学生熟悉、背诵、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去做,而且要放在课外。此诗之学贵在读,成也在读。“当时老师对我的评价很不满意,但我觉得这种不满意很正常。

很多年前,我在市里举办了一次公开课。当时规定要用多媒体,我教的课文是朱自清的《春天》。理论上我可以在课件设计上大做文章,但我只设计了几个问题,没有插画。因为,在我看来,朱自清的春雨、春花、春草……都不是网上随便拼凑的图片可以替代的。只有坦诚深情,才能从他的语言中真正感知到学生。在图文并茂的语文教学语境下,我的做法显然不合时宜,不被认可。所以,那一年我公共课的成绩并不理想。还好我没有因为暂时没被认出来而改变什么。反而坚定了我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和信念。

我记得,在点评一位老师的作文课时,我说:“不要刻意教学生写作套路,也不要刻意用套路来套住学生的写作。基本的,基本的,我应该教学生,但我不应该把这些所谓的方法和技巧当成秘籍,更不应该以此为标准限制学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套路出的吗?莫言写《蛙》的时候,有没有经常考虑我怎么开始,我怎么分段,我怎么结束?掌握了一些所谓的套路之后,你知道怎么写吗?你能写出好作品吗?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推理:今天,我们教孩子们书写套路。所以,我们老师试着用这些套路写一篇命题作文,看看效果如何?“当然,我知道这种质疑不会取悦我,但对于教学生写作来说,这种讨好又算什么?我认为没有捷径可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只有老老实实的“读”和“写”,多读多写,自然会写,那就能写,那就能写好。

怎么教语文?这似乎是一个无法回答的大问题。

面对层出不穷的形式和潮流,丰富多彩的公开课和示范课,我们普通的语文老师应该怎么做?但我坚信,真正好的课,不是花里胡哨的形式塑造出来的,也不是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包装出来的,而是在语文的读、说、听、写的实践中自然诞生的。

学习汉语不是靠繁琐的分析,也不是靠大量的机械化训练。关键是多读多写。没有对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语文教学就完全偏离了轨道。所以我们说,语文教育最重要的是为学生搭建平台,为学生铺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内化和运用语言,从而升华人文内涵。

央视发起的“汉字听写大会”和“成语听写大会”向我们传递了什么信息?

当我们感叹、赞美、欣赏那些年轻选手的能力和知识储备时,是不是更多的在反思自己的不足和无知?

一段时间以来,语文教学染上了模糊、泛化、滥用、异化的怪病。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自己都不能觉醒,语文教育的未来会是怎样的?

我想,无论语文教学向哪个方向发展,无论有多少流派,有多少观点,永远是“读书”。如果语文教学离开了“阅读”这个根本,任何形式上的完美都是不真实的。“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也是起点和基础。好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老老实实地引导和引导学生读文本,用心、用情地与文本对话,让语言回归本真,让文本回归本真。在此基础上,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感受、探究、总结四种能力,应该是一门好的语文教学。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60668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