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夔》的文言文翻译
(1)翻译:东海当中有一座流波山,位于在入海七千里的一个地方。
山上有种野兽,它的样子像牛,苍色的身子,头上却没有角,只有一只足,它进出海水时就一定会伴随着大风雨,它发出的光像太阳和月亮,它的叫声像打雷,它的名叫夔。黄帝得到它,用它的皮做成鼓,再用雷兽的骨头做鼓棒敲打它,鼓声能传到五百里的地方,黄帝用它来威服天下。
(2)原文: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 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
黄帝得 之,以其皮为鼓,橛 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3)夔: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
商周铜器上多夔状纹饰人名。相传为尧、舜时乐官。
如:夔挚(夔:舜时乐官名。挚:太史挚,周官)。
夔州,旧府名,府治在今四川奉节县" (4)流波山:位于东海深处,与“蓬莱仙山”、“阎罗之岛”并称“东海三山”。岛上山势宏伟险峻,占地极广,若论大小,在东海诸岛屿山脉中其实可算第一,但因此山地处偏远,人迹罕现,所以在名气上,反而远不如东海另两座名山岛屿。
2 《夔》的文言文翻译(1)翻译:东海当中有一座流波山,位于在入海七千里的一个地方。山上有种野兽,它的样子像牛,苍色的身子,头上却没有角,只有一只足,它进出海水时就一定会伴随着大风雨,它发出的光像太阳和月亮,它的叫声像打雷,它的名叫夔。黄帝得到它,用它的皮做成鼓,再用雷兽的骨头做鼓棒敲打它,鼓声能传到五百里的地方,黄帝用它来威服天下。
(2)原文: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 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黄帝得 之,以其皮为鼓,橛 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3)夔: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商周铜器上多夔状纹饰人名。相传为尧、舜时乐官。如:夔挚(夔:舜时乐官名。挚:太史挚,周官)。夔州,旧府名,府治在今四川奉节县"
(4)流波山:位于东海深处,与“蓬莱仙山”、“阎罗之岛”并称“东海三山”。岛上山势宏伟险峻,占地极广,若论大小,在东海诸岛屿山脉中其实可算第一,但因此山地处偏远,人迹罕现,所以在名气上,反而远不如东海另两座名山岛屿。
3 古文中出现过夔字的文章读音:kuí
详细注解
(1) 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商周铜器上多夔状纹饰
(2) 人名。相传为尧、舜时乐官。如:夔挚(夔:舜时乐官名。挚:太史挚,周官)
(3) 夔州,旧府名,府治在今重庆市奉节县,杜甫曾去过的地方。
示例:
(1) 〔~~〕敬谨恐惧的样子。
(2) 〔~立〕肃立。
说文解字
神魖也。如龙,一足,从夊;象有角、手、人面之形。
"四目颉,一足夔"「夔」是舜的臣子,据说只有一只脚。《孔子丛》鲁哀公问孔子曰∶『吾闻夔一足,有异于人,信乎?』子曰∶『昔重黎举夔而进,欲求人佐焉。』舜曰∶『一夔足矣非言止一足也。』鲁哀公曰∶『善』。夔,并非只有一足。
多音字:也读lv 同驴字。
汉字示例
宋·石介《庆历圣德颂》诗:“惟仲淹弼,一夔一契,天实赉予,予其敢忽。”宋·方岳《竹下》诗:“一夔一契付公等,某水某丘如我何。”
相关诗词
1 登夔州城楼(作者:李复 朝代:宋)
2 贺李万州守夔(作者:阳枋 朝代:宋)
3 思夔州(作者:陆游 朝代:宋)
4 送戴子厚赴张夔州之辟(作者:郭印 朝代:宋)
5 遗夔门故书(作者:冯时行 朝代:宋)
6 次韵元翁从王夔玉借书(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
7 夔府书怀四十韵(作者:杜甫 朝代:唐)
8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作者:杜甫 朝代:唐)
9 送韩美成都大赴夔帅(作者:郭印 朝代:宋)
10 夔帅范太尉生日(作者:冯时行 朝代:宋)
11 和儿咨夔夜坐韵(作者:洪钺 朝代:宋)
12 答郡守赵师夔(作者:金梁之 朝代:宋)
13 乡中每以寒食立夏之间省坟客夔适逢此时凄然(作者:陆游 朝代:宋)
14 次韵和刘夔判官对雪(作者:范仲淹 朝代:宋)
15 韶美归舟过夔,留半月语离,作恶诗以送之,(作者:王十朋 朝代:宋)
16 送夔州班使君(作者:卢纶 朝代:唐)
17 上卿翁请修武侯庙遗像缺落时崔卿权夔州(作者:杜甫 朝代:唐)
18 伯夔酬诗相奖感而次韵却寄不自禁哀音之发越(作者:陈三立 朝代:近代)
19 迭韵再答伯夔(作者:陈三立 朝代:近代)
20 喜待制王丈归自夔门(作者:喻良能 朝代:宋)
21 费文达除夔漕作此贺之三首(作者:李流谦 朝代:宋)
22 和景夔梅四首(作者:张明中 朝代:宋)
23 别夔州众官(作者:李复 朝代:宋)
24 送程左史以右撰知夔州分韵得重字(作者:魏了翁 朝代:宋)
25 荆江渔父竹枝词九首和夔师□侍郎韵为荆师范(作者:项安世 朝代:宋)
26 次陈肩夔韵(作者:姚勉 朝代:宋)
27 元夔以诗留别用韵示之(作者:韩元吉 朝代:宋)
28 送严上舍并寄诸公十首·寄张次夔县丞(作者:陈造 朝代:宋)
29 夔州重阳(作者:陆游 朝代:宋)
30 暮春抵沪同大武伯夔子言游半淞园泛舟小溪作(作者:陈三立 朝代:近代)
31 送游考功将漕夔门七绝(作者:洪咨夔 朝代:宋)
32 成都赠别席夔(作者:陆畅 朝代:唐)
33 送外舅郭大夫夔路提点刑狱(作者:陈师道 朝代:宋)
34 夔州抚属陈行之座上作(作者:冯时行 朝代:宋)
35 送侍御帅夔府(作者:喻良能 朝代:宋)
36 送夔州班使君(作者:皇甫冉 朝代:唐)
37 奉谒夔州何异侍郎(作者:度正 朝代:宋)
38 送田四弟将军将夔州柏中丞命,起居江陵节度(作者:杜甫 朝代:唐)
39 送田使君都统离夔赴合州(作者:阳枋 朝代:宋)
40 下江南向夔州(作者:张说 朝代:唐)
4 古文中出现过夔字的文章读音:kuí 详细注解 (1) 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
商周铜器上多夔状纹饰 (2) 人名。相传为尧、舜时乐官。
如:夔挚(夔:舜时乐官名。挚:太史挚,周官) (3) 夔州,旧府名,府治在今重庆市奉节县,杜甫曾去过的地方。
示例: (1) 〔~~〕敬谨恐惧的样子。 (2) 〔~立〕肃立。
说文解字神魖也。如龙,一足,从夊;象有角、手、人面之形。
"四目颉,一足夔"「夔」是舜的臣子,据说只有一只脚。《孔子丛》鲁哀公问孔子曰∶『吾闻夔一足,有异于人,信乎?』子曰∶『昔重黎举夔而进,欲求人佐焉。
』舜曰∶『一夔足矣非言止一足也。』鲁哀公曰∶『善』。
夔,并非只有一足。 多音字:也读lv 同驴字。
汉字示例宋·石介《庆历圣德颂》诗:“惟仲淹弼,一夔一契,天实赉予,予其敢忽。”宋·方岳《竹下》诗:“一夔一契付公等,某水某丘如我何。”
相关诗词 1 登夔州城楼(作者:李复 朝代:宋) 2 贺李万州守夔(作者:阳枋 朝代:宋) 3 思夔州(作者:陆游 朝代:宋) 4 送戴子厚赴张夔州之辟(作者:郭印 朝代:宋) 5 遗夔门故书(作者:冯时行 朝代:宋) 6 次韵元翁从王夔玉借书(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 7 夔府书怀四十韵(作者:杜甫 朝代:唐) 8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作者:杜甫 朝代:唐) 9 送韩美成都大赴夔帅(作者:郭印 朝代:宋) 10 夔帅范太尉生日(作者:冯时行 朝代:宋) 11 和儿咨夔夜坐韵(作者:洪钺 朝代:宋) 12 答郡守赵师夔(作者:金梁之 朝代:宋) 13 乡中每以寒食立夏之间省坟客夔适逢此时凄然(作者:陆游 朝代:宋) 14 次韵和刘夔判官对雪(作者:范仲淹 朝代:宋) 15 韶美归舟过夔,留半月语离,作恶诗以送之,(作者:王十朋 朝代:宋) 16 送夔州班使君(作者:卢纶 朝代:唐) 17 上卿翁请修武侯庙遗像缺落时崔卿权夔州(作者:杜甫 朝代:唐) 18 伯夔酬诗相奖感而次韵却寄不自禁哀音之发越(作者:陈三立 朝代:近代) 19 迭韵再答伯夔(作者:陈三立 朝代:近代) 20 喜待制王丈归自夔门(作者:喻良能 朝代:宋) 21 费文达除夔漕作此贺之三首(作者:李流谦 朝代:宋) 22 和景夔梅四首(作者:张明中 朝代:宋) 23 别夔州众官(作者:李复 朝代:宋) 24 送程左史以右撰知夔州分韵得重字(作者:魏了翁 朝代:宋) 25 荆江渔父竹枝词九首和夔师□侍郎韵为荆师范(作者:项安世 朝代:宋) 26 次陈肩夔韵(作者:姚勉 朝代:宋) 27 元夔以诗留别用韵示之(作者:韩元吉 朝代:宋) 28 送严上舍并寄诸公十首·寄张次夔县丞(作者:陈造 朝代:宋) 29 夔州重阳(作者:陆游 朝代:宋) 30 暮春抵沪同大武伯夔子言游半淞园泛舟小溪作(作者:陈三立 朝代:近代) 31 送游考功将漕夔门七绝(作者:洪咨夔 朝代:宋) 32 成都赠别席夔(作者:陆畅 朝代:唐) 33 送外舅郭大夫夔路提点刑狱(作者:陈师道 朝代:宋) 34 夔州抚属陈行之座上作(作者:冯时行 朝代:宋) 35 送侍御帅夔府(作者:喻良能 朝代:宋) 36 送夔州班使君(作者:皇甫冉 朝代:唐) 37 奉谒夔州何异侍郎(作者:度正 朝代:宋) 38 送田四弟将军将夔州柏中丞命,起居江陵节度(作者:杜甫 朝代:唐) 39 送田使君都统离夔赴合州(作者:阳枋 朝代:宋) 40 下江南向夔州(作者:张说 朝代:唐)。
5 曹绍夔捉怪 文言文翻译出处:(唐) 刘餗 《隋唐嘉话》
原文: 曹绍夔为太乐令,享北郊。监享御史有怒于夔,欲以乐不和为之罪,杂扣钟磬,使夔暗名之,无误者,由是反叹服。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适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云,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而去,其声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磬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便愈。
翻译: 曹绍夔任太乐令,在北郊举行祭祀。监督祭祀的御史对曹绍夔心怀不满,想借用音乐演奏不和谐来加罪于他,于是乱敲钟和磬,让曹绍夔说出乐音的名称来,曹绍夔竟然都说出来了,没有一个错误,因此御史反倒佩服起曹绍夔来了。
洛阳有个和尚,他的屋里有个罄钟,每天时常自动的发出声音。和尚认为有妖怪·,他因为害怕而生病。寻求有法术的人使用各种方法来禁止罄鸣响,最终也不能使它禁止。曹绍夔与和尚是好友,来看望他的病况,老和尚就把事情全告诉了他。正好那个时候前殿的斋钟响了,罄也跟着自鸣。曹绍夔笑着对和尚说:“明天安排饭食,我一定帮你除掉它。” 和尚虽然不相信他,但仍希望他的方法有效,便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来款待他。曹公吃完之后,从袖中抽出一把锉刀,在罄钟上几个地方锉了几下,罄钟的声音就不再响了。和尚追问这样的原因,曹绍夔说:“这个罄钟和前殿斋钟振动的频率相同,敲击斋钟这个罄钟就相应响了起来。”和尚很高兴,他的病也好了。
谢谢~
这首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1、渚:水中的小洲。
2、回:回旋。
3、百年:犹言一生。
4、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5、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译文
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
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
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
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
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
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
鉴赏
此诗选自《杜工部集》,是杜甫公元767年(大历二年)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旧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首联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 “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当地民谣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我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临高台。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顿挫之神。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语言极为凝炼,乃千古名句。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我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开篇《楚辞》般的天地雄浑之境,形成惨烈的对比。“苦恨”,甚恨,意思是愁恨很深。“潦倒”,犹言困顿衰颓,狼狈失意。 新停浊酒杯:一般解释为戒酒,不妥。“停”是表示某种动作状态延续途中的一时中断,这一句是说,我一人登台,独饮浊酒,无亲朋相伴,慢慢举起销忧解愁的酒杯,停在嘴边——我的身体已承受不了啦,至今饮酒不断、未曾有过停杯体验的我,不禁为自己身心之衰感到愕然。新,指初次出现。“浊酒”是相对于“清酒”而言,是一种带糟的酒,就像今天的米酒,古时称之为“醪”。
夔州怎么读
夔州
拼音:kuí zhōu
以上就是关于夔的文言文全部的内容,包括:夔的文言文、《登高》唐诗鉴赏、夔州怎么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