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机处设立时间

军机处设立时间,第1张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朝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达到了顶点。

军机处成立于雍正七年( 1729年),刚开始名为“军机房”,不久改称为“办理军机 处”,乾隆以后省去了 “办理”二字,简称“军机处”。军机处的官职有军机大臣

俗称“大军机”,有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尚书、大 学士、侍郎等官员内精简,有些也由军机章京升任。军机大臣之任命,其名目为“军 机处行走”,或“军机大臣上行走”。所谓“行走”者,就是入值办事的意思。军机

大臣没有固定人数,军机处刚设立时为三个人,以后增加到四、五人至八、九人, 最多至十一人。军机章京最初也无定额,到嘉庆初年,开始定为满、汉章京各十六 个人,共三十二个人,满、汉章京又各分两班值班,每班八个人。军机章京之任命,

(最多18字)

或称为“军机司员上行走”,或称为“军机章京上行走”。

军机处成立以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在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被废止了,内阁 成为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都由军机处办理。军机处总揽军政大 权,成为真正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

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由皇帝临时交办,所以军机大

臣只是奉旨办事罢了。“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些都充分说明 军机处是皇帝的御用工具。

军机处主要职能如下:

军机处初设时,所掌仅限军务。《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说:“初只承庙谟商戎略而已。”但以后事权逐渐扩大,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於内阁而於军机处。 其具体职掌有如下几方面:

1、负责皇帝下达谕旨的撰拟和参预官员上报之奏折文书的处理。

官员上报的文书,凡折奏“请旨”者归军机处,照例的题本归内阁,直到清末未变。雍正帝每天召见军机大臣,有时一天召见数次,像在西北用兵紧张之时,张廷玉“内直自朝至暮”,“间有待至一二鼓”。

2、办理皇帝交议的大政,凡遇重要政事,皇帝不能裁决的,或交军机处议奏,或密议,或交军机处会同关系衙门议奏。

如大学士史贻直未入军机处,然在统一新疆战争中,乾隆每每与其商议,史载“公(史贻直)在政府,时从容承召对,移晷乃出,而公谨慎周详,虽子弟不得与闻。”特交的,由军机处查议其可否,密拟办法上奏;会同议奏的,或由军机处主稿,或由所会衙门主稿,临时酌定。

3、某些重大案件,皇帝特交军机大臣审理拟定,或由军机大臣会同三法司审拟。军机大臣可在军机处提讯,也可使用刑讯。应刑讯时,选用内务府公所或于步军统领衙门进行。凡秋审案件,军机大臣也参预。

4、重要文武官员之任免及各部尚书、侍郎、各省总督、巡抚、以至道、府、学政、关差、盐政以及驻防将军、都统、驻各边疆地区之领队大臣、办事大臣等官员的补放,均由军机大臣负责开列应补人员名单,交皇帝选择任用。

遇科考,也由军机大臣开列主考、总裁名单,奏请皇帝选用。复试或殿试,军机大臣负责核对试卷、检查笔迹或任命阅卷官。

5、考查行军之山川、道里与兵马钱粮:凡有行军,军机处根据有关图书,考查山川险要,道里远近,如系边远地区,图书中没有记载的,要考查新旧档案并加谘访。应用的兵马、钱粮,则由户部、兵部、理藩院等衙门取简明确数备查。遇有皇帝查讯的问题,即时呈递。

6、军机大臣可奉皇帝旨意,以“钦差”身分,往各地检查或处理一些政事。如嘉庆十八年(1813年),钦差大臣、直隶总督那彦成镇压河南天理教起义有功,嘉庆帝大加称赞,加太子少保衔,赏三等子爵。

军机处作用如下:

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

军机处总揽机要,还有向皇帝推荐官吏的权力,权限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各地的奏章由军机处票签后呈请皇帝批示。皇帝的谕旨,凡属机要,都由军机处草拟,称为“密谕”,经由军机处通过兵部送达地方的督抚,称为“廷寄”,内阁无从过问。

至于“文武官特简”以及西北两路军兵换防也要由军机大臣“进其名单”呈请钦定。军机处还立有“存记簿”,相当于机要档案,“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应密存事件,则密封存记”。

军机处奉命经办一切重大军政事务,成为国家的政治中枢。军机大臣无专职,亦无定员。军机处不设官署,除了奉命办事之外,自己不能作出任何决定,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即“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

其官员互不统属,皆直隶于皇帝,军机大臣的罢置也听命于皇帝,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它的设立是清代统治者在中央行政制度方面的重大变革。皇帝通过军机处,完全控制了全国的军政大权,实现了“乾纲独揽”的绝对君权。

军机处成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被废止,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二端,真正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军机大臣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出没于宫廷之间。

皇帝行动所到的地方,军机大臣也无不随从在侧。但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扩展资料:

军机处与内阁关系如下:

雍正年间,自军机处设立后,内阁地位虽高,但无实权,军政大权均由军机处掌握。皇帝的各项重要机密指示,均由军机大臣起草发出,一般性的中枢文件才通过内阁颁发出去。

军机处的设置,取代了议政王参与议政的权力和内阁的“票拟批答”的职权,建立“廷寄”制度。此后,皇帝通过军机处将机密谕旨直接寄给地方督抚,称为“廷寄”。

各地督抚也将重大问题直送军机处转皇帝审批,称为“奏折”,不再像过去经过内阁奏报批答,也无需交议政王大臣会议议决。可见,军机处的创设,大大削弱了内阁之权,使之成为一个徒有虚衔,却不得干预机务的经办例行公事的机关。

随着许多机密大事、军国要务都由军机处办理,“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军机库

军机处,清雍正时期,

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雍正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设军机大臣、军机章京等,均为兼职。乾隆帝时期复设军机处,从此成为清朝的中枢权力机关,一直到清末。

锦衣卫,明朝

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 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为太子朱标继承大统而铺路,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明成祖时,锦衣卫又得以恢复,并由北镇抚司专门处理诏狱。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说是正式结束长达290年的历史。清朝入关以后,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设立锦衣卫。顺治二年(1645年),改称銮仪卫。清朝的锦衣卫仅存在一年。

东厂,明朝

官署名。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东厂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 地点位于京师(今北京)东安门之北(一说东华门旁)。 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 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一、朝代

军机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

二、出现原因

军机处最初设置的最直接原因是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加强皇权是创立军机处的根本原因。

三、影响

①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②从军机处在清王朝国家机构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成立逐步取代了满族贵族议政制度,消弱了内阁承旨出政的权力。

③军机处的建立之初, 加强了雍正的统治, 因而为迅速稳定社会秩序, 恢复经济繁荣,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④军机处的创建提高了封建专制统治的效率。

四、军机处

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雍正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设军机大臣、军机章京等,均为兼职。乾隆帝时期复设军机处,从此成为清朝的中枢权力机关,一直到清末。

目的: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军务而设立。

职权: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扩大,处理机要政务,完全听命于皇帝。

影响:简化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行政效率;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

引言:雍正当上皇帝之后,设立军机处的原因主要是是雍正为了加强和巩固自己的皇权地位,并且防止自己的权利和自己的军权被分散而导致自己所处的朝代政局不稳定的这个情况。同时建立了军机处,也可以分担一下自己的压力,帮助自己巩固自己的地位。

雍正刚登上王位的时候,大家都不是很服从雍正,都想要谋权篡位,这个时候的雍正皇帝就想着要怎样解决这个情况,所以说他就设立了军机处,不仅仅实现了自己的皇权统一,更是为了用军机处来当自己的武器,如果有的人想要反抗,那么加强军机处的实力,就相当于加强了自己深厚的军事实力,这样的话,在下一次躁动的时候,雍正皇帝就可以很轻易的平定。

同时,雍正皇帝在初登上位的时候,很多事情他都是无法及时处理的,所以说设立军机处也就是帮忙缓清了一下他的负担,很多时候雍正皇帝无法直接处理的事都直接交给军机处处理,并且让军机处当自己的苦力。而且军机处里面的一些大臣都是拥正的信,或者是比较亲近的官员,所以说雍正将他们集中在一起也是为了加强自己的实力,并且也为了实现权力的统一和军事实力的统一,将一些实权和军权紧紧的握在自己的手上,并且自己也并不直接拿着这些实权,然后把它分担给一些自己亲信的人,让他们来替自己保管,这样就减少了拥政皇帝自己的负担和危险。

雍正皇帝在初登上位的时候,之所以要设立新基数,就是为了缓解自己的压力和负担,而且为了巩固政权和统一皇权,以及将所有的权利分担给自己亲信的人,以变相的达到将权力握在自己的手中,这些都是雍正皇帝建立军机处的目的。

军机处设立于大清雍正皇帝统治时期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 军机处成立于雍正七年(1729年), 初名“军机房”,不久改称“办理军机处”,乾隆以后省去“办理”二字,遂简称为“军机处”了。军机处本为办理军机事务而设,但因它便于发挥君主专制独裁,所以一旦出现之后,便被皇帝抓往不放,不但常设不废,而且其职权愈来愈扩大。军机处的职官有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有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 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选,有些也由军机章京升任。军机大臣之任命,其名目为“军机处行走”,或“军机大臣上行走”。所谓“行走者”,即入值办事之意。军机大臣没有定额,军机处初设时为三人,以后增加到四、五人至八、九人,最多至十一人。军机章京初无定额,至嘉庆初年,始定为满、汉章京各十六人,共三十二人,满、汉章京又各分两班值班,每班八人。军机章京之任命,或称为“军机司员上行走”,或称为“军机章京上行走”。 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二端,真正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军机大臣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出没于宫廷之间。皇帝行动所到的地方,军机大巨也无不随从在侧。但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

以上就是关于军机处设立时间全部的内容,包括:军机处设立时间、军机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三个都是狠角色,军机处,锦衣卫,东厂都是在哪个朝代设立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5406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