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立国之后,朱元璋和众多大臣讨论元朝为什么失去天下,最终大家一致确定元朝失去天下是因为政令过于宽仁。《明太祖宝训》中曾说;
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宽猛相济,惟务适宜尔。”
老朱说完后,刘伯温、宋濂等人对老朱的见解也表示了赞同。那么元朝的法律真的宽仁吗?
首先给大家讲几个典型的事件。蒙古建国初期非常崇拜各种宗教,尤其是佛教,为此元朝立国之初还专门设立了“国师”的职位,而且元朝政府还在被征服的土地上设置了专门的官职听命于国师。国师在当时的地位非常高,每次朝会的时候,除皇帝之外,他们是唯一有专座的人员。
忽必烈的国师叫做八思巴,八思巴有一名弟子叫做杨琏真迦,这个人是元朝江南佛教的都总统[大总管],统领江南佛教。
当时杨琏真迦手中握有巨大的权力,所以横行无忌,胆大妄为。在江南地区纠集了一批土匪恶霸,每天的工作就是公然盗掘南宋的帝王陵以及大臣墓葬,一共挖掘了110多座。
除了公然破坏南宋陵墓外,杨琏真迦还在江南地区欺男霸女,夺取了别人大量的珍宝以及美女。他也因此获得了金1700两,银6800两,土地23000亩。玉器、珍珠更是数不胜数。另外杨琏真迦与他的“佛教弟子”在抢夺别人财物时发生争执,他还命人打死了4个人。
除了杨琏真迦之外,佛教一些小头目也是如此作风。元朝上都有一个开元寺,寺庙里的和尚入室抢劫别人用来越冬取暖的木柴,百姓迫于无奈选择到上都留守李壁处告状。结果开元寺的一大群和尚竟然拿着棍棒闯入府衙,按住李壁的头就是一顿胖揍,胖揍之后还把上都留守李壁囚禁到了开元寺。
元朝的僧人这么狂妄,元朝的皇帝听说后会怎样呢?答案是没事。元朝皇帝的一般做法是“诏释不问”,后来还下旨;
凡民殴西僧者,截其手;詈之者,断其舌
这也就是说,元朝皇帝不仅对僧人横行无忌不管不顾,而且还下令保护他们。如果有人殴打西僧则砍下他的手,如果有人污蔑他们,就割掉他们的舌头。
除了佛教之外,元朝皇帝对蒙古人也非常的“宽仁”。比如任命官员时,蒙古人可以做“达鲁花赤”,掌管当地军政、民政和司法系统,当然他们也负责监督被任命为总管的当地汉族官员。
再说一下网上传闻的蒙古人打死一个汉人只用赔一头驴的事,实际上这个说法确实是子虚乌有,因为《元史·刑法志》中明确记载;
诸蒙古人与汉人争,殴汉人,汉人勿还报,许诉于有司。
诸蒙古人因争及乘醉殴死汉人者,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
这也就是说,蒙古人殴打汉人可以,汉人是不能殴打蒙古人的。另外,如果蒙古人将汉人殴打致死不用赔驴,只用赔偿丧葬费即可,至于丧葬费是否超过了一头驴的价值就不知道了。
说到这儿大家看明白了吧,元朝的法律是对那些“特权阶层”的宽仁,宽仁到了超出我们的想象。
那么元朝为什么会对这些特权阶层如此宽仁呢?
元朝立国虽然在马背上夺天下,但却不能在马背上治天下。统一中原后,他们同样需要考虑人心向背的问题,所以为了治理天下,他们选择纵容一些特权阶层,让这些特权阶层成为他们代言人,替他们治理天下。
所以这些特权阶层获得权力后,开始玩命的压榨百姓,毕竟天下不是自己家的,谁肯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一时间僧人、道士、官员开始死命的敛财,为此甚至连脸都不要了。1303年时,元成宗曾经整治了一次贪污行为,一次性查出来了18473名贪官污吏。此时还是元朝初年,以此可见元朝政策的“宽仁”。
老朱立国之后,发现了元朝失天下的根本原因,所以拼命的集权,并且制定了严刑峻法,防止官员搜刮民脂民膏。贪污超过60两就会被处死,也正是因此才处决了一批贪赃枉法的淮西勋贵,让百姓得到了休养生息。洪武25年时,明朝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元朝鼎盛时300多万户。
当然,处决了一定数量贪赃枉法的淮西勋贵后,老朱也背上了屠杀功臣的骂名。
一是广大党员、干部受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深刻教育,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显增强。通过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精神上补了“钙”,进一步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各级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公仆、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进一步增进了同群众的感情、拉近了同群众的距离,增强了同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的自觉性;进一步掌握了贯彻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看到了在联系服务群众中的差距,增强了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广大党员、干部表示,自己找回了群众观点,站正了群众立场,强化了宗旨意识。许多党员、干部受到猛击一掌的警醒,感到以往热衷于装门面出政绩,做一点事情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不知道,心里“小九九”打得多,把自己看重了,把群众看轻了。广大人民群众感到领导见得勤了,办事不卡壳了,政策能落地了,能掏心窝子的党员、干部多了。
二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去年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我列举了“四风”问题的种种表现。这次活动就以解决问题开局亮相、以正风肃纪先声夺人、以专项整治寻求突破,对“四风”问题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刹住了“四风”蔓延势头。从上到下、各个领域都压缩了会议、精简了文件,减少了评比达标、迎来送往活动,全面清理了超标超配公车、超标办公用房、多占住房,普遍压缩了“三公”经费、停建了楼堂馆所,狠刹了公款送月饼、贺卡、节礼和年货等行为,坚决整治了“会所中的歪风”、培训中心的腐败,坚决整治了“裸官”、“走读”、“吃空饷”、“收红包”及购物卡、参加天价培训、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等问题,广泛查处了吃拿卡要、庸懒散拖问题,高高在上、挥霍浪费、脱离群众现象明显扭转,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不少党员、干部表示,反“四风”治好了自己的“亚健康”,把自己从不胜其烦的应酬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精力考虑工作、服务群众了。一些同志表示,这次活动教育了干部,也保护和挽救了一批干部。
三是恢复和发扬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传统,探索了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有效途径。广大党员、干部深入查摆问题,深挖问题根源,自我剖析触及了痛处。上下级之间不顾忌身份、不隐瞒观点,提意见开诚布公。领导班子成员脱去“隐身衣”,捅破“窗户纸”,相互批评不留情面。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敢于揭短亮丑、真刀真枪、见筋见骨,点准了穴位,戳到了麻骨,开出了辣味,起到了脸红心跳、出汗排毒、治病救人、加油鼓劲的作用。广大党员、干部普遍反映,自己经历了一次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思想受到洗礼,灵魂受到触动。不少同志说,自己的对照检查材料数易其稿,每一次修改都是一次对标、一次醒悟。许多年轻党员、干部感慨,这次真是补了课,明白了党内政治生活是什么样、该怎么过。
四是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得到增强。这次活动坚持破立并举,注重建章立制。中央相继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公务用车改革等一系列制度。各级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联系服务群众、规范权力运行等方面制定和修订了一批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扎紧了制度笼子,强化了对不良作风的刚性约束,按规矩办事、按规矩用权意识显著增强,越界犯规行为减少。不少领导干部说,过去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四风”问题不敢小视了,一人说了就算、一拍脑袋就定、一拍胸脯就办不大行得通了,什么饭都敢吃、什么人都敢交、什么事都敢做受到节制了,头脑中在这几方面的“紧箍咒”自觉勒紧了。
五是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根本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次活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的良好导向,改作风改到群众心坎上。一大批多年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一大批信访积案得到切实解决。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服务单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随意执法、选择性执法,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现象大为减少。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得到初步整顿,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得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从一系列部署要求中感受到了严肃,从敢于啃硬骨头、破老大难的行动中体会到了认真,从改进作风的实际成效中看到了希望,在全党全社会弘扬了正气。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对我们探索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特点和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牵引作用。从严治党必须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这是这次活动给我们提供的最深刻的启示。全党要以此为起点,在从严治党上继续探索、不断前进。这里,我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强调几点。
第一,落实从严治党责任。从严治党,必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历史和现实特别是这次活动都告诉我们,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经过这些年努力,各级建立了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委抓、书记抓、各有关部门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然而,是不是各级党委、各部门党委(党组)都做到了聚精会神抓党建?是不是各级党委书记、各部门党委(党组)书记都成为了从严治党的书记?是不是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成员都履行了分管领域从严治党责任?一些地方和部门还难以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在一些领导干部眼中,抓党建同抓发展相比要虚一些,不容易出显绩,一年开几次会布置一下就可以了,不必那么上心用劲。也有一些人认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严治党面临两难选择:过宽没有威慑力,会导致越来越多人闯“红线”,最终法不责众;过严会束缚人手脚,影响工作活力,干不成事,甚至还会影响自己的选票。这些认识都是不对的。
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各级党委要把从严治党责任承担好、落实好,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坚决防止“一手硬、一手软”。对各级各部门党组织负责人特别是党委(党组)书记的考核,首先要看抓党建的实效,考核其他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也要加大这方面的权重。
第二,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现在,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轻视思想政治工作,以为定了制度、有了规章就万事大吉了,有的甚至已经不会或不大习惯于做认真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了,有的甚至认为组织找自己谈话是多此一举。正是这样的简单化和片面性,使一些本来可以落实的制度得不到落实、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问题不断发生。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对党员、干部来说,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总开关”没拧紧,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了。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思想认识问题一时解决了,不等于永远解决。就像房间需要经常打扫一样,思想上的灰尘也要经常打扫,镜子要经常照,衣冠要随时正,有灰尘就要洗洗澡,出毛病就要治治病。
思想教育要突出重点,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精神追求。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要加强警示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矩。思想教育要结合落实制度规定来进行,抓住主要矛盾,不搞空对空。要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
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如果空洞乏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再多的制度也会流于形式。牛栏关猫是不行的!要搞好配套衔接,做到彼此呼应,增强整体功能。要增强制度执行力,制度执行到人到事,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制定制度要广泛听取党员、干部意见,从而增加对制度的认同。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
第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一个班子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同有没有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密切相关;一个领导干部强不强、威信高不高,也同是否经过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密切相关。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这些年,一些地方和部门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好人主义、个人主义盛行,有的是搞家长制、独断专行,以至于一些人不知党内政治生活为何物,是非判断十分模糊。这个问题,通过这次活动有了一定程度的解决,要继续扩大成果,使党内政治生活在全党严肃认真开展起来。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需要多方努力,其中至关重要的是要使全党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政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深刻认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作用,深刻认识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的严重后果。要坚持和发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民主集中制等优良传统,下大气力解决好影响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各种问题,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使党内政治生活真正起到教育改造提高党员、干部的作用。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贵在经常、重在认真、要在细节。党中央权威,全党都必须自觉维护,并具体体现到自己的全部工作中去,决不能表面上喊着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实际上没当回事,更不能违背中央大政方针各自为政、自行其是。党内组织和组织、组织和个人、同志和同志、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等重要关系都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来设定和处理,不能缺位错位、本末倒置。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都要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不能搞假大空,不能随意化、平淡化,更不能娱乐化、庸俗化。党内上下关系、人际关系、工作氛围都要突出团结和谐、纯洁健康、弘扬正气,不允许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不允许搞利益集团、进行利益交换。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也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有力武器。“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武器用得怎么样。对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我们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够用好,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使这个武器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果。党内要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统一意志、增进团结。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每个党员、干部的事,大家都要增强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生活各个环节,敢于同形形色色违反党内政治生活原则和制度的现象作斗争。
第四,坚持从严管理干部。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干部掌握着方方面面的权力,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如果干部队伍素质不高、作风不正,那党的建设是不可能搞好的。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庞大,管理起来难度很大,但又必须管好,管不好就会出乱子。我们国家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内,我们党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干部身上。党培养一个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是很不容易的。这些年,一些干部包括一些相当高层次的领导干部因违犯党纪国法落马,我们很痛心。我们中央的同志说起这些事都很痛心,都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从严管理干部,总的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养成,规范权力行使,培育优良作风,使各级干部自觉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规矩办事。要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一方面,要根据形势变化,完善干部管理规定,既重激励又重约束,把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真正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干部管理各项规定,讲原则不讲关系,发现问题该提醒的提醒、该教育的教育、该处理的处理,让干部感到身边有一把戒尺,随时受到监督。特别是要把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对干部选拔任用要严格把关,坚决防止带病提拔。有的干部身上有那么多毛病,而且早就有群众不断反映,但那里的党委和组织部门都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也没当回事,让这些人一而再、再而三被提拔起来,岂非咄咄怪事!这里面的深刻教训,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举一反三、深刻总结。
当前,所谓“为官不易”、“为官不为”问题引起社会关注,要深入分析,搞好正面引导,加强责任追究。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如果组织上管得严一点、群众监督多一点就感到受不了,就要“为官不易”,那是境界不高、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一点,要向广大干部讲清楚。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我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些要求是***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也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我们现在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是不是过严了?答案是否定的。很多要求早就有了,是最基本的要求。现在的主要倾向不是严了,而是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不存在严过头的问题。
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各级党组织要旗帜鲜明肯定表彰锐意进取的干部,教育帮助“为官不为”的干部,支持和鼓励干部一心为公、兢兢业业、敢于担当。如果失职渎职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损失的,必须严肃处理。
第五,持续深入改进作风。“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不正之风离我们越远,群众就会离我们越近。我们党历来强调,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古今中外,因为统治集团作风败坏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多得很!我们一定要引为借鉴,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举措治理作风问题。不可否认的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原则必然会渗透到党内生活中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诱惑缠绕着党员、干部,“温水煮青蛙”现象就会产生,一些人不知不觉就被人家请君入瓮了。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这么多年,作风问题我们一直在抓,但很多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一些不良作风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症结就在于对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估计不足,缺乏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缺乏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反“四风”的实践说明,抓和不抓大不一样,真抓和假抓大不一样,严抓和松抓也大不一样。
现在,改进作风到了节骨眼上,社会上有种种议论和思想情绪。很多人担心活动一结束就曲终人散,“四风”问题又“涛声依旧”了。还有一些人盼着紧绷的弦松一松,好让自己舒服舒服。一些人等着看中央还要出什么招,看左邻右舍有什么动静。对此,我们的态度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各级党委要把作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持续抓好各项整改任务的落实,绝不允许出现“烂尾”工程,决不能让“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各级干部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带头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努力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要紧紧盯住作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及时跟进相应的对策措施,做到掌握情况不迟钝、解决问题不拖延、化解矛盾不积压,谁以身试法就要坚决纠正和查处。要从解决“四风”问题延伸开去,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努力改进学风、文风、会风,加强治本工作,使党员、干部不仅不敢沾染歪风邪气,而且不能、不想沾染歪风邪气,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
第六,严明党的纪律。“道私者乱,道法者治。”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去年以来,各级党组织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完善了纪律规定,加强了执纪问责,效果是好的。同时,从已经查处的大量顶风违纪案件中可以看出,一些党员、干部对纪律规定还置若罔闻,搞“四风”毫无顾忌,搞腐败心存侥幸。因此,在纪律上还要进一步严起来。
纪律面前一律平等,党内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党的各级组织要积极探索纪律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的途径,多做提提领子、扯扯袖子的工作,使党员、干部真正懂得,党的纪律是全党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严格遵守和坚决维护纪律是做合格党员、干部的基本条件。
有纪可依是严明纪律的前提,党的纪律规定要根据形势和党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确保系统配套、务实管用,防止脱离实际、内容模糊不清、滞后于实践。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执纪职责,拒绝说情风、关系网、利益链,采取管用的措施提高组织管理的有效性,使违纪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查处。这样既有利于防微杜渐,也有利于教育和挽救干部。有的地方和单位有了问题总想捂着盖着,甚至弄得保护错误的力量大过伸张正义的力量,这个问题要认真解决。查处违纪问题必须坚持有什么问题查清什么问题、发现什么问题查清什么问题,不能装聋作哑、避重就轻,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任何人不得隐瞒、简化、变通。
第七,发挥人民监督作用。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
让人民支持和帮助我们从严治党,要注意畅通两个渠道,一个是建言献策渠道,一个是批评监督渠道。在这两方面,这些年我们总的是做得越来越好,但还有不足,主要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听意见多、围绕从严治党听意见少,请上来听意见多、走下去听意见少。群众的很多想法,往往不是在那些很正式的场合、当着很多人的面会讲出来的,而是要同他们身挨身坐、心贴心聊才能听得到。各级干部要多沉下身子、走近群众,就从严治党问题多向群众请教。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意见是我们最好的镜子。只有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开启全天候探照灯,才能让“隐身人”无处藏身。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表现都要交给群众评判。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有意见,应该欢迎他们批评指出。群众发现党员、干部有违纪违法问题,要让他们有安全畅通的举报渠道。群众提出的意见只要对从严治党有好处,我们就要认真听取、积极采纳。
第八,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从严治党有其自身规律,对我们这样一个老党大党来说,从严治党更有其自身规律。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正反两方面经验,也积极借鉴国外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认识到了一些从严治党规律,这些都要继续运用好。
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不断变化,影响从严治党的因素更加复杂,提出了很多新课题。我们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研究管党治党实践,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正确把握掩盖在纷繁表面现象后面的事物本质,深化对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要注重把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结合起来,把总结自身经验和借鉴世界其他政党经验结合起来,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使从严治党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到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上来,集中到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上来。
明太祖朱元璋有两段评价元朝失去天下原因的话:
一是《太祖宝训》:
帝曰:“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昔秦失于暴,汉兴济之以宽,以宽济猛,是为得之。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宽猛相济,惟务适宜尔。”
二是《明太祖实录》:
元以宽失天下,不足法也。
看起来元代真的很宽。
首先、其他的不说,单说元代的法律,看看它是否宽松。
明代人在修《元史》时是这么说的:
元之刑法,其得在仁厚,其失在乎缓驰而不知检也。
是时,天下承平已久。法度宽纵,人物贫富不均,多乐从乱。
盖古者以墨、劓、剕、宫、大辟为五刑,后世除肉刑,乃以笞、杖、徒、流、死备五刑之数。元因之,更用轻典,盖亦仁矣。
从明代人体会来看元代的法律的确有些“宽松”。
不要怀疑他们的说法,因为包括刘伯温朱元璋在内的那些人都是历史亲历者。
我的理解是元代的法律体系或者是社会管理体系有些宽纵。
或者说不成体系,有些混乱。
该狠狠惩罚的没有惩罚,对于那些贪官污吏和败坏法度豪绅的没有狠狠打击,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太多,老百姓只好造反。对于百姓的管理也缺乏行之有效的体系,百姓造反也难以控制。
蒙古人在征服过程是有着残暴的一面,这个不可否认。但是在治国方面明显经验不出,有着游牧民族那种“放羊式”的松散,这也导致统治不长。
其次、再回到朱元璋身上。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个狠角色,对于一贯狠到位的他来说,元代的那一套也显得“松”了。
朱元璋认为元朝败在“朝廷暗弱,威福下移,驯至于乱”。
也就是中央控制不到地方了,这个除了有中央集权受阻外,从法律方面来说,元代的法律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其实《太祖宝训》说得很清楚了:“昔秦失于暴,汉兴济之以宽,以宽济猛,是为得之。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宽猛相济,惟务适宜尔。”
他认为元代宽纵,所以他要实行重典,以猛治国。这个可以理解为他自己从实际中得出的经验,也可以理解为他为了大明实行猛政寻找原由。
为了让大明江山稳定,明太祖可谓煞费苦心。单是在法律方面,除了《大明律》外,他自己还亲自指导编纂的一部严刑惩治吏民的特别刑法《大诰》,规定的酷刑种类有族诛、凌迟、枭首、斩、死罪、墨面纹身、挑筋去指、挑筋去膝盖、断手、斩趾、刖足、枷令、常号枷令、枷项游历、重刑迁、充军、阉割为奴等几十种。
比元代笞、杖、徒、流、死五种重刑更严酷。
这个现在看来是在令人发冷。
此外,明太祖还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罢中书省废丞相,设锦衣卫加强官员的监视;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强化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更是编制户籍,加强对百姓的管理。还有严控百姓宗教信仰,打击非法宗教等等。
就这样,朱元璋几乎建立了一套全方位的、密不透风的高压体系和沉重枷锁套在明代人身上,实现了自己的“以猛治国”理念,但中国也开始进入近乎黑暗的时期。
吹毛求疵的意思是比喻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吹毛求疵有什么精彩的典故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吹毛求疵典故,供大家阅读!
吹毛求疵典故《韩非子·大体》:“古之全大体者,望天地,观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论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不逆天理,不伤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韩非是战国末期韩国人,思维敏捷,才学超人,他的文章经 常被人们竟相传诵。有一次,他的《说难》《孤愤》被传到了秦 国,秦王(即后来的秦始皇)看了后说:“哎呀!我要是能见到 此人并和他来往交游,死而 无憾!”秦国于是发兵攻韩, 韩国赶紧把韩非交给了秦国。 秦国丞相李斯是韩非的同学, 他嫉妒韩非的才能,就屡次 中伤韩非,韩非就被关进了 监狱。李斯随后又派人给韩 非送去毒药,逼他自杀了。 后人把他的文章编集在一起, 就成了《韩非子》一书。
吹毛求疵解析[释义] 求:寻找;疵:缺点;小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疤痕。比喻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语出] 《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或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正音] 疵;不能读作“pì”或“cǐ”。
[辨形] 疵;不能写作“庇”。
[近义] 洗垢求瘢 无中生有
[反义] 宽大为怀 宽宏大量 通情达理
[用法] 含贬义。用来比喻故意挑剔;存心为难人。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结构] 连动式。
[辨析] ~和“求全责备”;都有“对人对事十分苛求”的意思。~是不怀好意;是故意挑剔;“求全责备”的动机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不好的;它要求的是完美无缺。
吹毛求疵造句1 你们岂能只在言词上吹毛求疵以绝望者的话当耳边风
2 少数人也许会吹毛求疵诟病“真实的化学反应”和过多自然酮体的展示,不过女性们喜欢带有故事情节和手握自慰器的影片却是不争的事实。
3 吹毛求疵的人即便在天堂也能挑出瑕疵。一个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过得很好,抱着振奋乐观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宫一般。犯不着千辛万苦求新,无论衣服还是朋友。把旧的翻新,回到它们中去。万事万物没有变,是我们在变。
4 英语里对这三类人都有了称呼:强势的父亲叫做“爸爸哥斯拉”,不想对儿子放手的妈妈叫做“妈妈哥斯拉”,而吹毛求疵惹人厌的准新娘就叫做“新娘哥斯拉”。
5 Harold所做的辨析并非学究式的吹毛求疵,他真正理解了XML背后核心概念的关键。
6 对礼物吹毛求疵;品评礼物的好坏
7 避免任何具有负面意义的说话型态,尤其应根除吹毛求疵、闲言闲语或中伤他人名誉的行为,这些行为会使你的思想朝向消极面发展。
8 他逐渐地待我没有从前那么殷勤了,摆出了老板的面孔,常常吹毛求疵,无事生非,好像准备爆发的样子。
9 好在这位夜班经理既不是吹毛求疵的人,也不是脓包
10 我记得一个男人不断地支使我为他拿食物,并提出超范围的服务要求,非常吹毛求疵。
11 每当这些时候,我们才会认识到,其实正是日本人的这种吹毛求疵纤密较真的行事风格,才最终形成了日本人彼此互相负责的责任链接
12 陈亮出狱后感慨,“亮滥膺无须之祸,初欲以人残其命,后欲以受赂残其躯,拒狱反端,搜寻竟不得一笔之罪……可谓吹毛求疵之极矣。
13 这样的质疑如果仅是针对部长们的用语,显然有些吹毛求疵,毕竟部长们在匆促之间面对封闭式问题,也只能简略作答。
14 工作中固然不能吹毛求疵、寻弊索瑕,但如若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同样会助长歪风、滋生邪气。
15 对于梁丘锋更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吹毛求疵,一会说这不行,一会说那不够干净,要重新搞过。
16 前思后想,整件事情她并没有错,是自己吹毛求疵,不顾她的感受。
17 原以为马上可以出专辑,却因为制作人的吹毛求疵,路嘉欣开始了又一次漫长的等待。
18 可以说,如果不是媒体孜孜不懈甚至有点吹毛求疵地逼迫,事件的发展也许不会像现实这样顺利、这样高效。
19 而那李东要是遇到了胖子,那是挑毛拣刺、吹毛求疵,非把胖子收拾一顿。
1 有关于家的港湾的诗句
有关于家的港湾的诗句 1 有关港湾的诗词
家是王维《杂诗》中“来日绮床前,寒梅著花未”的那朵寒梅;
家是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那轮明月。
家是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那撩人的夜曲;
家是张继《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夜半的歌声。
家是马致远《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九曲回肠;
家是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似箭归心;
家是崔颢《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缕缕乡愁;
家是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绵绵情思。
2 家是永远的港湾的伤感句子
1、勤劳的家庭,饥饿过其门而不入。
——富兰克林 2、家座无聊,亦念食力担夫红尘赤日。官阶不达,尚有高才秀士白首青衿。
——山阴金先生 3、家里亲戚少也是一桩幸事。——米南德 4、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
——爱默生 5、各家都有各家的隐秘。——法夸尔 6、这双手表达的情感是感激、欢乐、忧伤和希望;它们表明,从他还是个小伙子,一直长到现在这么高大,对他的家始终没有减力,而且也不要他报答。
——狄更斯 7、舒适,是一个家庭的自我标榜。 8、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曹丕 9、家运之盛衰,天不能操其权,人不能操其权,而己自操之。——孙奇逢 10、一个人的悲剧,往往是个性造成,一个家庭的悲剧,更往往是个性的产物。
——柏杨 11、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 12、我宁愿用一小杯真善美来组织一个美满的家庭,也不愿用几大船家具组织一个索然无味的家庭。
——海涅 13、家有水义之财,测伤本。——刘向 14、晚回家五分钟比永远回不了家好。
15、没有进入一个家庭的内部,谁也说不准那个家庭的成员会有什么难处。——珍妮·奥斯丁 16、家庭之间,一言一动,当思为子弟足法。
——张履祥 17、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萧伯纳 18、仁慈始于家庭,但不应当止于家庭。
——福莱 19、治家之道,与其失之于宽,不如宁过于严。——《古今图书集成》 20、积德之家,必无灾殃。
——陆贾 21、你将拥有的家庭比你出身的那个家庭重要。——劳伦斯 22、治家最忌奢侈,然亦不可入于吝啬刻薄一路。
——胡达源 23、在家,家和万事兴;出外,把每一个人都当成朋友。——曾仕强 24、家私不论尊卑。
——冯梦龙 25、家,对每一个人,都是欢乐的泉源啊!再苦也是温暖的,连奴隶有了家,都不觉得他过分可怜了。——三毛 26、保护我们的家园,让地球充满绿色。
27、父子和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周希陶 28、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
——陆九渊 29、人当富贵时,家中常不失寒素风味,乃能载福。——郭嵩焘 30、每个人的家对他自己都像是城堡和要塞。
——科克 31、永远记住这点:世上最不平凡的美是家里的美。——萧伯纳 32、家有常业,虽饥不饿。
——韩非 33、没有了家庭,在广大的宇宙间,人会冷得发抖。——莫罗阿 34、在家者不知有官,方能守份;在官者不知有家,方能尽份。
——山阴金先生 35、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36、家赀愈巨,忧虑愈多。
——佩里安德 37、一家有一家风骨。——费经虞 38、治家忌宽,而尤忌严;居家忌奢,而尤忌啬。
——山阴金先生 39、家有千金之玉不知治,犹之贫也。——韩婴 40、家教宽中有严,家人一世安然。
——吕近溪 41、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山阴金 42、管理一个家庭的麻烦,并不少于治理一个国家。
——蒙泰格尼 43、家居的快乐,是所有志向的最终目标;是所有事业的劳苦的终点。——塞·约翰生 44、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
——耿湋 45、家是姑娘的监狱,女人的教养院。——萧伯纳 46、居家闲生烦闷,应想到靠劳力吃饭的挑夫在炎炎赤日中辛劳奔走;职位不够显达,但还有才能卓越的优秀人才到老仍是平民布衣。
47、无论何时何地家永远是向游子敞开大门的地方。——罗伯特 48、天下最苦恼的事莫过于看不起自己的家。
——狄更斯 49、家庭是文明的核心。——杜兰特 50、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
——伏尔泰 51、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王豫 52、家有悍妇良友不至,国有妒臣贤士不留。
——刘基 53、家贫志不移,贪读如饥渴。——范仲淹 54、有益于身而有害于家的事情,我不干;有益于家而有害于国的事情,我不干。
——孟德斯鸠 55、在家中享受幸福,是一切抱负的最终目的。——塞·约翰生 56、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的毒害的最好良剂。
——卢梭 57、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戴圣 58、一个人为寻求他所需要的东西,走遍了全世界,回到家里,找到了。
——穆尔。
3 有没有关于家庭的诗句,经典的,速度快
古诗: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11、《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现代诗: 母爱 母爱 是血与脉的相通相融 是儿女的福母亲的痛 母爱 犹如春天的风 她轻轻拂过 大地才会一片绿色 母爱 是天上的云 总让烈日 先从她的身驱穿过 给大地呼风换雨降祥和 母爱 是雨后的霞 总让清洗过的大地 不弃的躺在怀里 把七彩人生梦谱写在高高的天际 。
:母爱 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 我们赋予它太多的诠释,也赋予它太多的内涵。
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波逆转,母爱就象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 当代散文家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切远行者的出发点总是与妈妈告别……而他们的终点则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妈妈是不能不让人动容的,一声呼喊道尽了回归也道尽了漂泊”。
母爱是天涯游子的最终归宿,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眼清泉,它伴随儿女的一饮一啜,丝丝缕缕,绵绵不绝,于是,在儿女的笑声泪影中便融入了母爱的缠绵。 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母爱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就是儿女病榻前的关切焦灼,母爱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言词悲切,凄苦哀绝,足以令人慷慨动容,下千秋之泪。 父亲 你的儿子在我们中间 父亲 你希望那甜蜜的一双儿女 安然离开吗? 不要再哭了父亲 我们同声轻唤他的姓名 你看那是苍穹敞开柔软的胸怀 迎接他的归来 父亲啊 我们多么幸运 你的儿子在我们中间 留下了黎明的原野、和平的梦境 父亲老了 父亲老了 我们却长大了 父亲是一只小船 载着我们的和睦温馨和梦幻 风雨飘摇里 一桨一桨摇去岁月的艰难 小船破旧的时候 我们驶进了避风的港湾 父亲是一辆牛车 载着我们的童年与少年 漫漫人生路上 一步一步碾开勤劳的诗篇 牛车破旧的时候 我们建起了幸福的家园 父亲是一把锄头 汗滴禾下土已是家常便饭 茫茫天地之间 一锄一锄铲去生活中的荒芜 锄头钝了的时候 我们吃上了佳肴美餐 父亲是一棵大树 虽常经风雨却不折不弯 空旷的原野里 一枝一叶都交织着最美的情感 大树苍老的时候 我们却有了挡风的墙 遮雨的伞 父亲是一部历史 皱纹里刻着屈辱 也有灿烂 白发里藏着艰辛 也有甘甜 长满老。
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
曾国藩自船山公后裔得来这把寓意良好的剑时寓意着曾公这一生的主要功绩即攻克金陵,剿灭天国。古剑铭“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这句话在湘军的裁撤极为难办时给了曾公一主意;是临机拿了正字营的统领韦俊祭了剑,这种悍然在自己人的头上动刀剑的行为深为可耻。
古剑铭的文字华丽无比,想当初韦俊被康福的一盒古传棋子相赠而感动,后背叛太平军转投湘军,但是到了湘军又如何,如炮灰般被怀疑被忽视不被重用。现如今曾国藩要裁军,需要杀鸡儆猴时,又想要拿韦俊的脑袋来推行裁军法令。
但同时,曾国藩本人的心灵可能也长期不安,后悔自责,这种统帅权力之剑深藏若拙了,这种杀戮的方式不可多用。
检身之要、读书之法究在何处?
这是曾公向师唐鉴请教之语。
检身之要,即检摄在外,在整齐严肃四字;持守于内,在主一无适四字。至于读书之法,在专一经;一经果能通,则诸经可旁及;若遽求专精,则万不能通一经。
这段话用白话翻译即:检身之要,在于八字“ 整齐严肃、主一无适 ”。出门在外要整齐严肃,这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修饰好自己的容貌,穿戴整齐就不会显得粗鲁怠慢;端正自己的脸色,说起话来才会让人信服;注意自己的言辞语气,才不会显得粗野无礼。
持守于自己的内心,要“主一无适”,梁启超说“主一无适便是敬”,即做一件事,将全部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心无旁骛,便是敬。认定一件事就去做,从一而终。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至于读书之法,在专一经。一经果能通,则诸经可旁及;若遽求专精,则万不能通一经。读书的方法,我也常困惑不已,苦于找不到好的读书方法,常常统统拿来像读小说一样浏览,读完又什么印象都没有。读书应该分类,有的书浏览即可,经典的书却须反复研读,当随着自己的阅历增加,每再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更进一层的领悟。唐先生提出要读专一经,即要专研透一部经典,其他的也就融会贯通。不能一开始就想什么都抓住,结果是一样也学不精。
“先生,请问这为学之道?”
“为学只有三门。”“曰义理,曰考核,曰文章。考核之学,多求粗而遗精,管窥而蠡测;文章之学,非精于义理者不能至。”
“经济之学呢?”一心想要经邦济世的曾国藩急着问。
“经济之学即在义理中。”唐鉴的答复明确而肯定。
“请问先生,经济宜如何审端致力?”
“经济不外看史。古人已然之迹,法戒昭然。历代典章,不外乎此。”
“自今日起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唐鉴称赞:“有志气!涤生,望你今后涤旧而生新。”
《中庸》上讲,‘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君子之可贵,就在于慎独。‘独’尚能审察,世人能见之不善岂敢为乎?不要因为是在别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而放松自我要求,也不要因为是细小的事情而不拘小节,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要时刻用它来检点自己的言行。即使一个人独处、无人注意的时候,也要谨言慎行,不做失道失德的事。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又云,‘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而不旋踵者,机也。故圣人常顺时而动,智者必因机以发。
此语正对应《孙子·军争》: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伺机而动,一击必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英明的人总是顺应时势而进行活动,有智慧的人总是根据机会而表现才能。
整饬官场、镇压匪盗 宁可失之于严,不可失之于宽
此方略有人说对教育子女也是如此,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盲目和心软。古人常说过犹不及,过于严厉和过于松散都不可取,要宽严相济。这个教育的尺度是随着和孩子的朝夕相处来一步一步的修正与拿捏的。做事需有计划、章法,计划之初确定严宽法度,然后则是有法必依。既省心又能高效的开展工作。严与宽未尝不可共存,底线要严,人心要宽。
人生天地间,唯有这骨肉之间的至亲至爱,才真正永远值得珍惜。
练字 欧、虞、颜、柳
所谓南派北派者,大抵指其神而言。赵文敏的确集古今之大成,于初唐四家内,师虞永兴而参以钟绍京,以此上窥二王,下法山谷,此一径也;于中唐师李北海,而参以颜鲁公、徐季海之沉着,此一径也;于晚唐师苏灵芝,此又一径。由虞永兴以溯二王及晋六朝诸贤,此即世所谓南派。由李北海以溯欧、褚及魏、北齐诸贤,世所谓北派。以余之愚见,南派以神韵胜,北派以魄力胜。宋四家,苏、黄近于南派;米、蔡近于北派。赵孟頫欲合二派为一。
写字要注意换笔,这是写好字的关键。
余幼时习欧字,荒芜大概二十载,现如今只有心烦意乱至极时,才胡乱写着,一书心中之郁结,二为停止脑海之所思,沉浸在字里,一笔一画勾勒自己的青丝。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喜欢赵孟頫的字,也不知为何,可能曾公的话即是最好的心里解答。
刘文清公《清爱堂帖》,略得其自然之趣,方悟文人技艺佳境有二,曰 雄奇 ,曰 淡远 。作文然,作诗然,作字亦然。若能含雄奇于淡远之中,尤为可贵。
大抵作字及作诗古文,胸中须有一段奇气盘结于中,而达之于笔墨者,却须遏抑掩蔽,不令过露,乃为深至。
花未全开月未圆
花艳盛则枯,月满盈则食,运盛极而衰,此乃常理。
曾国藩常说自己最崇尚的一句话叫做“花未全开月未圆”,并自名其书舍曰“求阙斋”说:“求阙于他事,而求全于堂上也。”花未全开表明的是一种不饱满的状态,它仍有上升的趋势。月未圆的时候,人们会渴望它全圆的那一刻到来。一旦花全开了,月全圆了,随之而来的就是生命的快速衰竭。所以,我们很难看到,人生走到极致后,还会一直朝着极致的方向走,往往是达到极致后,人生就会有所转变。
《道德经》《南华经》清静天下正 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
静中细思,古今亿百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当思一搏。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夜仅一榻耳,当思珍惜。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一毛耳,当思多览。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及者,不过太仓之粒耳,当思奋争。然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
静的时候细想一想,从古到今亿百年来没有尽头,人生在其中,仅是短短几十年,应该想想拼搏一下。大地有数万里远,不能走到尽头,人在地上睡觉生活,白天只用一个屋子,夜里只用一张床,应该想到珍惜。古人的书籍,近现代人的论著诉说,非常的多;人生的目光所能看到的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应该想到多读书。世事多变,好的声名也有很多,人生的才华力量所能办到的,不过是整座粮仓里的一粒粮食而已,应该想得到努力勤奋去争取。然而知道时间漫长,而我所经历的很短暂,所以忧患和祸事的到来时,应当忍耐一下等待事情的缓解稳定。知道世界有多大,而我住的地方小,所以遇到荣誉利益争夺的境遇,应该避让锋芒来明哲保身。
勤勤恳恳战胜懈怠,正道战胜欲望。虽知阳刚的显要,但仍能坚守阴雌的柔静心态。
《素问经》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这既是立身之本,亦是处世之方 。
道,即规律,事理。道者,指掌握了规律的人。研究任何学问,贵在研究掌握它的变化规律;而要正确了解并掌握它的规律,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上知天文,明了日月星辰的变化与风湿寒暑的关系;下知地理,明了地域方位、高下、寒温燥湿与物候变化的关系;中知人事,明了社会地位、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通过对天、地、人三方面的广泛研究了解而建立起来的学说,才无片面局限之弊,并经得起反复的验证而流传久远。人与天地相通,天之日月盈亏,寒来暑往,岁运的胜复变化,对人体疾病的发生和演化有极大的影响。而地势的高下,方域的不同,物候的差异,亦直接影响人的生理体质和疾病的发生。人事境遇,尤易扰动情志和改变生活环境习惯。
曾国藩荐李鸿章为苏抚时之教导
督抚之职,一在 求人 ,一在 治事 。求人有四类,求之之道有三端。治事也有四类,治之之道也有三端。求人之四类,曰官,曰绅,曰绿营之兵,曰招募之勇。其求之之道三端,曰访查,曰教化,曰督责。采访如鸷鸟猛禽之求食,如商贾之求财;访之既得,又辨其贤否,察其真伪。教者,诲人以善而导之;化者,率之以亲身。督责,如商鞅立木之法,孙子斩美人之意,所谓千金在前,猛虎在后。治事之四类,曰兵事,曰饷事,曰吏事,曰交际之事。其治之之道三端,曰剖析,曰简要,曰综核。剖析者,如治骨角者之切,如治玉石者之琢。每一事来,先须剖成两片,由两片而剖成四片,四片而剖成八片,愈剖愈悬绝,愈剖愈细密,如纪昌之视虱如轮,如庖丁之批隙导窾,总不使有一处之颟顸,一丝之含混。简要者,事虽千端万绪,而其要处不过一二语可了。如人身虽大,而脉络针穴不过数处;万卷虽多,而提要钩玄不过数句。凡御众之道,教下之法,要则易知,简则易从,稍繁难则不信不从。综核者,如为学之道,既日知所忘,又须月无忘其所能。每日所治之事,至一月两月又综核一次。军事、吏事,则月有课,岁有考;饷事,则平日有流水之数,数月有总汇之账。总之,以后胜前者为进境。这两个四类三端,时时究之于心,则督抚之道思过半矣。近日来,我纵观前史,总结出这样两句话: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少荃,我辈当此危难乱世,要做英雄,舍劳苦之外没有快捷方式,切不可以巡抚位高权重而稍有松懈。
《挺经》 世间事谁胜谁负,有时就看能挺不能挺
《挺经》是曾国藩生前的一部“压案之作”,记载了他掌控晚清官场30年精髓总结,读心术、驭人术、权谋术等,用李鸿章的话说,这部书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诀。所谓“挺”,即势不可用尽,功不可独享,大名要推让几分,盛时要做衰时想,刚柔相济,无为而无不为;百尺竿头,不能再进一步;欠缺本身就是完美。曾国藩以盖世之功而能于众说诋毁中安然保全自身,全赖这一“挺”字。主动、积极、谦虚,以出世之心来入世,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直。如此方能不受困、不为他人左右.到达气定神闲地享受人生之至高境界。
以下为《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此书中的经典之句:
痴人不可以说梦
荣辱立然后睹所病,货财聚然后睹所争
天意从来高难问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惟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家业之兴与败,全在勤、敬二字上
偷得浮生半日闲 担月袖风
船山公写的《鹧鸪天》一首:“把镜相看认不来,问人云此是姜斋。龟于朽后随人卜,梦未圆时莫浪猜。谁笔仗,此形骸,闲愁输汝两眉开。铅华未落君还在,我自从天乞活埋
天下士非一乡之士,人伦师亦百世之师
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惟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善胜不败,善败不亡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成苍狗
云树之思,无日不萌
筚路蓝缕,艰苦创业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墨梅图》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但自古成大事立大功者,并不靠天赋,靠的是勤实
干戈四起,人命如纸,老朽一生行医,以救死扶伤为职志,睹此惨景,心何悲怆!然老朽亦知天心如此,人力难以阻挡,但愿大帅慎积阴功,勿滥杀无辜,是为至盼
罗泽南临终信 乱极时站得住,才是有用之学
无情之草木,岂能治有情之疾病
岐黄医世人之身病,黄老医世人之心病
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柔弱胜刚强
望从此明用程朱之名分,暗效申韩之法势,杂用黄老之柔弱
草莱之中,常有异才
康福与韦俊对弈
纹枰对弈,静观默思,四周一片阒寂,唯一的响声,是棋子叩在木盘上所发出的铿锵声音
三尺宝剑半床书
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
彭玉麟 雪帅
我虽诸生出身,其实并无经纬之才,近十年来在江湖波涛中出没,更把学业荒疏,把脾气弄坏,把性情弄慵懒了
我渐携短剑,真为看山来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第一看五官,以双目神不外散,鼻梁直,嘴唇厚为最好;第二看皮肤,以肤色粗黑,双手茧多为最好;第三看说话,以木讷寡言为最好。主要是这三条,其他都是次要的
牛骥同槽,庸杰不分,必然使英雄气短,才士齿寒
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从苦中来
含刚强于柔弱之中,寓申韩于黄老之内
斯为人为官之佳境
从来功名乃天数,非强求可得,唯圣贤可学而至
虚心涵泳,切己体察
钓鱼钓鱼,心神专一。春钓浅滩,夏钓树荫,秋钓坑潭,冬钓朝阳。春钓深,冬钓清,夏池秋水黑阴阴。春钓雨雾夏钓早,秋钓黄昏冬钓草。深水钓边,浅水钓渊,雨季鱼靠边。鱼儿顶浪游,钓鱼迎浪口。钓翁钓翁,莫钓南风。西风要到酉,钓鱼切勿守。轻提慢慢动,鱼儿上钩勤。水下小鱼多,大鱼不在窝
莫以成败论英雄
自古以来,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命 你纵然本事大,也要让一半与天才是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天下务广而权要难居,卿兄弟盛满,当深存降挹
一哄二骗三收买
心如古井,不为所动
芸芸众生,碌碌黔首
都是圣人,且领略六朝烟水;暂留过客,莫辜负九曲风光
烽烟满郡州,南北从军走,叹朝秦暮楚,三载依刘。归来谁念王孙瘦,重访秦淮帘下钩。徘徊久,问桃李昔游,这江山,今年不似旧温柔
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天下金银财宝,本没有固定的主人,说什么你的我的,这个元宝,先前不也是别人的吗
英雄不可自剪羽翼
两江有三大难治之事,一漕运,二河工,三盐政
且要从小事做起,小事易为难坚持,坚持下去就能起到大作用
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勿谓言之不预也
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又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人有好恶,它无偏倚;人有寿夭,它将永恒
名之所在,当与人同分,利之所在,当与人共享
读《曾国藩》唐浩明修订版 下 花未全开月未圆
The article was first published in primas Thank you for reading
以上就是关于朱元璋为何说:“元以宽仁失天下”那么元朝“宽仁”到什么程度呢全部的内容,包括:朱元璋为何说:“元以宽仁失天下”那么元朝“宽仁”到什么程度呢、如何看待当前党内政治生活的突出问题、明太祖朱元璋称“元朝以宽失天下”,元朝真的很宽松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