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一下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一下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第1张

1辩证唯物主义就是包含“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点的世界观。

“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是“物质第一性”,也就是“物质对意识起决定作用”;“辩证法”的主要观点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辩证法”这个名词,原意是指在辩论中揭露对方议论中的矛盾并克服这些矛盾的方法。后来的哲学家借其表达自己的观点,作为学术用词含义逐渐改变了。)

因而,辩证唯物主义就是“物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矛盾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的世界观。

2“历史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唯物主义”观点上的历史观,是立足于物质的角度上,对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见解。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认为“现实的人都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

3“主观唯物主义”承认“主观”和“唯物主义”两个概念,将其割裂开来考虑。基于“唯物主义”,它承认“物质第一性”的观点,但是并不认为“意识”与“物质”有所关联,它认为“意识”单纯是由人的思维产生的,而人可凭借意识任意行动。

4“客观唯物主义”同样承认“物质第一性”,但是彻底否定“主观”的作用,认为人类无法认知客观世界,同时不可能对客观世界造成任何影响。

5最后一点字写错了,是“形而上学”。这个词的原文和译文的使用都比较波折奥妙,让它从字面上比较难以理解,以至它的意思有很多异化版本。

“形而上学”最初和最基本的含义是“对于世界本质的研究”,这是哲学、或者可以说是所有学科的终极命题,是掌握宇宙根本规律的研究。

而马列主义哲学使用“形而上学”这个词所表达的含义,是指那种与辩证法相对立的、认为事物是静止的、孤立的那种观点。这可能是由于“形而上学”本身过于非现实化而借用概念。

客观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认为自然规律改变世界,推动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人们不能改变客观世界,认为客观世界是不可知的,客观世界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变化的,人们既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也不能利用客观规律。

把客观世界看作是纯物质的世界,但人类对客观世界是不可认识的——即不可知论,意识不能反作用于客观世界,以及人们不能按照人的意识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这是客观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客观唯物主义是客观机械唯物主义、客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客观四维唯物主义的基础。客观唯物主义在实践中则是客观机械唯物主义、客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客观四维唯物主义的综合表现。

唯物主义最基本的思想就在于承认物质与意识相区分,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存在着一个物质世界,这个物质世界先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对意识起终极决定作用的是物质。简单地说,只要承认对意识起终极决定作用的是物质,这就是唯物主义。

曾经有一个笑话,说的是上帝让一个神去统计这个世界上好人和坏人各为多少。这个神先去统计这个世界上的坏人有多少,结果却深感工作量之大。于是他改变方法,转而专去统计好人有多少。结果一下子就完成了任务。

既然这个世界上的唯心主义的各种表现各不相同,但真理只有一个。所以我们简单地定义一切反唯物主义的都是唯心主义,这样就简单地明白地定义了唯心主义。

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这个世界上意识与物质没有区分,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只有意识而没有物质。既如此,物质对意识的终极决定作用当然就不存在。主观有神论认为,人的意识是不灭的。这样就直接或者变相地承认了人死后人的意识化为灵魂。既然意识是不灭的,那么物质对意识的终极的决定作用也就不复存在。彻底的客观有神论认为,这个世界是神创造的,而神是自造的。彻底的客观有神论所谓的神必是人格化的。所以这种神可以归入我们所说的广义的意识的范畴。由于客观有神论认为这个世界是神创造的,那么对这个世界起终极决定作用的当然就是神了,那么对人的意识起终极决定作用的当然的就是神了,而不是物质世界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客观唯心主义和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认为这个世界只有一个东西是起终极决定作用的。更有一种二元论哲学,这种哲学否认物质决定意识,也否认意识决定物质。但它既否认了对意识起终极决定作用的是物质,那么它同样的是属于我们所说的唯心主义的范畴。还有一种泛神论。这种泛神论所谓的神未必是人格化的,但这种神是所谓的超自然力量。如果这种超自然力量存在的话,那么对这个世界起终极决定作用的无疑的也是这种超自然力量。所以同样的是,泛神论也否认了物质世界对意识的终极的决定作用。

从上面我们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定义来看,我们可以非常明白地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所以这个定义是站得住脚的!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都把精神、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第一性的东西。

唯物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不同的是,主观唯心主义它认为个人的精神(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存在于个人的心灵之中,或是个人心灵的产物,是第二性的。 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贝克莱(1684年-- 1753年),德国的费希特(1762年--1814年),中国的孟轲(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以及王守仁(1472年--1528年)等。中国宋代的陆九渊认为,“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明代的王守仁认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在西方,18世纪英国的贝克莱认为,“对象和感觉是同一个东西”,“存在就是被感知”,他举例说,苹果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而是人们看到一定的形状和颜色,闻到某种香气,尝到某种滋味,把这些感觉组合在一起,而后给这感觉的组合起个名字,叫苹果。奥地利的马赫说:“物是感觉的复合”。主观唯心主义因为夸大了个人意识的作用,把客观世界看成是主观意识的产物,必然走上唯心主义的道路。

把人的主观精神、意志当作世界的本原,当作第一性、决定一切的东西。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我”的感觉、观念、意志、情感等的产物,没有“我”,就没有世界……

主观唯心主义把世界上一切事物当作是主观感觉或者意识的产物,认为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等是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是这个精神不是某些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认为某种客观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由于“绝对精神”、“理念世界”、“理”都属于客观精神或原则,因此黑格尔、朱熹和柏拉图的观点都是唯心主义的,而且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

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中的一种;它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这精神并不是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

唯物主义,即是唯物派,马克思主义认为唯物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它与唯心主义对立,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哲学里关于本体论的一种基本观点。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世界独立于意识之外。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比如个人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等)当作第一性,认为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英国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明代王阳明:心外无物;宋代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美国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奥地利马赫:物是感觉的复合

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理”、“理念”、绝对观念、神、上帝等)当作第一性,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黑格尔:现实世界是绝对观念的体现;宋代朱熹:理在事先(惟有天地之先,先有天地之理);柏拉图:感觉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引子或摹本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等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组成的。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在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但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如古希腊的泰利斯认为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这些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古代欧洲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些具体物质形态的局限性,但仍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

以上就是关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一下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全部的内容,包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一下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客观唯物主义与主观唯物主义的区别是什么、如何判别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区别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4820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