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圣的解释

曲圣的解释,第1张

曲圣的解释

(1)擅长歌唱的人。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玉箫再世》:“以是里中或呼女为‘针神’,或称女为‘曲圣’。” (2)指唱曲。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 董白 ,字 小宛 ……针神、曲圣、食谱、茶经,莫不精晓。”

词语分解

曲的解释 曲 (⑥曲) ū 弯转,与“直” 相对 :弯曲。 曲折 ()。曲笔(a.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 真相 的 记载 ;b.写 文章 时 故意 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曲肱而枕。曲尽其妙。 不 公正 ,不合理:曲说。 曲解 () 圣的解释 圣 (圣) è 旧时称所谓 人格 最 高尚 的、 智慧 最高超的人:圣人。圣哲。 最崇高的,对所 崇拜 的事物的尊称:神圣。圣洁。圣地。圣经。 封建时代美化帝王的说法:圣上。圣旨。圣明。 称学问、技术有特高成就的:圣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已斋(一作一斋)、己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关于他的籍贯,还有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村、大都(今北京市)人,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我国古代的文圣、词圣、曲圣、史圣分别是:文圣:欧阳修

词圣:苏轼曲圣:关汉卿

史圣:史马迁

另附:中国圣人知多少酒圣:杜康;书圣:王羲之;

草圣:张旭;史圣:司马迁;

至圣:孔丘;文圣:欧阳修;

亚圣:孟轲;医圣:张仲景;

武圣:关羽;乐圣:李鬼年;

茶圣:陆羽;棋圣:黄龙士;

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

词圣:苏轼曲圣:关汉卿。

查看原帖>>

诗圣:杜甫 词圣:苏轼 书圣:王羲之 史圣:司马迁

文圣:欧阳修 曲圣:关汉卿 画圣:吴道子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1] 。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1] 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关汉卿(1219——1301年),元代杂剧奠基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圣”。

吴道子,(约公元680~759年),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公元680(永隆元年) ,卒于公元758(乾元元年)前后。少孤贫,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元曲四大家与元曲四大悲剧和四大爱情剧的作者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四大南戏是: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庭》(不是关汉卿写的)和《杀狗记》。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大都(今北京市)人。亦说祁州(在今河北)、解州(在今山西)人。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生平事迹不详,根据零碎的资料来看,他是金末元初人,活跃于约1210年至约1300年(元成宗大德)间。主要在大都(今北京)附近活动,也曾到过汴梁、临安(今杭州)等地。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一颗捶不扁、炒不爆、砸不碎、煮不透响当当一颗铜豌豆”的形象也广为人称。水星上有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马致远(1250年-1323年),字东篱,中国元代初期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人。作品以反映退隐山林的田园题材为多,风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点。有描述王昭君传说的《汉宫秋》以及《任风子》等。《汉宫秋》被后人称做元曲的最佳杰作。作品收入《东篱乐府》。

与关汉卿,白仁甫,郑光祖等人并称元曲四大家。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生平甚无记载,只知他“为人方直”,不善与人交往,一生写过18种杂剧,其中《倩女离魂》(全名《迷青琐倩女离魂》)著名。伶人称他为郑老先生,死后由伶人火葬于杭州灵隐寺。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曲词,有小令六首,套数二曲流传。

据文学戏剧界的学者考证,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摄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从这些保留的剧目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剧目主要两个主题,一个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另一个是历史题材故事。这说明,在选择主题方面,他不像关汉卿敢于面对现实,揭露现实,他的剧目主题离现实较远。他写剧本,大多是艺术的需要,而不是政治的需要。

以描写青年男女爱情故事为主题的剧本中,《迷青琐倩女离魂》是他的代表作。剧本以唐朝陈玄佑的《离魂记》小说为素材,其大致情节是:秀才王文举与倩女指腹为婚,王文举不幸父母早亡,倩女之母遂有悔约的打算,借口只有王文举得了进士之后才能成婚,想赖掉这门婚事。不料倩女却十分忠实于爱情,就在王文举赴京应试,与倩女柳亭相别之后,由于思念王文举,倩女的魂魄便离了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奔赴京城。而王文举却不知是倩女的魂魄与他在一起,还以为倩女本人同他一起赴京。因此,当他状元及第三年后,准备从京城启程赴官,顺便打道去探望岳母,便先修书一封告知倩女的父母,王文举偕同倩女魂魄来到了倩女身边,魂魄与身体又合一,一对恩爱夫妻得到团圆。

关汉卿号

关汉卿是金末元初的戏曲大家,历史上有“曲圣”之称,号“已斋”,对于关汉卿的号历史上有很多说法,有人认为“已斋”是“一斋”的笔误,也有人说其实关汉卿号是“已斋叟”。关于这个问题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关汉卿画像

王国维认为关汉卿可能不是真正的名字,应该是字汉卿,“关汉卿,不知其为名或字也。”1957年有学者发现《析津志》里记载:“关一斋,字汉卿”,由此认为可能关汉卿的汉卿是字,而并非是名字,而且史书记载在元代的时候大多数的戏曲家都在作品中以字作为署名,所以关汉卿可能只是作者的字,而不是真正的名字。更多的学者认为汉卿只是作者的字,之所以取这样的字可能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民族气节。古人已去矣,对于其到底是什么名字,什么字,以及号为何,只能是通过存世著作的点滴记载去考究,但是史书记载是否准确又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关汉卿号已斋,对于已斋这个号,目前记载的有五种说法:乙斋、一斋、已斋、己斋、巳斋。后两种可能是笔误才出现的。《录鬼簿》收录了大量的关汉卿的作品,在其中称关汉卿为“已斋叟”,而《析津志》又称关汉卿为“一斋”,所谓很多人认为也许汉卿有两个号。也有人认为两本书记载的不是一个人,一个是戏剧家关氏名汉卿,一个是号一斋的另一个人,属于金代名宦。

关汉卿到底是号为何,至今仍存在着争论,无论是争论如何,关汉卿的作品的艺术魅力是不会改变的,我们确实也没有必要为此斤斤计较。

关汉卿 铜豌豆

关汉卿生活在金末元初,民族汉,成分知识分子,在元代,无论是作为一个 还是一名知识分子,这两种身份都表明了关汉卿处于社会的底层,元代的四级等级制度将 列为三等,并且取消了科考制度,社会上有“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文化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仅仅高于乞丐,甚至还不如娼妓。

《关汉卿》剧照

关汉卿的一切可以说是拜那个时代所赐,如果不是处于社会的底层,关汉卿的作品不会关注人民的生活,如果不是取消了科考制度,那么历史上可能只是多了一个状元或者是官宦,而少了一个能够让世界动容的艺术大师,正是由于作为文化人的关汉卿没有了出路,所以只能是在自己的作品中进行呐喊,将自己手中的笔当做是一把利刃,向着统治阶级开刀。

据说因为写作《窦娥冤》关汉卿曾经被捕入狱,但是关汉卿却在自己的作品《不服老》中充满 ,斗志昂扬的表示自己要做“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其坚定的立场让人不禁动容。

关汉卿也正是像自己作出的宣言那样,真正的就是一粒“铜豌豆”,为底层的人民追求美好的生活摇旗呐喊,对统治阶级进行讥讽与抨击,《窦娥冤》、《蝴蝶梦》、《救风尘》、《望江亭》等等一系列作品无不表示着这粒“铜豌豆”的“响当当”的坚硬。

关汉卿田汉

关汉卿是七百多年前中国的剧作家,田汉是关汉卿之后七百年中国的剧作家,两者都经历了乱世,两者都是为人民而歌的文学斗士,可以说两个人无论是经历和作品都是具有非常大的相通之处的,如果说田汉是现代的“关汉卿”也不为过。也许正是鉴于此,田汉创作的的话剧《关汉卿》才能获得成功。

《关汉卿》剧照

关汉卿以一部《窦娥冤》感天动地,而田汉以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感动着激励着不甘屈辱的中国人民,两者从作品的影响力上具有非常相似的特征。窦娥是无数受屈辱被官府草菅人命的弱女子,呐喊出了人民对于那个黑暗社会的愤慨,田汉也在《关汉卿》中详细的写出了关汉卿创作演出《窦娥冤》的前前后后,因为史料的缺乏,田汉根据关汉卿的作品认真的揣摩着关汉卿的心情与感受,将《关汉卿》写的那么振奋人心、田汉的《关汉卿》可以说是其创作道路上的一座丰碑,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

田汉写《关汉卿》是才子手笔,就像是关汉卿写《窦娥冤》一样,田汉的《关汉卿》与关汉卿的《窦娥冤》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田汉是剧作家,关汉卿也是剧作家,二人的生活具有相似之处,但是二人的命运却是非常不同的,关汉卿一生潦倒,甚至是衣食不继。而田汉作为人民的剧作家前途却是光明的,不仅仅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而且得到了新成立的新中国的大力支持,究其原因,是田汉经过那么多年的奋斗终于迎来了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好时代。

关汉卿与田汉,两者是相同的,但是二人又是不同的,因为关汉卿没有赶上田汉所处的好时代。

四块玉关汉卿

关汉卿不仅仅是一个杂剧作家,而且也是一个在诗词歌赋上造诣很高的人,其留存下来的作品中,有很多的词作,《四块玉》就是其中比较有名的词作,下面我们就欣赏一下关汉卿的《四块玉》,相信你能够从中更加清楚的认识关汉卿。

元散曲封面

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日月长,天地阔,闲快活。――《四块玉》,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对所描述的这种生活的向往,或者说是关汉卿的一种生活写照,表现了悠闲自得的情趣,对名利场内的争斗表现出不屑与摒弃。结合关汉卿当时的生活环境不难看出,这是关汉卿对底层人民生活的赞美,短短的几十字写得那么洒脱,那么轻松,那么惬意,让人仿佛感觉到了那种生活的美好,“日月长,天地阔,闲快活。”让人不禁对这种生活充满向往。

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利名声,钻入安乐窝,闲快活。――《四块玉》这首诗写出了作者的闲适,同时也写出了作者的无奈,结合关汉卿当时的处境,可以想见,关汉卿也是曾经“心猿意马”的,为何“心猿意马”?因为对于建功立业渴望入仕的向往,但是几多挣扎,几多沉浮,让作者体会到了“红尘”的“风波”恶,于是转归寻求闲适的生活,自称是“钻入安乐窝”,实际上心中有几多的惆怅,几多的无奈,只有关汉卿自己知道。

关汉卿的词作成就虽然不及其杂剧,但是无论从思想还是意境上来说都可以称得上是上乘之作,关汉卿,不愧是一代“曲圣”。

关汉卿朱帘秀

关汉卿是“元曲四大家”之首,在那个时代可以说是非常著名的,自古以来才子佳人的故事比比皆是,关汉卿与朱帘秀的故事也可以看成是难免其俗的才子佳人系列之一,关汉卿是多愁善感的一代大家,朱帘秀是元代非常有名的戏剧演员,两者从事着同一项事业,心灵的契合属于理所当然。

越剧朱帘秀剧照

关汉卿曾经为朱帘秀写就《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在这首词作中大力的赞赏了朱帘秀作为一个戏剧演员的成功以及生活中的不幸,可以说作者对朱帘秀表现出了强烈的疼惜之情。

关汉卿与朱帘秀可以说是一对好搭档,据史书记载关汉卿的作品《救风尘》、《望江亭》都是由朱帘秀主演的,朱帘秀是当时红极一时的戏曲女演员,元代夏庭芝的《青楼集》称赞朱帘秀说“杂剧为当今独步”,花旦、小生等“悉造其妙”。关汉卿也从朱帘秀的生活经历中汲取养分,其写就的很多女性身上都有朱帘秀的影子,比如窦娥。朱帘秀与关汉卿可以说是心灵相通,可以说是事业上的知己。

据传在关汉卿写作《窦娥冤》的时候曾经与朱帘秀探讨,害怕剧本写出来会惹上麻烦,朱帘秀曾经勇敢的鼓励关汉卿“只要你敢写我就敢演”,并且两个人因为《窦娥冤》被关押入狱,朱帘秀对关汉卿说“我愿做像窦娥那样有抗争精神的女子”。

也许是关汉卿的作品成就了朱帘秀,也或许是关汉卿从朱帘秀那里汲取的养分成就了《窦娥冤》和其他的很多作品,总而言之,二者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可以说是当时黑暗社会里彼此的一盏明灯也罢。

关汉卿诗词

关汉卿是“元曲四大家”之首,在其漫长的一生中写出大量的戏剧作品,同时也留下了为数不少的诗词,可以说用“才华横溢”来形容关汉卿一点都不为过,其诗词聊聊几句就表现出非常优美的意境,语言精到,让人爱不释手。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关汉卿的几首诗词。

《大德歌秋》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大德歌・秋》这是关汉卿在元成宗大德年间写成的小令,大德歌总共有十首,可以说都是非常好的写景寓情的作品。这首小令从景开始讲到情,又从情转为景,情景交融,形象细腻的刻画了盼人未归,心中懊恼,思绪烦乱的情境,“风飘飘,雨潇潇”这种景让人容易引起思念之情,而思念之情,悲伤之情又因为“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这样的情境更加的深刻。可以说是一首非常精妙的词。其中的“淅零零细雨打芭蕉”更是被很多文人屡次延伸运用,形成了现在的“雨打芭蕉”。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大德歌・冬景》在这首描写冬天景色的小令里,简单的几句就在我们眼前呈现出一副冬雪纷飞的冬景,其中的“烟村四五家”更是流传甚广,“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就是从这首小令借用而来。可见关汉卿诗词对后人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关汉卿堪称一代文豪,其作品的文学、艺术和社会价值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越是深入的了解关汉卿,就越是感觉到他的才华横溢。

以上就是关于曲圣的解释全部的内容,包括:曲圣的解释、曲圣是谁、我国古代的文圣.词圣.曲圣.史圣分别指哪些人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4530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