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真相,“神兽”或真的存在吗

凉风习习的意思2023-05-08  18

《山海经》内容难辨真假,很多人认为它是一本神话书籍,但书中的神兽、地理和现实世界有很多相似,今天就让我们从《山海经》记载的动物来分析下这些记载的真假。

如果你精通动物学就会发现自然界有许多动物与《山海经》的神兽描述一般无二,仿佛就是从书中走出的一般。

《山海经》记载:“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名飞鼠”,外形像兔子,长了一个老鼠的头靠背部飞行,叫飞鼠。假如你精通动物学就会发现,亚洲东南部有一种叫鼯鼠的小动物,他们是松鼠的一种,但背后长有两片肉膜,她们可以依靠肉膜在树间来回滑翔。这个记载的飞鼠,会不会就是鼯鼠?

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山海经》中的文鳐鱼是一种长着翅膀的鱼,青色的纹路覆盖身体,白头红嘴喜欢在夜里的海上飞行。假如你在4-5月份在中国南海海上,可能就会发现文鳐鱼可能真的存在。

在南海有一种很奇怪的鱼它的鱼鳍特别大,像鸟的翅膀一样有力,可以让它们在海面滑翔一分钟左右,最远能滑翔500米左右。

兽多橐驼,善行流沙中,日三百里,负千斤。这个就不用说了,一看就知道是骆驼,在我们已知的动物里没有比骆驼更符合这个描述。

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这段记载中是说有一种叫狌狌的动物它长的像猴子,长了白色的耳朵,可以爬着走也可以直立行走。大家看看我国滇金丝猴是不是十分符合这个描写?

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这段记载初看十分诡异,哪里有一个头十个身体的鱼呀?但仔细思考下古人说的“身”一定是身体吗,难道没有可能是脚或者触须吗?

乌贼亦称墨鱼,它有十条腕,并且生活在水中,古人没有严格的物种划分,把他称之为鱼也不过分吧?

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曰犰狳,美国南部有一种动物因为与山海经的这段十分相似,所以被命名为犰狳,这种动物不但外形神似,行为也相同,遇见危险就会团成一团,可能就是文中说的“见人则眠”吧!

还有许多的动物都能与山海经》的神兽一一对应,那么有没有可能在那个远古的时代,这些动物的名字与今天不同,我们以为的神兽只是因为表达方式不同而产生的误会?

南山经中动物:

狌狌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谷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谷,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々,食之善走。

狌狌: 兽类,另一种说法叫做猩猩,形状像长毛猿的兽类,长有一对白耳,既能匍匐,也能直立行走,据说吃了狌狌的肉,有健步的作用。详见〈山海经〉。

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汉书·伍被传》。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1成语资料注音

沐猴而冠:mù hóu ér guàn

成语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详细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沐猴(猕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这里直接将“沐猴”解释为“猕猴”,并没有阐述原因。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猴”下云:“母猴乃此兽名,非谓牝者,沐猴、猕猴皆语之转、字之讹也。”这里提到“一声之转”,段认为“沐”、“猕”、“母”声母相同,义相同,不同写法只是字的错讹。而“愚”字下云:“许书“夒”下,“为”下,“玃”下皆曰母猴。即沐猴,猕猴一语之转。而“甶”部“禺”下曰母猴属。此即用彼语。”看“禺”字,《说文》:“禺,母猴属,头似鬼。”《正字通》:“禺似猕猴而大,赤目长尾,山中多有之。说文专指为母猴属,误。”《说文》指出禺就是母猴那类的东西,而《正字通》强调禺和猕猴的区别,“似猕猴而大”,更指出《说文》将禺限定为母猴那一类,是不对的。《山海经》:“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此“狌狌”,即“猩猩”。郭璞注:“禺似猕猴而大,赤目长尾。”徐灏《说文笺注》引此文,并说:“此言猩猩状如禺,而郭云禺似猕猴,则禺非猴明矣。盖人形之兽通名日禺,猴亦似人形,故或谓之禺,以其通名也。”徐灏给出了更明晰的解释,禺是通称,人形之兽都可以称“禺”。

再看“貜”字,《尔雅义疏》云:“貜,当作玃。”引《尔雅》云:“玃父,善顾。”《释文》引《说文》:大母猴也。释云:“善攫持人,好顾盼也。”《广雅·释兽》也说:“猱,猕猴也。”而陆机《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说:“猱,猕猴也,楚人谓之沐猴,老者为玃,长臂者为猿。”可知,玃就是猕猴。又知“沐猴”是楚人对猕猴的特殊称呼,有材料为证:《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项羽是楚人,人说项羽是“沐猴而冠”,“沐猴”正与“楚人”相对,可以相信“沐猴”最初是楚人对“猕猴”的称呼。

综上,禺是人形之兽的通称,猕猴有多种叫法,如马猴、母猴、沐猴、猱等,“沐猴而冠”的“沐猴”就是猕猴。王念孙《广雅疏证》:“(猕)声转而为母……又转而为沐。”章炳麟在《新方言·释动物》中也说:“沐猴母猴,母猴弥猴,今人谓之马猴,皆一音之转。”

2成语示例近义词

衣冠禽兽、道貌岸然[1]、沐猴衣冠

反义词

正人君子、仁人志士[1]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指人面兽心的人。

3词目示例《晋书·张载传》:“丰私家之积,此~尔,尚焉足道哉!”

语见《汉·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

《汉·班固·汉书·卷四十五·伍被传第十五》:“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

‘沐猴而冠’耳。”

4相关人物刘邦,项羽,伍被,刘安

5相关故事项羽据关中后,韩生献计于羽曰:“关中地势险要,有山河为屏障,土地肥沃,可建都立霸业。”羽见秦沐猴而冠-刘邦宫悉已烧残,又心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穿锦绣之衣于夜间步行,有谁知之!”生窃曰:“人云楚人为猕猴戴帽,果然如此。”项羽闻知,便将之烹死。

亦作“沐猴冠冕”。《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不由咱生嗔怒,我骂你个‘沐猴冠冕’,牛马襟裾。”亦作“沐猴衣冠”。《明·无名氏·十探子·第二折》:“你这等人,乃‘沐猴衣冠’之辈,马牛襟裾之材。”

亦作“沐猴而冠”。《明·沈采·千金记·第十三出》:“项王乃是‘沐猴而冠’,不足谋天下矣。”

亦作“衣冠沐猴”。《元·汪元亨·朝天子·归隐》:“厌襟裾马牛,笑‘衣冠沐猴’拂破我归山袖。”

沐猴:猕猴。

“沐猴而冠”。原指猕猴性急,不能若人戴冠著带。后讥人徒具仪表,而无内才,品格低下。或喻人徒具衣冠而毫无人性。或言人暴躁轻浮,不能成事,常用此语。

《山海经》,分为山经和海经两部分。其实山经是有关地理的记载,而海经则是描述了几张时令之图,也就是记载天时和星空星象的图,所以,在海经中,充满了荒诞不经的各种神奇动物,但是在山经中,既有普通动物,也有很多异兽可以和真实存在的动物对得上号的。

就说普通动物,十二生肖中除了龙,其他的十一种: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都是在山海经中出现过的。

举一个简单的额例子。

《北山经》中,天池之山,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这种飞鼠,就是四肢之间带有薄膜,可以滑翔的鼯鼠。

这这段非常直白,而鼯鼠又叫飞鼠,样子描述又一致。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所以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动物。

《南山经》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

这里的狌狌,其实就是这种白耳狨。

所谓状如禺,就是形状像猴子,但是耳朵是白的。很多人从发音上猜想以为是狌狌是和“猩猩”差不多的一种动物,其实不然。当我们看到照片,再对比山海经中的描述,不禁感古叹人的神来之笔。只是这种白耳狨主要生活在巴西。

不过据说,当年殷商灭亡的时候,有一只商朝残存的军队渡过了白令海峡,跨上了美洲大陆,从而留下了这些记载,也未可知。

再来看一个。

《南山经》曰又东三百里, 柢山,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食之无肿疾。

这个奇怪的长得像牛又像鱼还有两个翅膀的东东其实就是它——南美海牛。

既然是叫海牛,长得和牛相似这个毫无异议了。蛇尾有翼,其羽在下。长期的水中生活,它们的前肢已经进化成了鳍一样,鳍张开之后,就像是翅膀一样。而且位置也一样是在身体的下方。至于蛇尾,那是原来的下肢退化以后和尾部合并变成和蛇尾相似的尾鳍。而且,海牛也有生活在淡水中的。所以山海经中有记载也就很正常了。

关于山经中的动物记载,还有很多很多,其中绝大多数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原型。所以,山经是一本实实在在的地理书。

灭绝了

传说在上古时期,在招摇山上那个后腿直立,猿猴模样的兽就是狌狌(xīng xīng),而且还长着一双白色的耳朵,既能匍匐爬行还可以直立行走,这个狌狌也就是今天的猩猩,性情颇像人,大概身高是四尺五,口内有牙齿为32颗,鼻梁塌陷,那为何会被灭绝了呢?到底这个上古时期的狌狌长什么样子呢?

南方首列山系叫做(què)山山系,在山山系的头一座山,也就是最西边的一座山,那里就是招摇山,传说那里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还有一种人吃了就不会感到饥饿的草,叫祝余,那做山里就生活着这类狌狌。

狌狌一般在山林中用树叶造屋,然后居住在其中,如果能在年幼时将其捕捉,就能够被驯化而和主人和谐相处,古代的人认为吃了它们的肉,就可以走的飞快。在远古时期,中国南方气候湿热,到处都是原始森林,当时也许就有猩猩栖息在这。

古人传说猩猩会说人话,百余头为一群,他们经常出没在山谷之中,他们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就是可以知晓过去但却不能预测未来,并且还特别贪心十分好酒和摆弄草鞋。于是古时候的人们为了吸引他们,便常在路边摆酒,旁边还放上几十双连在一起的草鞋,猩猩们走过来便知道放置这两样东西的土人和他们祖先的名字。

开始他们喊着土人和他们祖先的名字,还一边大骂:“又来诱惑我,才不上你们的当呢!”然后就走开。但过了一会他们又返回过来,眼睛盯着酒和草鞋,又骂,然后又走开,就这么来回几次,终于因为抵不住酒和草鞋的诱惑,便相互嚷着要喝酒,还把草鞋套在脚上,结果他们就喝的醉醺醺的,这时土人们就出来捕捉了他们,喝醉的猩猩们穿着草鞋想跑也跑不动,便一起被土人抓住了。他们知道人类摆酒的目的,却因为自己的贪心,经不住自己对酒的诱惑而成为了人类的盘中餐。

《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先典籍,其内容包含了历史,神话,宗教,天文,地理,民俗,物产,医药等方面的知识。《山海经》一共18卷,分为山经,海经,大荒经三种文化体系。

《山经》中主要讲的是山水,物产。这些古老的山系,水系,贯穿于我国的东,西,南,北,中五大板块。山中水中出产的物产包括矿产,动物和植物。

这些动,植物都很奇特,有的与现代动植物能够部分地对上号,但大多数与现代留存的动植物完全对不上号,不管是它们的名字还是形态。有的则可以从现代的动植物身上找到些许相似的蛛丝马迹。

下面是我阅读此书,从书中描述对照现存的动植物的体态特征进行对比,有些与现代动植物有相似特征的,我把它作一对比,看看它们是不是与现存的这些种类有关联?

矿物,水玉——水晶,金玉——黄金,玉石,白金——白银(铂金?),青雘——青色矿物。

植物,祝余——韭菜,谜谷——合欢花?

动物, 狌狌——猩猩(叶猴?),育沛——琥珀(玳瑁?),蝮虫——蝮蛇,鹿蜀——斑马,玄龟——穿山甲?

        陆鱼——飞鱼?类——鬣猫(狗)?猼訑——绵羊?赤 鱬——大鲵“娃娃鱼”?  长右一—疣猴?

        (待续)

以上就是关于《山海经》真相,“神兽”或真的存在吗全部的内容,包括:《山海经》真相,“神兽”或真的存在吗、狌々是什么动物、沐猴而冠的意思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4467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