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基本措施有哪些,第1张

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如实验室技术员、医生、护士、保洁员等,在从事疾病防治工作及有关工作中,意外地被感染者或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而导致有被疾病感染可能性的情况。

一、适用对象

适用于我院可能接触各类感染性病人以及各种感染性物质的所有人员,包括临床医生、护士、技师、药师等科室工作人员,以及在我院进修学习的学员和保洁员等。

二、预防控制原则

坚持标准预防和安全操作是避免职业暴露医院感染的基本保证,诊疗操作前明确自身免疫状况和暴露源感染情况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是避免职业暴露和锐器损伤的主要基础,防护重点是避免与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体液等直接接触。

三、安全操作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一次性乳胶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必须戴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必须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应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线、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合,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的注射器、输液器等,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健康码突然变黄请居家隔离。以湖北为例,健康码按审核比对结果信息制发健康码,人工无法干预或修改结果。若出现非绿码情况,建议进行自行隔离,给申请者带来不便非常抱歉。

健康码突然变黄是系统审核比对发现申请人记录为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且尚未复核新冠肺炎症状,或集中隔离未满14天。

省公安厅、省卫健委会同省政务管理办共同建设全省统一比对数据库,按审核比对结果信息制发湖北健康码,人工无法干预或修改结果。

若确实对健康码的状态存疑,可拨打12345进行咨询。健康码用户应配合当地公安、卡口检查并出示健康码,遵守当地防疫指挥部颁布的管控措施。未申请健康码的“无码”人员,应及时申领健康码。

健康码介绍:

1、健康码分为“红、黄、绿”三色,由个人自主申报,后台智能审核,作为防疫期间判定通行的电子凭证;

2、用户如实填写健康信息并提交,等待审核结果。按照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要求,逐步开放给全社会在疫情防控期间使用,各地具体上线时间和通行方案请大家关注当地防疫指挥部通知;

3、用户可代为同居住地的亲属办理健康码,代办亲属范围为配偶、父母、子女、其他;

4、用户有1次修改信息的机会:如果是修改本人信息,除身份证、姓名、手机号外,均可修改;如果是修改家属信息,除身份证外,均可修改。

枕头刺伤为二级暴露,处理方法如下:

根据《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

第十三条 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第十条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二)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

(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二)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发生以下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

(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二)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扩展资料

根据《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

第五条 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常见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

11

职业暴露知识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随着医疗事故和医疗官司的急剧增高,而这些大多发生在妇产科,其中又以产科最常见,助产士每天都在高风险和强大的压力下工作,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产妇和新生儿身上,而忽视了自己的职业防护,忽视了产程中的误伤及处理,这就为职业暴露从思想上埋下隐患。

12

违规操作

助产工作有时多变难测,如急产、产妇入院较晚或由于自身主客观因素如产房温度高等等,我们有些助产士来不及或不愿戴防护面罩、穿高筒雨靴,只戴口罩、帽子、一双手套,有时即使手有破损也不在乎,这样,血液和羊水很容易飞溅到脸上、手上、脚上,血液暴露时间越长,危险性可能更大,羊水潜在传染性的体液,而破损的皮肤粘膜是职业暴露的关键条件。

13

使用医疗器械不当

医疗器械属于自然环境之一,其使用过程渗透着健康工作环境要求的每个维度,如熟练的交流、真正的合作、有效地决策、恰当的工作人员、有意义的认知、权威的领导等。只有达到这些维度才能促进器械的安全使用,因此,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是健康工作环境安全的反应[3]。而助产工作本身风险大、随机性强,有时胎儿估重有偏差,胎头着露了,临时采取会阴侧切术。助产工作每天离不开剪刀、针等锐利器械,如果对医疗器械操作不当或不熟练,加上心理压力大,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发生职业暴露。

14

操作马虎、粗疏,物品放置无章无序

有些助产士产床上物品摆放杂乱无章,当胎儿娩出时的短暂时间里,常常手忙脚乱翻找剪刀,而产床上的血液和羊水较多,稍有不慎,极易误伤自己发生职业暴露。

15

产床布局不合理,消毒灭菌措施不严

产房是产妇分娩的重要场所,而有的产房由于布局不合理,工作条件差,光线昏暗,房间面积小,空气消毒条件不合格,如20平方米应设电子空气消毒仪一台,而有的产房空气消毒不达标,物品消毒灭菌不合格。

16

职业暴露时处理不当

当助产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第一反应是恐惧、惊慌,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正确处理或在慌乱中挤压不当等,错误的处理暴露源,反而加重了职业暴露。

医院职业暴露预防处理措施

为维护医务人员及其他部门有关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在工作中发生经血传播疾病如: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尤其是艾滋病等职业暴露感染,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后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病毒感染,特制定具体预防处理方案 一、 职业暴露

1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在从事医疗防治工作及相关工

作的过程中意外被经血传播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经血传播疾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2 数据分析表明:执行严格的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医护及检验等人员的职

业暴露事件是可以避免的

二、 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1 医务人员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

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2 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

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 在诊疗、护理操作工程中,有可能发生病人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

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如:外科手术、口腔治疗、消化道内镜、泌尿系内镜等专科检查诊疗)

4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

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

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6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

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7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

针头、刀片等锐器

三、 职业暴露后的预防处理

(一) 紧急局部处理:

首先应立即进行局部紧急处理,包括轻挤出血、清洗、局部消毒等

1 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洗手液和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 对被乙肝病毒暴露的粘膜或伤口尽早施行被动免疫 (二) 登记、免疫接种、上报、随访制度

1 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医院组织相关专家对暴露发生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报告预防科并对暴露者及患者进行相关的血清学检查及随访、监控。

2 根据暴露病毒的种类及病毒载量,对暴露人员实行预防用药方案。 (三)不同病原暴露后的处置

1暴露于HIV(血源性疾病)的处置。有以下三点 (1) 预防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超过24h,并建议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2) 暴露后尽早获得血液标本进行HIV检查,定期检查血清转化,并及时向医院的有关部门报告,包括其它疾病。 (3)

医院应立即采取感染源患者的血清学进行检查。

2 暴露于HBV(血源性疾病)的处置 有以下三点

(1)对于既往已有免疫,其抗体HBs抗体>10mlU/ml时,不需要进一步治疗。

(2) 对于没有免疫力的人,应尽早使用预防性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最好48h内,最迟<1周)。同时进行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即开始时肌肉注射10ug ,1个月时10ug ,6个月时10ug 。

(3) 暴露于HCV(血源性疾病)的处置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途径同乙型肝炎。目前虽然没有丙型肝炎暴露后的治疗方法,但也必须检查血清转化。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感染源患者,也必须检查HCV感染。对暴露者应定期随访监控。追踪6—9个月。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1年6月

以上就是关于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基本措施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基本措施有哪些、健康码职业暴露史人员是什么意思、临床上发生针刺伤后的紧急处理及职业暴露的认定程序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4205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