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鲸落,万物生

一鲸落,万物生,第1张

前一段时间我无意中看到有人在微博上讨论“一鲸落,万物生”这一句话,其实严谨来说不能算是讨论,因为全是清一色的批判,几乎所有人都在嘲笑喜欢这句话的人,说他们根本不懂什么叫鲸落,他们所谓的文艺,不过是鲸鱼尸体腐败的过程。

上面这张图大概就是鲸鱼尸体逐渐腐败的模样,确实是很多人不会想到的,如果是现实,估计还会让人感到恶心。但如果仅仅以此来批判这句话和喜欢这句话的人们,未免也太过牵强了。

跟风喜欢固然不是很好的行为,但跟风批判又有何区别呢?鲸落的过程固然没有那么美好,可毕竟“俗世烟火,也眷恋天涯彼方”,那心中美好,把这种美好赋予鲸落,又怎么不可以呢?

人本来便是一种感性的动物,情感让我们心中温暖,热情地活下去,而不是看什么都无趣地生活着。

文学本来就是用美好的文字去描绘普通的生活,如那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来让人心神向往,可如果用现代文直白地翻译,那不过就是一只野鸭子在黄昏的时候飞翔,水和天颜色一样罢了,可正是文字,让这幅平淡无奇的画面有了一种韵味,得以传诵至今。

而鲸落也没什么不同,它本身固然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像是腐草朽木一样,不光普通,还有点恶心,可心中有诗意的人看到,他却觉得这种现象很美,不是单单为这幅简单的自然画卷,而是为鲸落这整个过程。

万物生于大地,又归于大地,白条条地来,赤裸裸地去,这就是现实,看似残忍无趣,可其中过程的美好,不言而喻。

今天,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

鲸落

鲸落,就是指鲸鱼死亡之后降落到海底的过程。提到鲸落,我们首先会想到的是“一鲸落万物生”, 这是因为鲸鱼死亡之后,从海面上慢慢沉降到海底过程中,能够滋养很多生物,尤其是海洋底栖生物。

海洋,又分为浅海和深海,其中深度超过200米以下的海洋称之为深海,由于太阳光线无法穿透200米的水深,以至于这里终年黑暗、水温较低,水压也非常低。

在地球上,大多数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光,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淀粉、糖类等储存在体内,而动物或是直接,或是间接以植物为食获取能量。在海洋生物中也是如此,海洋浮游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生产能量,供海洋动物们生存。

然而在超过200米以下的深海,由于常年没有阳光照射,只能依靠海洋上方的有机质沉降,所以这里的有机质相对浅海较少,因此能够供养的生物数量也有限。而鲸鱼的死亡,恰恰能为深海的生物提供大量能量。

鲸鱼在死亡之后,腐败的气味会吸引来食腐鲨鱼或者其他大型鱼类,鲸鱼的皮肤很厚,必须要有足够尖锐的牙齿才能够撕咬开它们的皮肤。

如果一头死亡的鲸鱼长时间没有被其他生物撕咬,那么鲸鱼肠道内的微生物就会从内而外地分解鲸鱼,在分解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气体,气体会撑爆鲸鱼的皮肤,如果内在压力过大,那么鲸鱼的尸体将会发生自爆现象,而这种现象就被称为“鲸爆”。

一般搁浅死亡的鲨鱼经常容易发生鲸爆现象,而鲸爆又会导致鲸鱼的内脏掺杂着大量的微生物喷溅到较远的地方,因此鲸爆又被称为“自然界最大的生化武器”。

在食腐动物的不断取食之后,鲸鱼的油脂以及肌肉等会减少,而这又会使得鲸鱼的密度增加,从而缓慢沉降到海底。

沉降到海底之后,海底的生物们就可以以鲸鱼的遗骸为食。据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员介绍,一头40吨的鲸鱼沉降到深海中,相当于同等面积至少2000年间的自然沉降有机质。

在深海之中,不仅仅鲸鱼的肉质可以被当作食物,就连骨头都可以被多毛类以及甲壳类动物摄食;而且它们还可以利用鲸落当作躲避天敌的遮挡物;厌氧菌可以在鲸鱼遗骸里慢慢分解,并释放硫化物;一些细菌能够将这些硫化物转化为有机质,供养当地的生态群。

据了解,在北太平洋的深海中,至少有1万多个生物依靠鲸落生存,由鲸落提供的生态系统,可以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因此,鲸落和海底热泉口、海底冷泉口被科学家们称之为“海底三大生命绿洲”

鲸落地减少

由于海洋面积辽阔,再加上海底环境过于恶劣,目前为止全世界观测到的鲸落数量不足50个,尽管深海之中藏着更多的鲸落,但现如今鲸落的数量依旧在不断下降。

首先是因为鲸鱼的生存受到了人类的影响,鲸鱼依靠海洋中的鱼类为食,而近些年来人类大量捕捞海洋生物,使得鲸鱼的食物受到了影响,从而抑制了种群的发展。

据了解,在过去鲸类比较繁盛的时候,几乎每隔几十公里就会有一座“鲸落”,而如今鲸落正在不断减少,而这也影响到了海洋生物的生存,尤其是一些严重依赖鲸落生存的物种。

尽管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鲸鱼列为保护动物,但是鲸鱼的保护依旧困难重重。首先是因为它们会在海洋中四处游动,导致人类无法为它们建立保护区。

其次它们对食物的需求量非常大,一头蓝鲸一口能吞下上千斤的磷虾,而我们根本没办法为它们提供如此多的食物,再加上人类也瞄向了磷虾,准备开发南极上亿吨的磷虾资源,而这又会反过来导致鲸鱼数量下降。

其次,鲸鱼的繁殖周期长,且产仔速度慢,每胎数量少,这也造成该物种一旦数量下跌,将难以恢复原有数量,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资源保护鲸鱼。

总结

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死亡时,我们会发现死亡有时也会比较浪漫。鲸鱼的能量来自于海洋,而它死亡之后又将能量还给了海洋,地球生命正是基于这样的能量循环,才能持续几十亿年而从未终止。

鲸鱼死后沉入海底的现象被称为鲸落。当鲸鱼死在海里时,它的身体最终会沉入海底。生物学家给这个过程命名为——鲸落。鲸鱼的尸体可以支撑由分解者主导的循环系统达100年之久。这是它留给大海的最后一份柔情。鲸落是大海给鲸鱼的仪式。死去的鲸鱼,尸体沉入海底。这样的一座尸体,它可以支撑大海生物生命系统100年之久,成为深海中最温暖的绿洲。生于海,长于海,归于海,隐于海。

当鲸鱼的身体沉入海底时,数以千计的海洋生物将迅速聚集在这里,鲸鱼身体中90%的软组织将被分解和吞食。这个过程可以持续4-24个月。当鲸鱼只剩下骨骼时,大量细菌将进入鲸鱼骨骼并分解其中的脂质。鲸骨体积非常巨大,分解的非常缓慢。一条大鲸鱼可以养活数百只无脊椎动物。活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最后,当残余在鲸鱼尸体中的有机物耗尽时,鲸鱼骨头的矿物残余将会变成焦石,成为生物们的生活区。

鲸鱼似乎是巨大的,不可战胜的,不可侵犯的,残暴的。一张嘴张开就是无数鱼虾的终结。然而,直到鲸落后,我们才意识到,上帝只是暂时把10万吨食物送给了鲸鱼,然后让它以利息和成本偿还。

生活是最美丽的,但是鲸鱼倒下了,并化身为一只岛鲸。鲸鱼掉进了一个孤岛,孤独地自我治愈。鲸鱼用尽全力放下它的尾鳍,以回报最后的拥抱,腐烂成泥,还想制造一个惊喜,露出它的骨架,支撑起一座城堡。

一鲸落万物生下一句是一念成山川,一念成江海。鲸鱼每当自己快要死亡的时候,会用尽全身力气跳出水面,当气息逐渐消失,鲸鱼便沉入海底,身体可以构成海洋中的一个生态系统,足够海洋生物微生物食用上百年,所以说鲸鱼用回自己的生命,成就了海洋中的万物,骸骨也将变成礁石。

鲸生活在海洋中。鲸的表皮下有极厚的脂肪层,即鲸油,可以使鲸体保持温暖,而且也能贮存能量以供应不时之需。由于鲸鱼体内拥有许多特殊的构造,使它能够长时间的在水中屏住呼吸、减缓心跳速度。

以上就是关于一鲸落,万物生全部的内容,包括:一鲸落,万物生、鲸落万物生,鲸落对于局部海洋生态有什么积极影响、为什么说一鲸落万物生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4010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