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线下小磁针的偏转现象从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1820年4月,有一次晚上讲座,奥斯特演示了电流磁效应的实验。当伽伐尼电池与铂丝相连时,靠
近铂丝的小磁针摆动了。这一不显眼的现象没有引起听众的注意,而奥斯特非常兴奋,他接连三个月深入地研究,在1820年7月21日,他宣布了实验情况。
奥斯特将导线的一端和伽伐尼电池正极连接,导线沿南北方向平行地放在小磁针的上方,当导线另一端连到负极时,磁针立即指向东西方向。把玻璃板、木片、石块等非磁性物体插在导线和磁针之间,甚至把小磁针浸在盛水的铜盒子里,磁针照样偏转。
奥斯特认为在通电导线的周围,发生一种“电流冲击”。这种冲击只能作用在磁性粒子上,对非磁性物体是可以穿过的。磁性物质或磁性粒子受到这些冲击时,阻碍它穿过,于是就被带动,发生了偏转。
导线放在磁针的下面,小磁针就向相反方向偏转;如果导线水平地沿东西方向放置,这时不论将导线放在磁针的上面还是下面,磁针始终保持静止。
他认为电流冲击是沿着以导线为轴线的螺旋线方向传播,螺纹方向与轴线保持垂直。这就是形象的横向效应的描述。
奥斯特对磁效应的解释,虽然不完全正确,但并不影响这一实验的重大意义,它证明了电和磁能相互转化,这为电磁学的发展打下基础。
2、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磁铁穿过闭旦郸测肝爻菲诧十超姜合线圈时,线圈中有电流产生从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迈克尔·法拉第是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的学生和助手,他的发现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是麦克斯韦的先导。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进而得到产生交流电的方法。1831年10月28日法拉第发明了圆盘发电机,是人类创造出的第一个发电机。
3、伽利略从实验中总结出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等。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许多臆断,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反驳了托勒密的地心体系,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 。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纯属思辨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4、1665至1667年间、牛顿已在思考引力的问题。一天傍晚、他坐在苹果树下乘凉、一个苹果 从树上掉了下来。他忽然想到: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飞呢?
他分析了哥白尼的曰心说和开普勒的三定律,进而思考:行星为何绕着太阳而不脱离行星速度为何距太阳近就 快,远就慢离太阳越远的行星,为何运行周期就越长?
牛顿认为它们的根本原因是太阳具有 巨大无比的吸引力。 经过一系列的实猃、观测和演算,牛顿发现太阳的引力与它巨大的质量密切相关。
牛顿进 而掲示了字宙的普遍规律:凡物体都有吸引力;质量越大、吸引力也越大;间距越大、吸引力 就越小。这就是经典力学中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5、瓦特在厨房里看祖母做饭。灶上坐着一壶开水。开水在沸腾。壶盖啪啪啪地作响,不停地往上跳动。瓦特观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这是什么缘故,就问祖母说?什么玩艺使壶盖跳动呢”
祖母回答说:"水开了,就这样。" 瓦特没有满足,又追问:"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跳动?是什么东西推动它吗?" 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没有功夫答对他,便不耐烦地说:"不知道。小孩子刨根问底地问这些有什么意思呢。"
连续几天,每当做饭时,他就蹲在火炉旁边细心地观察着。起初,壶盖很安稳,隔了一会儿,水要开了,发出哗哗的响声。摹地,壶里的水蒸汽冒出来,推动壶盖跳动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壶盖也不停地跳动着,好象里边藏着个魔术师,在变戏法似的。
瓦特高兴了,几乎叫出声来,他把壶盖揭开盖上,盖上又揭开,反复验证。他还把杯子、调羹遮在水蒸汽喷出的地方。瓦特终于弄清楚了,是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这水蒸汽的力量还真不小呢。
一七六九年,瓦特把蒸汽机改成为发动力较大的单动式发动机。后来又经过多次研究,于一七八二年,完成了新的蒸汽机的试制工作。机器上有了联动装置,把单式改为旋转运动,完善的蒸汽机。
所谓的电磁感应,就是变化的电场能产生磁场的现象,也就是电能生磁。或者说是电流的磁效应,
这个是丹麦物理学家
奥斯特
发现的。在通电导线的上面,改变电流可以使上面的小磁针发生转动,这就是最早发现的电流的磁效应。
楼上们说的是法拉第,他是总结前面的很多实验,总结出来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的磁场可以产生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也可以产生磁场。
1831年11月24日法拉第写了一篇论文,他把可以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概括成五类,正确地指出了感应电流与源电流的变化有关,而不与源电流本身有关。法拉第将这一现象与导体上的感应电作了类比,把它命名为“电磁感应”。
法拉第1831年8月,法拉第把两个线圈绕在一个铁环上,线圈A接直流电源,线圈B接电流表,他发现,当线圈A的电路接通或断开的瞬间,线圈B中产生瞬时电流法拉第发现,铁环并不是必须的拿走铁环,再做这个实验,上述现象仍然发生只是线圈B中的电流弱些为了透彻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做了许多实验1831年11月24日,法拉第向皇家学会提交的一个报告中,把这种现象定名为“电磁感应现象”,并概括了可以产生感应电流的五种类型: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法拉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一卓越成就,是同他关于各种自然力的统一和转化的思想密切相关的正是这种对于自然界各种现象普遍联系的坚强信念,支持着法拉第始终不渝地为从实验上证实磁向电的转化而探索不已
电磁感应是由法拉第发现的。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后,法拉第由此受到启发,研究逆过程,希望由“磁”产生“电”。从1822年开始,法拉第以坚韧不拔的精神,经历了多次失败,终于在1831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首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其装置是在软铁环上绕A、B两个线圈。线圈A接电源,线圈B自行闭合,在B附近放磁针,磁针相当于一个检流计。当电源接通或断开的瞬间,B附近的磁针出现摆动。这说明B中此时有电流通过。
“电磁感应”发现意义
当闭合回路是导体时,在感应电动势的趋动下,闭合回路将产生感应电流;当回路不闭合时,磁场B随时间的变化或回路相对于磁场的运动仍将在回路中引起感应电动势,并且该电动势与制成回路的材料无关。实际上,即使在真空,变化磁场仍会在其周围激发出一个涡旋电场的电动势。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是电磁学的一个里程碑。它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不仅促进了电磁理论的发展,而且在电工、电子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利用电磁感应可制成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及许多电感元件。
以上就是关于发明了电磁感应的科学家全部的内容,包括:发明了电磁感应的科学家、电磁感应是谁发现的、“电磁感应”是谁发现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