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润地区的年降水量

湿润地区的年降水量,第1张

湿润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在800毫米以上。

中国干湿地区划分是如下:

一、年降水量大于800mm的地区为湿润区(主要指秦岭-淮河以南的我国南方地区)。

二、 年降水量大于400mm但低于800mm的地区为半湿润地区(主要指秦岭-淮河以北的我国北方地区)。

三、年降水量大于200mm ,小于400mm的地区为半干旱地区(贺兰山以东的西北地区)。

四、年降水量 小于200mm的地区为干旱地区(主要指贺兰山以西的西北地区)。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在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在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南端一线。

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其南部边缘的一些地区降水量不足20毫米;

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平均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中国的“旱极”。

我国年平均降水量约6+e12立方米,折合平均降水深为628mm,小于全球陆面平均的834mm,也小于亚洲陆面平均的740mm。这些降水量中有56%为土壤和地表水体蒸发和植物蒸腾所消耗,剩余的44%形成径流。

年平均降雨量是指某地多年降雨量总和除以年数得到的均值,或某地多个观测点测得的年降雨量均值。年平均降雨量是一地气候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

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因素:(1)夏季风的影响,夏季风影响强的地区降水多,夏季风影响弱甚至影响不到的地区降水少;(2)地理位置,离海洋近的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3)地形影响,受山地阻隔,迎风坡多,背风坡降水少

6061毫米。

截止2023年2月25日,据查询搜狐网得知,2022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061毫米,较常年偏少50%,为2012年到现在以来最少。

降水量具体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通过气象观测记录每一天的降水量,把一个月内每一天的降水量加起来就是月降水量。把每一个月的降水量加起来就是年降水量。也就是说年降水量是把一年内每一天的降水量加起来的结果。

一般情况下为了准确一些,把一个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作为年降水量。

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为600毫米;南部丘陵地区和山区降水量最多,为1200~1500毫米;中部平原地区降水量最少,约为450~550毫米;一年之内降水量最多的季节为夏季(5~9月),约占年降水量的40%,主要在南部山区;降水量最少的时节为春夏之交,主要为中部地区

中国气象局发布2006年气象监测统计报告称,2006年全国平均气温为10℃,比常年同期偏高1℃,破历史同期最高记录,为1951年以来最高值;年平均降水量为596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16毫米

2011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只有5568毫米,为1951年以来最少2011年,全国平均气温是93℃,比常年偏高05℃

以上就是关于湿润地区的年降水量全部的内容,包括:湿润地区的年降水量、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为多少毫米、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成因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3596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