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事钟和永乐大钟
佛事钟包括佛钟和道钟。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道教形成,佛教和道教有相当的发展。随着寺庙增多,作为法器的佛事钟也越来越多,成为中国古钟的主流了,相传南朝时期,京城近五百寺,寺寺有钟。
佛事钟用于祈寿、感化、超度众生。在一口佛钟上铸有这样的铭文:“钟声闻,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炕,愿成佛,度众生。”僧寺的钟多是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紧敲18下,慢敲18下,不紧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复两遍,共108下。为何要定为108下?一说是一年有12月、24节气、72候(五天为一候),合为108,象征一年轮回,天长地久。另一说是,人有108种烦恼,钟鸣108响,以尽除人间烦恼。
钟声深沉、洪亮、绵长,才能震撼人心。形大体重的钟基频低,储能大,使钟声深沉绵长。用加入锡的青铜制钟比黄铜和铁制钟声音青脆。钟的下部和钟唇加厚外张,使声音向外辐射能力强,就会使钟声洪亮。所以,大凡具有宗教感染力的佛事钟的钟声,都是由形大体重、钟唇厚而外张的青铜钟发出的。
永乐大钟,是中国佛事钟之最,被推誉为“钟王”。是燕王朱棣夺取皇位后,御铸大钟以宣功德,以镇京城。其年号为永乐,故称此钟为永乐大钟。
永乐大钟确属举世无双的艺术和科技珍品,主要有三绝:其一绝,形大体重,在世界大钟群中,铸造最早,制作最精良,大钟通高5.56米,钟唇外径3.3米,重约46吨;其二绝,钟身内外,铸满经文,共有佛教经咒一百多种,23万字,经文的字体典雅,是明初馆阁体书法的佳作,而且全部23万字,笔笔工整,字字隽秀,无一错漏;其三绝,钟声除具有一般佛钟的感染力外,还具有美妙的音响效果,听起来有乐感,钟声延音可达三分钟之久。
因为其声音浑厚,听起来很舒服,使人烦恼消散,所以可以说“驱邪去病”。但不能真的全指望他能祛病啊
因为我们的国家历史悠久,所以人们经常会无意中发现一些古老的历史遗迹。神道无限期地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数百个惊喜,数千年的神秘历史慢慢揭开了面纱,甚至人们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中感受到了现代智慧。如今,在泉州发现了非常宝贵的古代文化遗迹。虽然它们不像三井文物那么长,但也是有价值的。
泉州的重大发现。
在福建泉州关羽寺,有关当局对寺庙进行了搜查,发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文物,全天候都知道。从互联网上发布的照片中可以看出,这只手表非常大,这只手表由铸铁制成,大约700个基因。它一直挂在一束花哨神庙上,雕刻有非常清晰的铭文,保存完好,使用过。每一两天,它就会响起。
它起源于四个世纪前。
从这座巨大钟声的铭文中可以看出,明朝时期的钟声是在寺庙32年的3月。也就是说,时钟的历史已经超过410年了。这个古老的钟声在许多书面文件中,尽管日历改变了世界,但记录的历史和许多与历史相对应的文件。这个大手表由于其大小而没有找到有价值的文物。巨大的是,数百个记录的单词朝向墙壁,因此没有找到。
这次你发现了什么?
明朝发现了一个古老的铃铛。许多古书证明了它的身份。如今,古老的铃铛是在当地文化博物馆为那些虔诚、真诚崇拜和欣赏的人收集的。泉州发现了铃铛古老的,但也适用于元旦精神文化寺的相关部门。
有很大的价值的,泉州为世界遗产城市,曾出土发现不少极具价值的古代文物,泉州通淮关岳庙在例行检查中,发现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铸造文物大钟一座。从18日召开的新闻通气会获悉,该古钟为铁铸钟,通高120厘米,钟口直径70厘米,胎体厚5厘米,重约350公斤,迄今已有418年的历史。该古钟与《泉州通淮关岳庙庙志》所载“关壮缪候庙钟”年代信息高度吻合,基本可以确认该钟即为史书中所记载的古钟。尽管年代久远,但因该钟此前一直被悬挂于通淮关岳庙正门左侧房梁,未经风吹雨淋及日晒,古钟正面铭文仍清晰可见,镌刻着 “在城迎春门 关王庙钟 万历三十二年 三月吉日立”的字样。通气会上,泉州师范学院教授、泉州市区民间信仰研究会创会会长吴幼雄,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所主任何振良,福建省文物鉴定组成员、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原主任陈鹏鹏分别对泉州通淮关岳庙明代古钟作关帝信俗文化评估,文物表述和文物价值评估。由泉州通淮关岳庙发起、解州关帝祖庙组织的“五大关庙文化朝圣之旅”得到各兄弟关庙的积极响应。首批中国“五大关庙文化朝圣之旅”将于今年11月从泉州启程。“这是国内关庙文旅融合发展的资源整合首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该钟保存基本完整,钟体表面及内部有香火熏烟渍,表面锈蚀,器身及口沿局部铁锈剥落。钟体下部方方格内铸阳文楷书铭文,其来源及流传经历清楚;而文献记载的明万历甲辰乡贤李光缙《关壮缪侯庙钟记》,时间与铭文纪年“万历三十二年”相互印证;此外,该钟是采用陶范法分段合铸,合范铸造痕迹清晰,符合传统铸造技艺特征。
如果外地问泉州本地人,当地那里的香火最旺,泉州人都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是泉州通淮关岳庙,当地人也有很多称之为“关帝庙"的,每月的初一、十五这里都是香火鼎盛,尤其是泉州当地有大年初一给关老爷送第一炷香的习俗。那景象更摩肩接踵,万人空巷。
在中华大地上,有座五大关公神庙。其中有一句顺口溜是这么说的:“魂归山西运城、头枕河南洛阳、身卧湖北当阳、神定福建东山、灵应泉州通淮”。最后一句的”灵应泉州通淮“指的就是泉州通淮关岳庙。在泉州当地人心中也确实是一座有求必应的神庙。
近日这座关公神庙又添大喜事,泉州通淮关岳庙在例行检查中,发现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铸造文物大钟一座。记者从18日召开的新闻通气会获悉,该古钟为铁铸钟,通高120厘米,钟口直径70厘米,胎体厚5厘米,重约350公斤,迄今已有418年的历史。虽然已经已经经历数百年的洗礼,但因该钟此前一直被悬挂于通淮关岳庙正门左侧房梁,未经风吹雨淋及日晒,古钟正面铭文仍清晰可见,镌刻着“在城迎春门 关王庙钟 万历三十二年 三月吉日立”的字样。
该古钟与2018年12月版《泉州通淮关岳庙庙志》第005页、042页记载的“关壮缪侯庙钟”年代信息高度吻合,基本可以确认该钟即为史书中所记载的古钟。具当地学者表述,这座明代古钟的发现,具有5个方面的历史文物价值:
泉州通淮关岳庙
一、通淮关岳庙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铸之钟,与李光缙明万历甲辰岁(1604年)《关壮缪侯庙钟记》,实现了文物与文献的相互印证;可以证明这是真品无疑。
二、明代古钟是通淮关岳庙现存已知年代最早的一件珍贵文物;这一古钟的出现,再次证明了泉州通淮关岳庙建庙之悠久,相比于其它四家神庙更显珍贵。
三、这里国内现存存的体量较大的铁钟。明文学大家李光缙碑文记载关岳庙“故无钟”,从中可知这是庙中的第一口钟,且钟体保存完好,上面的文字多数清晰可见,这对于通淮关岳庙、和泉州当年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同时后人可以通过此钟更为明晰明代古钟的锻造技术。
四、给其它的史料也提供了佐证。钟铭关王庙在城“迎春门”,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后通淮门曾名迎春门的史料记载提供实物依据;
五、由钟思史,再添文化情趣。李光缙记录的钟铭中还讲述三国时曹操败走华容道,关侯释曹识大体顾大义,以表其心如日,试播钟而一问,神凛凛其若当时的灵应故事,内容活灵活现,超凡脱俗。看来小说《三国演义》的中曹操和关公的故事情节也并非完全虚构,探究历史说不定我们会有更大的发现。
该古钟现收藏于泉州通淮关岳庙通淮文化馆三楼展厅,虽然古钟的保存位置发生了变化,但是这种方式可以供海内外信众更好瞻仰观赏。同时古钟的发现也为泉州这个历史文化明城和世界文化遗产之都的称号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泉州发现了418年前的明代古钟那么这次的发现对于文物界又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1、更好的探索到了明代的文明发展
这次的明代古钟的发现对于文物界比较大的意义就是更好的发掘了明代的文明发展毕竟古钟可以说代表了古代比较高的文明发展,也代表了古代非常不错的一些文明事迹。
2、更好的确定了明代的历史发展走向
这次明代古钟的出土一方面能更好了解到明代的文明事迹另外一方面也是更好的确定了明代的历史文明发展走向,毕竟古钟是代表一个朝代文明发展最具有标志性的建筑。
3、更好的确定了我国古代文明在世界上的地位
泉州发现明代的古钟另外一个重大的意义就是很大程度上面能更好的确定我国古代文明在世界上的地位,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能了解到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4、更好的弘扬了我国文物出土的质量
这次的明代古钟的出土应该是保留相对完整的一个古钟,在整体的价值上面也是不可估量的同时也更好的弘扬了我国文物的出土质量和水平。
5、更好的确定了文物界出土文物的价值
这次明代古钟的出土另外一方面就是更好的确定了文物界出土的文物所具有的价值,不仅具有观赏价值同时也能很好地从文物中找寻到当时的历史发展足迹。
这次明代古钟的出土可以说是文物界比较惊喜的一个发现,因为该古钟不仅很好地确定了我国古代文明在世界上面的历史地位同时也让我们对明代的历史发展有了更好的探索与了解。同时也更好的弘扬了我国文物出土的质量水平。上面这些内容也只是小编我的个人意见和看法。
世界上最早的机械钟是725年由中国的一行和梁令瓒两人发明的,这种钟附有控制摆轮速度的装置。
今天仍在报时的最古老的钟是英国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大教堂的没有钟面的钟。这座钟制造于1386年或更早,1956年重修它以前,它已报时498年,钟摆摆动的次数超过了5亿次。
另外,在英国萨默塞特郡韦尔斯大教堂内有座钟,它建造的年代大约为1335年。如今,这座古钟仅剩钟壳。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古钟可以“驱邪去病”全部的内容,包括:为什么古钟可以“驱邪去病”、世遗之城福建泉州发现一明代古钟距今418年,它是怎样被发现的、世遗之城福建泉州发现一明代古钟,有哪些研究价值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