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族傣族掸族孟族高棉族这些民族的民族服为什么这么像

缅族傣族掸族孟族高棉族这些民族的民族服为什么这么像,第1张

地域特征和风土人情相似。缅族傣族掸族孟族高棉族等民族的服饰充分体现了这些地域特征,高雅美观,实用性强,,饰意味浓厚,颇能体现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和民俗风情导致生活习性非常像。缅族是缅甸的主体民族。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两个自治县。掸族,指分布在缅甸联邦共和国境内的泰民族。高棉人集中居住在越南南部的朔庄、茶荣、永隆和迪石等省。

一、饮食风俗

缅甸人常用米粉、面条或炒饭作早点,也有喝咖啡、红茶和吃点心的。午餐和晚餐为正餐,以米饭为主食。菜肴特点为油多、带酸辣、味重。常用各种幼果、鲜菜嫩叶作小菜,蘸佐料吃。进餐时将米饭盛在盘子里,用手抓着吃。随着社会发展,用刀、叉、勺进食者逐渐增多。

二、服饰风俗

缅族的服饰与中国云南傣族相似,不论男女下身都穿筒裙,男裙称“笼基”,女裙称“特敏 ”。男上衣为无领对襟长袖短外衣,女上衣为斜襟短外衣。每逢重要场合,男人多戴缅式礼帽(缅语称“岗包”,用细藤编胚、以粉红或浅**纱巾裹扎而成)。缅甸妇女多留长发,挽发髻,戴鲜花,喜爱用缅语称为“檀那伽”的香木浆涂在脸上,有清凉、防晒、护肤作用。缅甸人不分男女,不分场合均穿拖鞋,军人除外。

三、宗教风俗

缅甸佛教是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教)与中国的佛教(大众部,俗称大乘教)是同一宗教,不同教派。85%以上的缅甸人信仰佛教,且十分虔诚,每天早晚均要念经一次,每逢缅历初一、十五或斋戒日都要到寺庙朝拜、布施钱财、物品。遇有红白喜事或做生日等,也常请僧侣到家供斋或到寺庙布施。佛教传入缅甸已有上千年历史,宗教思想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形成缅甸人民根深蒂固的思想体系。

四、姓名风俗

缅甸人只有名字,没有姓,但要在名字前面加一冠称,以示性别、长幼和尊卑对长辈或有地位的男人,名字前冠以”吴”(叔、伯之意),对晚辈则称“貌”(意为弟弟)。一个人随其年岁的增加和地位的提高,名字前的冠称发生变化,如名叫“吞威”的男青年,比他年龄小的称其为“哥吞威”;比他年龄大的或长辈称其为“貌吞威”;成年后的一般称其为“哥吞威”;年长后或有一定社会地位后,尊称其为“吴吞威”。妇女也同样,对长辈或有地位的妇女称“杜”(姑、姨、婶之意),对晚辈或平辈称“玛”(意为姑娘、姐妹)卑称或昵称冠以“米”。如名叫“钦温”的姑娘,小时有人叫她“玛钦温”或“米钦温”,长大成人结婚后称“杜钦温”。凡是军人,名字都冠以“波”或军衔,军官转业后则冠以“吴”相称。

五、注意事项

1、缅甸为佛教国家,视佛塔、寺庙为圣地。因此,任何人上至国家元首、外国贵宾,下至平民百姓,进入佛寺一律要赤脚(脱鞋、脱袜),否则就被视为对佛教不敬。

2、缅甸人忌讳抚摸小孩的头。小孩两手交叉胸前,是表示对大人的尊敬。

3、缅甸人时间概念比较强,每场活动前请提前或准时到场,千万不要迟到。

饮食习惯:缅甸人常用米粉、面条或炒饭作早点,也有喝咖啡、红茶和吃点心的。午餐和晚餐为正餐,以米饭为主食。菜肴特点为油多、带酸辣、味重。常用各种幼果、鲜菜嫩叶作小菜,蘸佐料吃。进餐时将米饭盛在盘子里,用手抓着吃。随着社会发展,用刀、叉、勺进食者逐渐增多。

服饰风俗:缅族的服饰与中国云南傣族相似,不论男女下身都穿筒裙,男裙称“笼基”,女裙称“特敏”。男上衣为无领对襟长袖短外衣,女上衣为斜襟短外衣。每逢重要场合,男人多戴缅式礼帽(缅语称“岗包”,用细藤编胚、以粉红或浅**纱巾裹扎而成)。

宗教风俗:缅甸佛教是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教)与中国的佛教(大众部,俗称大乘教)是同一宗教,不同教派。85%以上的缅甸人信仰佛教,且十分虔诚,每天早晚均要念经一次,每逢缅历初一、十五或斋戒日都要到寺庙朝拜、布施钱财、物品。

姓名风俗:缅甸人只有名字,没有姓,但要在名字前面加一冠称,以示性别、长幼和尊卑,对长辈或有地位的男人,名字前冠以”吴”(叔、伯之意),对晚辈则称“貌”(意为弟弟)。

扩展资料

前往缅甸的注意事项:

缅甸为佛教国家,视佛塔、寺庙为圣地。因此,任何人上至国家元首、外国贵宾,下至平民百姓,进入佛寺一律要赤脚(脱鞋、脱袜),否则就被视为对佛教不敬。

缅甸人忌讳抚摸小孩的头。小孩两手交叉胸前,是表示对大人的尊敬。

缅甸人时间概念比较强,每场活动前请提前或准时到场,千万不要迟到。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缅甸联邦共和国大使馆-缅甸风俗

缅甸各族人口排名如下:

1、缅族是缅甸的第一大民族,以缅甸语为母语,占缅甸总人口的65%。

2、克伦族是缅甸的第二大民族,人口占缅甸总人口的8%。

3、若开族人口占缅甸总人口的5%,主要居住在缅甸西部沿海的狭长地带。4、克耶族原本是一支缅甸山区少数民族,主要居在东南部的克耶邦。5、孟族是缅甸的第五大民族,人口约占缅甸总人口的28%。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据调查统计,全国有四十二个民族,135支系。但是主要有八大民族: 就是缅族、吉仁族、挥族、若开族、孟族、克钦族、钦族和克耶族。缅甸民族有三大语系:(一)藏缅语系、(二) 汶高棉语系、(三)汉泰语系。根据人类学家的鉴定,缅甸民族多属於蒙古人种,又都是从中国青藏高原先後进入缅甸的。

缅族 是缅甸的主体民族,占全过国入口的69%,属於蒙古人种藏缅语系缅语支。起源於中国西北蒙古高原边缘地区,西藏东北部和甘肃南部地区,是羌族的一个支系。在公元前缅族人逐渐向南迁移,大约在7世纪中叶,到缅甸中部叫栖定居,渐渐地散布到全缅各地。主要集居在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及三角洲。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缅甸独立后工业也有所发展。

吉仁族 是缅甸的第二大民族,占全国人口的84%,属於藏缅语系吉仁语支,也是从中国西北羌族分支出来的,南迁时迁徙路线可能是从怒江流域经缅甸东北部,最后定居於萨尔温江流域一带。吉仁族分两支。住在山区高原的叫山区吉仁;住在平原地区的叫平原吉仁。山区吉仁基本上是刀耕火种。商品交换形式,大都是以物易物。

吉仁族的宗教信仰:山区居民大多数信仰原始宗教,他们最信誉奉的是榕树神、家神和民族创始者神。平原吉仁多信佛教,迁居城市者和上层吉仁人多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吉仁族有自己的文学和艺术。每当夜晚群聚火地,弹出优美动听的琴声、唱出世代相传的民歌、故事、歌颂本民族的创始者、部落英雄、一切真善美的神鬼和动物。缅历10月1日是吉仁族的新年(基督教的吧吉仁人是以公历1月1日作为新年)。届时他们便把一年必需的粮食储藏起来,用一部分粮食酿酒和烹制各色美点佳肴聚餐。按民族习俗,聚餐时要先敬奉老人,长辈和老师,然后同亲友们开怀畅饮,欢度佳节。同时他们还要把去年亡故的亲人的屍体火化,将骨灰撒向天空,任其在风中四散飘落。43

拇族: 属於汉藏语系藏泰语支,占全国人口的8%。大多聚居在缅甸东北部的掸邦境内,其馀则散居和杂居在克钦邦、克耶邦、杰沙和缅甸的几个县境内。根据1947年2月彬弄会议的决议,掸族於1948年初建立自治邦,是缅甸最大的一个邦区。原本是以土司制度治邦。1962年缅甸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废除土司制度。

掸族人民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与缅族极为相似。全族95%的人信仰佛教。掸族人民勤劳善良,性格温柔。具有团结互助的精神。一家有难,全寨相帮是他们传统的民旅美德。掸族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掸族人民能歌善舞,孔雀舞是他们世代相传的民身间艺术精华。

若开族: 旧称阿拉干族,占全国人口的5%。属於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若开族居住於缅甸西南部沿海地区与(孟加拉国)毗邻。1973年正式建立若开族自治邦。若开族语言与缅族相似,除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之外,其余均信奉佛教。若开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基本上与缅族相同。赛船节是若开族人民的传统佳节,每年缅历的一、二月间(公历4、5月间)正是收获季节,也是若开人民一年一度的赛船节。

孟族: 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民族,属於蒙古人种,孟高棉语系,孟语支。先民从康藏高原迁徙西南沿湄公河上游南下,进入中南半岛,散居在中、越、柬、老、缅、交界的地方。它是在缅甸南部定居最早的一个民族。约占全国人口的28%。主要居住在德宁达依省的直通、吉卡米、丹老及伊洛瓦底江三角州。孟族有古老的文化,在基础建筑、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对缅甸文化有较大影响,他们在经济、生活、宗教信仰、衣食住行和婚丧礼仪等各方面基本上与缅族相同。日常社交活动中都使用缅语和缅文,但在孟族聚居区仍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保留本民族的传统和习 俗,以农业耕作为生。

克钦族: 是一个跨居缅、中、印三国边区的民族,约占全国人口的2。4% 。祖先源於中国青藏高原的羌族系,是藏缅语系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亲敦河上游和伊洛瓦底江上游。缅北克钦邦为聚居中心。古代缅王阿朗悉都出巡当地时受到景颇人民载歌载舞的迎送,当时对他们赐名为“克钦",意为想跳舞,现转意为能歌善舞的民族。克钦族豪爽开朗、待客如宾、疾恶如仇。客人来访时,必置酒款待。如受欺侮,则兵刃相见。生活习俗还保留着早期社会的残余形态,虽然有一部分克钦人改信基督教和佛教,但多数人仍信仰原始宗教,认为万物有灵,信神不信鬼,为了驱恶鬼、崇善鬼,就举行经常性的宗教活动和祭典。“木脑众歌节”就是克钦族的祭典盛会。

钦族: 属於藏缅语系钦语支。随著藏缅族的南迁,是较早到缅甸的农民族之一,占全国人口的2。3% 。大部分聚居在缅西部钦山山脉一带。也有散居在若开山脉的钦族。1947年召开彬弄会议之后,钦族在独立后,不建邦,改设特别区。1973年12月才开始改称自治邦。大部分还是处於刀耕火种的阶段。由於环境条件不同,钦族的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但都不同程度地保留著原始村社的特点。钦族人多数信仰原始宗教。英国占领后,少数人改信基督教,也有信奉佛教的。钦族各支系的习俗不尽相同,收种节是钦人共庆的新年。大约在公历l0月下旬举行。庆功节被华人称为“摆功德宴"。钦人一生至少做一次功德。节日期间,家家庭院都树立着竹柱子,以显耀主人家的富裕和功德的标记。庆功会主要是表彰为本民族、本部落和本村寨做出贡献,立过战功的集体和个人。男子后脑勺留长发。南部女子有纹脸的习俗。钦人热情好客,性格豪爽,男女老幼酷爱烟酒。

克耶族: 属藏缅语系吉仁语支。占全国人口的03%,是自治邦中最小的邦。他们和吉仁族是兄弟民族,也称他们为山区吉仁。主要居住在缅甸东部和东北部,自称克耶民旅。他们喜欢用儿茶染成红色上衣而得名。克耶以农耕为本,在山区基本上是刀耕火种,手工业较发达。早在13世纪就出现本民族的铁匠、铜匠和漆匠等手工业工匠,魏当肩袋行销缅泰,邦内所产的云漆是缅甸的精品。风俗习惯与吉仁族大致相间同。“克托博"是克耶族的新年,是主祭两神的节会,在每年的公历4月间举行,含有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意。

以上就是关于缅族傣族掸族孟族高棉族这些民族的民族服为什么这么像全部的内容,包括:缅族傣族掸族孟族高棉族这些民族的民族服为什么这么像、缅甸民族习俗、缅甸人的生活习惯、风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3428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