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气体是指什么气体

有毒气体是指什么气体,第1张

有毒有害气体分为两类:

①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 它是化学工业常遇 到的有毒气体。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②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 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 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氢等。

常见的工业毒气有以下几种:

氯气

性 质: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气体,比空气重

中毒途径:吸入、刺激眼睛

中毒症状:咳嗽、流泪、胸部疼痛、呼吸不畅,大量吸入引起窒息

污染来源:造纸厂或槽罐车泄漏、爆炸事故

氨 气

性质:无色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

中毒途径:吸入、刺激眼睛

中毒症状:流泪、咽痛、咳嗽、头痛、胸闷、气急、呕吐,严重时昏迷,导致死亡

污染来源:化肥厂或槽罐车泄漏、爆炸事故

二氧化硫

性质: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气体,比空气重

中毒途径:吸入、刺激眼睛

中毒症状:咳嗽、流泪、呼吸不畅。可导致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等,严重中毒会 窒息死亡

污染来源:焦炭厂事故、劣质煤燃烧

性质:无色易挥发液体,比空气重,其蒸气有特殊气味

中毒途径:吸入、刺激眼睛

中毒症状:吸入苯蒸气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昏迷抽搐、血压下降、呼吸衰竭

污染来源:轻工化工厂或槽罐车泄漏、爆炸事故

硫化氢

性质:无色有臭鸡蛋味气体,比空气重

中毒途径:吸入、有时可透过皮肤

中毒症状:怕光、流泪、咳嗽、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严重 中毒时出现昏 迷、呼吸麻痹而死

污染来源:化工厂事故、油气井喷

一氧化碳(俗称煤气)

性质: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略轻

中毒途径:吸入

中毒症状:头痛眩晕、耳鸣恶心、呼吸困难、瘕惫无力、嗜睡、昏迷、肢体瘫软,最 后导致死亡

污染来源:火灾或家庭生活用煤炉时缺氧燃烧

天然气

性质:无色有轻微臭味气体

中毒途径:吸入

中毒症状:头痛、呼吸困难、瘕惫无力、昏迷,最后导致死亡

污染来源:液化石油气罐、天然气管道泄漏或井喷

甲 醛

性质:无色极易挥发液体,其蒸气有刺激气味

中毒途径:吸入、刺激眼睛

中毒症状:流泪、咽痛、恶心、呕吐、咳嗽气喘

污染来源:房屋装修后从装修材料和黏合剂中挥发出来

农 药

性质:液体,通常用水配制后使用,易挥发,有特殊嗅味

中毒途径:吸入、刺激眼睛

中毒症状:视力模糊、胸闷、头痛,呼吸困难、出汗,严重时大小便失禁,昏迷

污染来源:农田使用后挥发到空气中

有害气体所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当大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人、动物、植物造成危害,对金属、材料、建筑物产生腐蚀和损坏,有害气体造成的环境效应如酸雨、温室效应等还会对生态系统、工农业生产和气候等产生影响。本节主要介绍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和植物生长的危害,至于有害气体的环境效应及其对生态系统、气候等的影响则在下一节中予以讨论。

63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是通过下述途径侵入人体造成危害的:①通过呼吸进入人体造成直接危害;②通过接触或刺激皮肤而进入人体;③附着在食物或溶解于水中,随饮食、饮水而进入人体;④溶入水体或降落到土壤中,通过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间接危害。其中又以前两种途径造成的危害最大。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首先是感官上受到影响,然后在生理上有反应,再进一步就出现急性危害的症状。主要的有害气体对人体危害的机理各有不同。

6311 二氧化硫的危害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不燃气体,具有强烈辛辣窒息性气味,对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尤其以有肺部慢性病和心脏病的老年人最易受危害。当二氧化硫与空气中颗粒物质共存时,其危害可增大3~4倍,所以空气质量标准中有采用二氧化硫浓度(10-6)与颗粒物质浓度(μg/m3)的乘积为标准的。表61列出了二氧化硫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般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年平均值大于004×10-6、日平均值大于011×10-6时即对人体产生危害。空气中二氧化硫多于03×10-6时,即可由味道尝出来,而多于3×10-6时则可由鼻子的刺激性臭味闻出来。

表61 二氧化硫浓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以燃煤造成的污染源所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和漂尘,在冬季无风或微风、有雾和出现逆温等不利于有害气体扩散和稀释的情况下,就会连续不断地蓄积起来,形成烟雾、笼罩在城市上空,持续数日不散,从而造成急性死亡事件。如果该地区地处盆地或有群山环绕,就更容易发生这种危害。英国伦敦在1952年12月5~9日、1956年1月3~6日、1957年及1962年12月5~10日发生的四次烟雾事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二氧化硫浓度分别为38、16、18和41mg/m3,漂尘浓度分别为446、325、24、28mg/m3,死亡人数分别为4000、1000、400、750人。造成伦敦烟雾事件的“主犯”是漂尘,“帮凶”是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水溶性化学物质,因而对水有浸润性,当二氧化硫进入呼吸道时,大部分为气管以上的部分腔壁所吸收,不会进入肺腔,但当漂尘共存时,二氧化硫就会吸附在漂尘上,随呼吸道进入肺腔深部,对肺泡造成损害,刺激支气管产生窄缩反应(痉挛),甚至使人窒息而死。它还能使慢性心肺疾病的患者症状恶化或死亡。

另外,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或氧化成硫酸雾,其危害更大,因为三氧化硫或硫酸雾可以直接进入肺的深部。据动物实验表明,硫酸雾引起的生理反应比二氧化硫气体强4~20倍。当二氧化硫浓度为8×10-6时,人尚能忍受,而硫酸雾的浓度不到08×10-6时,人就不能忍受,容易引起酸血症等病症。

除了上述急性危害以外,二氧化硫还造成对人体的许多慢性危害,主要表现在对呼吸道、肺部和心脏的影响上。据世界各国对以燃煤为主的大气污染区的调查资料,这些地区慢性上呼吸道炎症的发病率都明显高于清洁区。我国的调查资料也得出同样的结论。在重污染区慢性鼻炎和慢性咽炎的发病率比清洁区高3倍以上。

6312 一氧化碳的危害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一般城市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水平对植物及有关的微生物均无害,但对人类有害。一氧化碳对人和动物的危害是由于它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反应生成羧基血红素(HbCO):

环境地质与工程

使血液携带氧的能力降低而引起缺氧。实验证明,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亲合能力比与氧的亲合能力大200~300倍,当有一氧化碳存在时,就会降低血液的载氧能力,致使机体细胞得到的氧变少。另一方面,血红蛋白同一氧化碳的结合还会减弱氧合血红蛋白离解成血红蛋白和氧的过程,使血液中的氧不能提供给细胞。因此,即使血液中载有几倍于身体所需的氧,也可发生缺氧。其症状有头痛、眩晕等,同时使心脏过度疲劳,致使心血管工作困难,终至死亡。

一氧化碳对人体毒害程度的大小,取决于许多因素,如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接触一氧化碳的时间、呼吸的速度以及有无吸烟习惯等。一般来说,HbCO的浓度随一氧化碳浓度增加和接触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0×10-6时,有些人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影响,判断能力可能受到损害。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为15×10-6,接触8h后,便会产生有害影响。长时间接触30×10-6一氧化碳的冠心病或肺气肿患者,可以发现心脏脉管有变化。长时间接触200×10-6一氧化碳,就要引起头疼。受害者持续停留在有毒的大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在250×10-6时,就会导致受害者中毒死亡。长时间与600×10-6的一氧化碳接触可能会失去知觉,浓度再高将导致死亡。

6313 二氧化氮的危害

二氧化氮的危害在于它对人体具有生理刺激作用。二氧化氮是一种刺激性气体,它不易溶于水,但易于侵入肺部,破坏肺表面活性物质,使肺泡表面张力增大,吸引毛细血管内的水分向肺泡内移动,使肺泡浸漫于水中,从而产生肺水肿。二氧化氮不仅对肺组织有强烈的影响,削弱肺的功能,而且对心脏、肝脏、肾脏和造血组织等都有影响,并与支气管哮喘病的发病也有密切关系。一般城市空气中的二氧化氮浓度就能引起急性呼吸道病变。试验表明,在二氧化氮每天浓度为0063~0083×10-6的条件下,经六个月后儿童的支气管炎发病率就会增加。

6314 光化学烟雾的危害

光化学烟雾常常发生在白天,来势迅猛,受侵害的多为户外活动的人员。受害者主要症状有流泪、眼睛刺痛、口渴、声音嘶哑、咳嗽、呼吸困难、眩晕、头痛、手足麻木和全身疲倦,重者还出现意识障碍。检诊时可见微热、面部潮红、脉搏加快、心跳亢进、咽红、声门水肿等。一般经数小时、大部分在24 h内恢复。但声门水肿、全身疲倦需要有更长时间的恢复。

造成这些危害的因素是光化学烟雾中的氧化剂。氧化剂是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阳光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复杂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主要是臭氧,也包括过氧化物、氢过氧化物和过氧硝酸盐、醛、过氧乙酰硝酸脂等。当光化学烟雾产生时大气中的臭氧浓度大致在015×10-6左右。不同浓度的臭氧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的影响,详见表62。除臭氧外,光化学烟雾中的醛、过氧乙酰硝酸脂等污染物都作为氧化剂而对人体具有刺激和强氧化作用。实际上,光化学烟雾对人体的危害是以上几种污染物共同作用的结果。

表62 臭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健康还有远期危害。由于臭氧等氧化剂损伤机体膜(包括各种器官组织和细胞膜),使膜中的脂肪酸被氧化,导致膜的结构变形或破坏,进而损伤细胞里的线粒体、核仁和溶酶体,并释放出一种老化色素,使心脏功能衰退,从而促使机体提前衰老。

632 对植物及其他物体的危害

有害气体对植物的危害通常是经叶背的气孔进入植物体,然后逐渐扩散到海绵组织,破坏叶绿素,阻碍各种代谢机能,抑制植物的生长。可分为 ①急性危害——短时间内造成的危害,使作物产量显著下降;②慢性危害;③不可见危害——只造成生理上的障碍,也影响植物的生长,但外观上看不出来。

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二氧化硫的浓度和接触时间,也与大气的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关系。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温度高、湿度大,对植物的危害也会严重些。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达到(02~03)×10-6并持续一定时间时,有些敏感植物可能受到危害。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危害详见表63。

表63 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

氮氧化物在浓度比较高时才会对植物发生影响和危害,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对植物的影响详见表64。

表64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对植物的影响

光化学烟雾中的氧化剂如臭氧和过氧乙酰硝酸酯都能使植物受到伤害,一般以臭氧作为氧化剂的代表,它对植物的影响见表65。

二氧化硫的腐蚀性较大,对材料的影响很普遍。软钢板在012×10-6的二氧化硫中腐蚀一年失重约16%;二氧化硫能使空气中动力线硬化和拉索钢绳的使用寿命缩短,它要求电气接点不得不采用像金一类耐腐蚀的贵金属。它还能使皮革失去强度,建筑材料退色,可使油漆的干燥时间延长。二氧化硫可使石灰岩与硫酸作用变成易溶解的硫酸盐,使塑像和艺术品毁坏。位于大同市西郊的云冈石窟,受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由石窟前经过的运煤车辆造成的大量降尘的严重侵害,煤尘附着在石雕表面,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和吸附性,为二氧化硫在石雕表面的凝结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加速了石雕的风化。

表65 臭氧对植物的影响

大气中存在氮氧化物时,可使某些纺织品退色、强度降低。臭氧对纺织品和合成橡胶能引起严重损害,在臭氧浓度为002×10-6的情况下,压力为100%的合成橡胶轮胎,放置60min后,轮胎就可能引起破裂。

633 空气污染事件

有害气体的污染水平很高时,往往发生空气污染事件,在此期间内死亡人数远远高于该地区平时的死亡人数。例如,18世纪末英国产业革命后,因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使用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于1873、1880和1892年曾在伦敦发生3次由于燃煤造成的烟雾事件,主要是由于燃煤产生的大量烟尘及二氧化硫的危害,死亡2800余人;1905年在英国格拉斯哥又发生一次烟雾事件,死亡1063人。20世纪以来,曾发生过几次重大的空气污染事件(表66),它们有以下主要特征:①在逆温层和低风速情况下,空气几乎处于停滞状态;②以二氧化硫和烟尘为主要污染物;③污染水平达到高峰时死亡率增大;④已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患者的死亡人数增加,且年岁越大,过度死亡越多;⑤持续5~7d。

表66 几次重大的污染事件

近年来空气污染事件仍时有发生。1997年9月下旬发生在东南亚地区的烟雾持续了4~5个月。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等地烧荒垦地加上该地区遭遇了150a以来最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前者除了本身产生烟雾外,还引发森林大火,后者造成干旱无雨,推波助澜,不仅使大火长期不能熄灭,而且大火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大,据卫星照片,被烧毁的森林在(60~80)×104hm2之间,同时一些热带雨林地下的泥煤已开始着火燃烧。燃烧产生的烟尘和其他有害气体冲向空中,快速扩散到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全境,并波及到邻近的泰国、新加坡、文莱、菲律宾等国家。这次烟雾事件使东南亚国家能见度降低,最严重的苏门答腊岛能见度只有几十米,城市交通几乎瘫痪;烟雾中的微粒使人们受到严重的影响,口罩成为抢手货;发生多起空中、海上和陆上交通事故,其中最严重的有造成234人死亡的恶性空难事故和在马六甲海峡的货轮相撞事故;导致东南亚国家大量直接经济损失,森林加工、旅游业、制造业、种植业、交通运输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有害气体是指对人和生态环境有害的气体和蒸气。基本简介空气中常见有害气体:CO、NO2、SO2 、NH3 、H2 甲烷(瓦斯)有毒气体TWA STEL IDLH MAC甲醛 (CH2O)25 -- 350 -- 30氨气 (NH3) 25 35 500 30一氧化碳(CO) 25 -- 1500 30氯气 (Cl2) 05 1 30

井下有毒气体指井下由煤岩体涌出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气体的通称。生产中常遇到的有害气体有:

1、沼气、二氧化碳、氢气。氢气无色、无味、无毒,氢气能自燃,其点燃温度比沼气低100-200℃。

2、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人体血液中血红素的亲合力比氧大250-300倍,一旦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会造成人体窒息。

3、二氧化氮或氮的氧化物。二氧化氮是一种褐红色的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易溶于水。

4、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硫化氢无色、微甜、有浓烈的臭鸡蛋气味,当空气中浓度达到00001%即可嗅到,但当浓度较高时,因嗅觉神经中毒麻痹,无法察觉。二氧化硫无色、有强烈的硫磺气味及酸味,空气中浓度达到00005%即可嗅到。

硫化氢

11物化性质

(1)分子式:H2S

(2)分子量:3406

(3)外观与性状:无色、有恶臭的气体

(4)相对密度:113(空气=1)

(5)熔点:-855℃

(6)沸点:-604℃

(7)溶解性:溶于水,溶于乙醇

(8)爆炸极限40~460%

12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经皮肤吸收

(2)健康危害: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乏力、意识模糊等。部分患者会有心肌损害。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

13防护措施:

(1)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排风和全面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2)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正压式自给式呼吸器。

(3)眼睛防护:戴化学防护眼睛。

(4)防护服:穿防静电服。

(5)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6)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沐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14急救方式:

(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彻底冲洗、就医。

(2)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并休息。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吸氧、就医。

15泄漏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防护服。切断气源,喷水稀释、溶解,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残余或漏出气体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或是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装止回装置以防溶液回流。

一氧化碳

21理化特性

(1)分子式:CO

(2)分子量:2801

(3)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的气体

(4)相对密度:0967(空气=1)

(5)熔点:-1991℃

(6)沸点:-1914℃

(7)溶解性:在水中的溶解度低,但易被氨水吸收

(8)爆炸极限:125~742%

22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

(2)健康危害: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由于CO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远强于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进而使能与氧气结合的血红蛋白数量急剧减少,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

23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自吸过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2)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睛。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3)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4)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验。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24急救措施

(1)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2)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25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氨气

31理化特性:

(1)分子式:NH3

(2)分子量:17031

(3)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味

(4)相对密度:06(空气=1)

(5)熔点:-777℃

(6)沸点:-335℃

(7)溶解性:极易溶于水

(8)爆炸极限:15~28%

32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经皮肤吸收

(2)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氨还是一种碱性物质,它对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可以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浓度过高时除腐蚀作用外,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

(3)中毒表现

①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喉痛、发音嘶哑。氨进入气管、支气管会引起咳嗽、咯痰、痰内有血。严重时可咯血及肺水肿,呼吸困难、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双肺布满大、中水泡音。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②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③急性轻度中毒: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胸闷及轻度头痛,头晕、乏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

④急性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呼吸困难,有时痰中带血丝,轻度发绀,眼结膜充血明显,喉水肿,肺部有干湿性哕音。

⑤急性重度中毒:剧咳,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呼吸困难,喉水肿进一步加重,明显发绀,或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较重的气胸和纵隔气肿等。

⑥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吸入高浓度的氨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可诱发惊厥、抽搐、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个别病人吸入极浓的氨气可发生呼吸心跳停止。

(4)皮肤和眼睛接触的危害表现

①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急性轻度中毒:流泪、畏光、视物模糊、眼结膜充血。

②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

③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轻度病例一般会缓解,严重病例可能会长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永久性混浊、眼睛膨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

33急救方式

(1)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立即就医。

(3)皮肤接触:先用清水或2%的食醋液冲洗,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若皮肤局部出现红肿、水泡,可用2%的食醋液冲洗。

(4)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若鼻粘膜受到强烈的刺激,可滴入1%的麻黄素溶液,重者应吸入糜蛋白酶。

(5)当发现有氨水吸入中毒者,应让他迅速离开现场,并脱去被氨水污染的衣、裤,尽快去医院,以免发生意外。

34泄露处置

氨对人体生理的影响氨无色具有强烈的刺激臭味,对人体有较大的毒性。氨气慢性中毒会引起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病,急性氨中毒反映在咳嗽不止、憋气等。

(1)少量泄漏。

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防止吸入蒸气,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处置人员应使用呼吸器。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

(2)大量泄漏。

疏散场所内所有未防护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泄漏处置人员应穿上全封闭重型防化服,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后,用喷雾水流对泄漏区域进行稀释。通过水枪的稀释,使现场的氨气渐渐散去,利用无火花工具对泄漏点进行封堵。

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进入阴沟和排水道,增强通风。场所内禁止吸烟和明火。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堵漏或翻转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氨漏出。要喷雾状水,以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受限空间。清洗以后,在储存和再使用前要将所有的保护性服装和设备洗消。

所谓有毒或有害气体,指的是被人体吸入后使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出现紊乱,即中毒现象的气体。常见有毒有害气体按其毒害性质和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刺激性气体

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此类气体一般虽不能直接导致人中毒死亡,但也会逐渐性的影响人的健康,甚至会在当时就导致人体的不适感。长时间吸入,也会导致死亡(如光气)。

第二类,窒息性气体

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氢等。此类气体对人体的危害较大,能在短时间内使人缺氧窒息、导致死亡,危害较大。

那么常见的有害气体有哪些呢,从哪里产生的,具体有什么危害呢?耐戈友反光服将一一为您解

第一,刺激性气体类,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光气等。

1、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含硫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产物,在金属矿物的焙烧、毛和丝的漂白、化学纸浆和制酸等生产过程亦有含二氧化硫的废气排出。二氧化硫是无色、有硫酸味的强刺激性气体,易溶于水,与水蒸汽接触生成流酸,对眼睛、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可引起喉咙和支气管发炎,呼吸麻痹,严重时引起肺水肿。它是一种活性毒物,在空气中可以氧化成三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其毒性要比二氧化硫大10倍。二氧化硫对呼吸器官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使鼻、咽喉和支气管发炎。当空气中SO2浓度达00005%时,嗅觉器官就能闻到刺激味;达0002%时,有强烈的刺激,可引起头痛和喉痛;达005%时,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水肿,短时间内即可造成死亡。我国二氧化硫安全卫生标准为15mg/m3。

2、氨氧化物,主要来源于燃料的燃烧及化工、电镀等生产过程。NO2是棕红色气体,对呼吸器官有强烈刺激,能引起急性哮喘病,实验证明,NO2会迅速破坏肺细胞,可能是肺气肿和肺瘤的病因之一。NO2浓度在1~3ppm时,可闻到臭味;浓度为13ppm时,眼鼻有急性刺激感;浓度在16.9ppm条件下,呼吸10min,会使肺活量减少,肺部气流阻力提高。

3、职业性急性光气,光气中毒是在生产环境中吸入光气引起的以急性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光气生产中,氯代烃高温燃烧中,光气进行有机合成,制造染料、农、医等生产中均可接触到光气。生产环境光气浓度在20~30mg/立方米时,可发生急性中毒,100~300mg/立方米,接触10~15min可致严重中毒或死亡。临床主要引起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重者引起支气管痉挛,化学性炎症、肺水肿、窒息等。急性中毒治愈后,一般无后遗症,重度病例可留有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或体征。

刺激性气体具体的危害: 这些气体多具有腐蚀性,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可造成急性中毒。刺激性气体对机体的毒作用的共同特点,是对眼、呼吸道粘膜及皮肤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一般以局部损害为主,但也可引起全身反应。“三酸”蒸气既可刺激呼吸道粘膜,也可引起皮肤烧伤;长期接触低浓度酸雾,还可刺激牙齿,引起牙齿酸蚀症。氯、氨、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水溶性大,遇到湿润部位即易引起损害作用。如吸入这些气体后,在上呼吸道粘膜溶解,直接刺激粘膜,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和分泌增加,产生化学性炎症反应,出现流涕、喉痒、呛咳等症状。氮氧化物、光气等水溶性小,它们通过上呼吸道粘膜时,很少引起水解作用,故粘膜刺激作用轻微;但可继续深入支气管和肺泡,逐渐与粘膜上的水分起作用,对肺组织产生较强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严重时出现肺水肿。

关于预防:杜绝意外事故,防止跑、冒、滴、漏,并作好废气回收及综合利用。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化和管道化采用自动控制技术,自动调节以维持正常操作条件,防止事故发生;提高设备的密闭性,防止金属设备腐蚀破裂;根据生产工艺特点选用合适的通风方法。加强个人防护,大量接触酸、碱等腐蚀性液体毒物时,应穿戴耐腐蚀的防护用具,如聚氯乙烯、橡皮制品、橡皮手套、防护眼镜、防护胶鞋等;戴防毒口罩或防护面具;涂皮肤防护油膏。加强健康监护,做好岗前及定期体检,发现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肤病或皮肤暴露部位有湿疹等疾患、眼及鼻、咽喉、气管等呼吸道慢性疾患、肺结核以及心脏病患者,不应做接触刺激性气体的工作。

第二、窒息性气体类,主要包括一氧化碳、硫化氢(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等。

1、一氧化碳,这是最常见的窒息性气体,每年都有很多人因吸入一氧化碳而死亡。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能均匀散布于空气中,微溶于水,一般化学性不活泼,但浓度在13~75%时能引起爆炸。一氧化碳多数属于工业炉、内燃机等设备不完全燃烧时的产物,也有来自煤气设备的渗漏。其毒性大,与人体血红素的亲和力大于氧与人体血红素的亲和力的250~300倍。人体吸入含一氧化碳的空气后,一氧化碳很快与血红素结合而大大降低雪红素吸收氧的能力,使人体各部分组织和细胞产生缺氧,引起窒息和血液中毒,严重时造成死亡。当空气中CO浓度达04%时,人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失去知觉,若抢救不及时就会中毒死亡。

由于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能均匀地和空气混合,不易被人发觉,因此必须注意防备。我国一氧化碳安全卫生标准为30mg/m3。

2、硫化氢,这是一种无色有明显的臭鸡蛋气味的可燃气体。可溶于水、乙醇、汽油、煤油、原油、自燃点246℃,爆炸极限:43%~46%。硫化氢燃烧时呈蓝色火焰并产生二氧化硫,硫化氢与空气混合达爆炸范围可引起强烈爆炸。

硫化氢由硫化铁稀硫酸或盐酸反应制得或通过氢与硫蒸气反应制取,硫化氢很少用于生产,一般作为化学反应过程中,如含硫石油开采和提炼、粘胶人造纤维、合成橡胶、染料、鞣革,以及制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可作为分析试剂,农业上可作为消毒剂);它也可在含硫的有机物发酵腐败 期间释放出来,本文所列举的急性中毒事故多是后种情况,也常在矿井、气井和下水道中遇到硫化氢。

硫化氢是强烈的刺激神经的毒物,可引起窒息,即使低浓度硫化氢对眼和呼吸道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低浓度时可因其明显的臭蛋气味而被察觉,然而持续接触使嗅觉变得迟钝,高浓度硫化氢能使嗅觉迅速麻木。国家规定卫生标准为10mg/m3。

中毒症状:轻度中毒时,眼睛出现畏光、流泪、眼刺痛,还可有眼睑痉挛、视力模糊症状;鼻咽部灼热感、咳嗽、胸闷、恶心、呕吐、壮举晕、头痛可持续几小时,乏力,腿部有疼痛感觉。中度中毒时,意识模糊,可有几分钟失去知觉,但无呼吸困难。严重中毒时,人不知不觉进入深度昏迷,伴有呼吸困难、气促、脸呈灰色紫绀直至呼吸困难缓解,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强直性痉挛。大量吸入硫化氢立即产生缺氧,可发生“电击样”中毒,引起肺部损害,导致窒息死亡。

有毒气体的防御措施:应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密闭、通风和排毒。生产过程应密闭化,在可能逸出硫化氢的场所安全排风通风设备,应纳入经常性卫生监督,应监测生产环境空气中H2S浓度。不得已进入含有H2S的局部空间操作设备或处理下水道时,应事先进行局部通风换气净化空气,并测定H2S浓度,在工作过程中经常测定H2S浓度,决不可凭嗅觉检测是否有H2S的存在。对业经测得有H2S的场所,应加强人身防护,工人进入时应戴氧气呼吸器或有灰色色标滤毒罐的防毒面具,必须有责任心强的工人在外监护。在下水道或清理污水池时工人应戴化学防护镜。加强密闭、通风,严格安全操作规章,加强宣传教育,普及急救和预防知识,做好岗前及定期体检的健康监护工作。

在贮存或使用硫化氢场所,应禁止吸烟和明火,电器设备应是防爆型。运输过程中钢瓶应固定,并贴“有毒压缩气体”标志,储藏应在防风雨日晒的密闭室内。含硫化氢的废气处理,排放应遵守环境保护法。

最后,不管是在,还是在家中,都要时时刻刻注意防范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养成一些诸如“先关气,再关火”的好习惯,学习关于有害气体防护的基础知识,保障自己和家人、同事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小贴士:不在化工厂区停留、玩耍;

以上就是关于有毒气体是指什么气体全部的内容,包括:有毒气体是指什么气体、工业上常见的有毒气体有哪些、有害气体的危害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3419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