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迁怒不贰过翻译

不迁怒不贰过翻译,第1张

“不迁怒,不贰过”的翻译:不迁怒他人,不会再犯同样的过错。“不迁怒,不贰过”出自《论语·雍也篇》,原文为:有颜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在这句话中,孔子对其得意门生颜回表示赞赏,也表现出孔子对君子德行的极高要求。

不迁怒不贰过的原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①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②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③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41岁。④亡:同“无”。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不迁怒,不贰过”意思是不会把愤怒发泄在别人身上,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出处:《论语雍也》:“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孔子回答:“我有叫颜回的学生爱好学习,他从来都不把自己的怒气转移到别人的身上,不重复犯同样的过错。但他不幸早死,颜回死了,我就没听说有好学的人了。”

“不迁怒,不贰过”赏析

“不迁怒,不贰过”,可以说是一个人难以企及的修养。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不让火气继续冒上去。不贰过,就是知错就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这更是难上加难。

人们总说吃一堑,长一智,可是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的人少吗?看似简单很容易做到的一句话,可是仔细想一想,我们真的人人能做到吗?即不会把愤怒发泄在别人身上,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鲁哀公问孔子,您的弟子中,谁比较好学呢?孔子说,以前有个叫颜回的,不迁怒,不贰过,可惜不幸短命去世了。现在就没有了,没有什么好学的人了。

“不迁怒”,是为什么事发怒,就对什么事发怒,不把那怒气撒到别的地方,或别的人身上去。

“不贰过”,就是同样的错不犯第二遍。这个,也是千难万难,因为我们总是会犯同样的错误。错误,几乎是一种“基因”,我们错了,知道了,提醒自己,下次别犯哦!到下次的时候,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已经又犯了。

学习,不是学知识,而是学“学习学”,学性情之学,学正心养性,学习怎么学习、怎么进步、怎么巩固、怎么持续改善,这才是真好学、真会学。

️❤️赋能王解读️❤️

大家早上好。

日更演讲,成就梦想!

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

越付出,越富有!

今天我们再来探讨什么是好学。

还记得前两天吗?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孔子说自己是一个好学的典范,比起别人的忠和信来,自己是最好学的。

今天借了一段对话,他说明他的三千弟子之中只有一个人好学,其他人都够不上好学。

他为什么这么说呢?好学到底有什么标准呢?我们来先看原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在这里,大家记住:亡念无,不是死亡的亡,而是没有的无。

也就是说,鲁哀公作为鲁国的国君来讨教孔子说,您看您的学生之中,哪一个能够真正继承您的学问,最好学的是谁呀?

孔老夫子说,只有颜回。

他认为能够继承道统学问的是颜回,他不一定有帝王之才,却有师道风范,而冉雍有君道之才。

颜回足以为人师的学问德业在哪里呢?就体现在六个字上:不迁怒,不贰过。

但是不幸短命死矣,可惜已经死了,现在就没有了,再也找不到第二个颜回了,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好学的人了。

通过这段话,大家能够体会出什么所谓的学问,并不专指是文学知识。

文学知识只是极为狭窄的一面。真正的学问,好学,其实它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我们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别人等等。

如何不重复犯错误这六个字,可以这样说,我们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做不到。孔子老夫子也认为,除了颜回以外,3000弟子中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了。

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来说说,不迁怒。

所谓的不迁怒,就是我们对什么事发怒就对什么事发怒,不要把怒气发到别的地方或者别的人身上去。

比如说我们发怒生气,把手里拿着的杯子摔了,如果并不是因为杯子的事发怒,这就是迁怒于杯子。写不出方案来,恨不得把电脑砸了,可是这关电脑什么事儿,这也是迁怒于电脑。

大家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

有的人在单位里受了经理的气,经理批评了自己,觉得委屈。可是没有办法,因为经理位高权重,你要是反驳了,可能会招致更大的批评,而且后来有小鞋穿等等,因此就忍啦,但心里并不服气。

回到家就把情绪带到家里来了,结果对孩子就没好脸色,看孩子稍微有一点错,气就来了,把孩子批评一顿,这孩子受了气也是没辙,看到家里的猫,挺生气,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就踢了一脚。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撞到了路边的单位经理,出了交通事故。

这就是比较有名的踢猫效应,我就大体上说,这个意思并不一定真的是故事这么讲的。

就是因为自己的一点气,忍不住迁怒于别人,迁怒于别的事儿,结果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后造成了不可收拾的后果。

大家还记得前几年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吗?叫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说的就是这个事儿。

可见,如果控制不了情绪,会发生多大的问题。

说到这里,大家记住:君子任道,小人任情。

什么意思啊?

就是君子,有修养的人,有道德的人,他会按照道理来处理人和事,不因自己的情绪而变化,不被情绪左右。

有的人会心情好的时候啥都行,心情不好了,就随便找人发泄,谁碰上谁倒霉。这就是不能控制情绪的反应,说一个人能不能控制情绪,也反映了他的道德品质和修养。

张居正是帝师,就是皇帝的老师。他在辅导皇小皇帝的时候,皇帝也是从小孩长起来的嘛,就特别强调,要不迁怒。

大家想一想当皇帝的,如果不讲道理,而随便意气用事,拿人出气的话,那是不是很糟糕啊?会有人掉脑袋的!

所以位高权重的人,不迁怒三个字就特别重要,应该写个条幅挂在墙上。

说到这里给大家讲两个故事,最能说明问题了。

都是关于国王或者皇帝的故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有一个首相叫俾斯麦。他与国王威廉一世是有名的搭档。

德国当时会强盛,不单是因为俾斯麦这个首相厉害,而且因为是有一个宽容大度的好皇帝。

威廉一世回到后宫经常气得乱砸东西摔茶杯,有时连一些贵重的器皿也都会砸坏。皇后问他:你又受了俾斯麦那个老头子的气啊?

威廉一世说:对呀!

皇后说:你为什么老是受他的气?

威廉一世说:你不懂,他是首相,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下面许多的人的气,他都要受着。他受了气,往哪里出啊?只好往我身上出。

我当皇帝的又往哪里出呢?只好摔茶杯了,所以他才能够成功,所以德国在那个时候才能够那么强盛。

大家觉得皇帝好当吗?

当个好皇帝难,你以为你说了就一言九鼎,说了就算吗?很多大臣是反对的,不是你说了就算,那怎么办啊?皇帝也有情绪啊,有情绪时,自己摔个杯子就算了呢,还是迁怒于人呢?

咱再讲第二个故事也是非常有名。

朱元璋大家都知道,出身贫穷,当过和尚,要过饭后来,坐拥天下,有大明200多年江山。

他有一位好的皇后,叫马皇后,咱先讲一个故事。

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有一天在后宫与皇后谈笑,两个人谈得高兴,朱元璋的突然拍了一下大腿,高兴地跳起来说,想不到我朱元璋也会当皇帝,手舞足蹈,又露出了他寒微时的那种样子,这是非常失态的。当时两个太监还在身边,他没有注意到。

一会儿朱元璋出去了,马皇后立即对那两个太监说:皇帝马上就要回来,你们俩一个装哑巴一个装聋子,否则你们两个人都会没有命,记住了吗?

果然朱元璋在外面一想:不对劲儿,刚才失态了,将来要被那两个太监传出去,那还了得,多丢人。

于是朱元璋回到后宫,这一问,两个太监一个是哑巴不会说,一个是聋子没听见。就是一个看见了不会说话,一个根本就没听着。

所以这两个人这才保住了性命,否则这两个人头岂不是掉下来了。所以说,马皇后也是历史上一个非常有名的好皇后。

这其实就讲到人生的修养,一点事情不高兴要发到别人身上,不能反省自讼,尤其是做***的要特别注意。

普通人还好说,最多摔个杯子,但是大人物,你的位置越高的,权力越大越可怕。

《中庸》讲过,致中和。就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喜怒哀乐的情绪没有表露出来,这叫做中。表露出来但合干法度,这叫做和。)

就是好学的最高标准,不是知识之学而是性情之学。

正心养性学知识,谁都会!但能控制情绪那不得了。你像我们现在比较流行的非暴力沟通,说白了还不就是这个事儿吗?它有具体方法论,有4步,写了一本书,很多人学来学去好像学会了。

举个例子,我们有一个日更写作群有一个战友,有一次就讨论这个非暴力沟通。

结果他就生气了,你们爱听不听,我说怎么那么就难听,就这个情绪。自己天天标榜着我是非暴力沟通,但真正到了时候,也非暴力不起来了,这也就是我们普通人太难控制情绪了,太难不迁怒了。

所以不迁怒,是非常非常难的,是能够看出一个人他的道德品质修养的。

再来说说第二个,叫不贰过。

就是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遍,这个难不难啊?太难了。

举个例子,我们多少人说我戒烟,到底戒了吗?大部分人没有戒,还想抽烟。也有戒的啊,比如说我就戒了。

能戒烟的人不简单,你控制欲望,但是我们能不能做到有什么错误就不再犯第二遍,太难了。

我们总会犯同样的错误,本来说好的,你看错了,赶紧提醒自己,下次千万别犯了,到时候该咋办还咋办,没来得及反应又犯了,这其实就是一种自然的反应。

大家想一想,如果一个人能够不贰过,那是什么概念,不得了啦,用不了几个月就没有错了。

再比如说写字。我写这个一,就是一字。

看起来很简单,起笔行笔收笔,稍微起笔要顿一顿,行笔要快速均匀,收笔要顿一顿,要斜上角一点,看起来简单嘛!

真正做起来你会发现那不是那个事儿,那我再写一次就能完全改变了吗?

不会的,要经过无数次才会越写越好,想做到不贰过太难了。

刚才举这个例子可能不是很恰当,但是呢,很形象,大家说是不是啊?

但是要是能做到,那就是圣人。

所以说在孔门里面,有这么个说法,就是孔子肯定是个圣人了,那他的3000弟子之中后来又有很多,但其实真正被认可的只有一个圣人,就是颜回,它是与孔子并列的圣人。

可惜颜回死的早,据说颜回13岁的时候就跟着孔子了。朱熹说,他到29岁头发就全白了,32岁就死了。应了一句话,叫天妒英才。

如果说他也能像孔子73,孟子84,他得有多厉害,那就不得了啦。

咱再来说一说怨天尤人。

其实就是迁怒的一个常见的例子。

就是一个人到了困难的时候,就会怨天,这是很普通的。说到怨天,就像韩愈所说的一样,一个人"人穷困则呼天,痛极则呼父母",这是自然现象。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离骚也有一个评论说: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这里的穷,并不是指没有钱了才叫穷,一切事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也叫做穷,此时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天啊。

身上受了什么难以忍受的痛苦往往就会脱口而出:我的妈呀!

这是一种自然的反应。人到无可奈何的时候,心理上就会逃避现实,认为这是上天给我的不幸。

有人就是埋怨别人,反正是我没有错,古时平民文学中有一首诗说:

做天难做四月天,

蚕要温和麦要寒,

行人望晴农望雨,

蚕桑娘子望阴天。

说的意思就是做老天都没那么好做,有的人希望晴天,有的人希望雨天,何况做人呢。

所以一个人,为朋友效力,受人埋怨是难免的,尤其是做领导的人,受人非议更是必然。

所以老子才会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句话也是包含了要我们效法天地广大包容的气度。

咱再说回来不贰过。

❤️ 在组织管理上,也要追求做到组织的不贰过,就是有一个人犯过的错,让大家都知道,所有人都不要再犯了,那组织进步就飞快,这也就是经济管理的持续改善的精神和方法。

所以组织上,要鼓励人暴露错误,而不是惩罚错误,错误暴露出来才能不贰过,有了小错,大家注意了,就会避免发生大的过错。

如果小的错不敢说,说了被批判,就藏起来,藏着掖着。但是错就是错,等到真正出大错的时候就晚啦。

所以说,对于我们来讲,先暴露一点小错误,也不是什么太坏的事情。

这就像我们说一个人平时常感个冒发个烧,一般他不会得大病。而平常身体从来都很,好像钢铁一样的人,结果最后往往一病病倒了,也是这个原因。没有抵抗力呀,这就是另外的一个事啦。

那我们再来说一下,学习不是学知识,是学什么?李笑来老师说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第一个学习是动词,第二个学习是名词,第三个学习是动词,记住我们要学习学习的方法再去学习。

而在这里也是我们学什么?

要学性情,学正心养性,学习怎么进步,怎么巩固,怎么持续改善,这才是真正的好学。

好学不是那么容易,不是谁都达到好学的标准。

当然像孔子说的这个好学的标准也太高了,只有他和他的弟子颜回才能达到,别人都称不上好学。说实话有点伤人心,不过没关系,老夫子就是老夫子,他说话就是权威,那我们可以向他来学习。

今天内容比较多,讲的也比较high,可能要超时几分钟,我希望大家能够耐心停下来,马上也就结束了。

如何来进行现实应用呢?

对于我们战友们来讲,第一个记住,不迁怒。就是要努力修养自己的身心,少去乱发脾气,少去怪罪于人,着重提升品质修养。

我们这里面大部分都是当妈妈的,或者是当妻子的,尽量的要中和。少在老公、在孩子面前因为一点事发脾气,这样会影响家庭稳定的,你的脾气好了,这个家就好了。

第二个,就是不贰过。

所谓的不贰过很难做到。但是我们可以尽量做,也就是说,我们每次犯了错误以后要复盘要反思,要认真对待。当我们能够真正对待的时候,认识到了,可能真的就不大会再犯了。

做不到像颜回这样不犯第二次,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反复多次一点点改进,最后让许多错误避免,让我们越来越完美。

最后我再说一下,就是前两天曾经说孔子好学的时候,华杉总结了四个好学的标准:

第一,志有定向。就是我们要有目标,有方向。

第二,知行合一。知道就要做到,知而不行是为不知。

第三,要有日日不断之功。既然要学习,我们就不要间断,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的你很难去持续得到成果,因为你一旦放弃了它就会放弃了。

第四,温故而知新。学东西,不要为了学而学,我想知道很多东西,但你知道了以后不温习有啥用呢。也把它掌握了再学新的就很好,像我们盖楼一层一层的,万丈高楼平地起,打扎实基础,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上台阶儿。

那四个标准加上这两个标准,不迁怒、不贰过,那我们就真的是好学啦。

还是那句话,孔老夫子如果在今天就会感叹,我们演讲家战友太厉害了,都可以称得上是好学啦。

好的,不能超太多,就这些,感谢大家的聆听。

明天早晨六点半,我们继续解读下一章。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翻译:公西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他八十斛。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这几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第三章。

原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

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

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

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41岁。

亡:同“无”。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论语·雍也篇是《论语》中的一个章节,共包括30章,该篇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不迁怒、不贰过、不伐善、不施劳”的意思是:不要把自己的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不要第二次犯相同的错误,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不要表白自己的功劳。

不迁怒、不贰过:同一个坑,不会跳两次自己跳了两次的坑,怨不了别人。

不伐善、不施劳: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指做人要谦虚、谨慎。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颜渊、季 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 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 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扩展资料

《论语》艺术成就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的表现之一为克己复礼,有所不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欲施做答,欲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取舍,施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用好心坏心来说,要防止好心办坏事,就要慎施。)答司马牛“仁者其言也讱”。

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牛则答以细目。又如,”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论语

“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就是你自己心情不好,不要拿不相干的人当出气筒。不贰过,就是知错就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就是你自己心情不好,不要拿不相干的人当出气筒。不贰过,就是知错就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是孔子说的一句话,即当我有了怒气的时候,不让这个怒气登高,不会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扩展资料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遵循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为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国,这时周王朝的统治权力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出现了“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

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摧残。这些共同构成了孔子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条件,“仁”与“礼”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以上就是关于不迁怒不贰过翻译全部的内容,包括:不迁怒不贰过翻译、“不迁怒,不贰过。"是什么意思、6.3不迁怒,不贰过——论语解读之颜回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3311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