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意义


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其他分配方式有: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分配;福利性分配;

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分配制度?

①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②是由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决定

 ③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  

 这就要求在初级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只有 坚持效率优先,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才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如果在分配中搞平均主义,只能导致普遍贫困。同时,又要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政策,鼓励先富带动后富,适当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才能缓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收入分配制度是随着我国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而逐步建立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因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具体体现为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前者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排除了个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来无偿地占有他人劳动成果每一个劳动者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劳动,社会则根据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收入分配后者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当生产力水平还没有达到高度发达的程度,社会产品还没有极大丰富,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人们还不能做到不计报酬地为社会提供劳动,这决定了社会还不具备实行按需分配的条件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存在着差别只有承认这种差别,并在个人收入分配上体现这种差别,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也体现在它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职工持股、法人持股以及同各种非公有经济的合营等各种形式纷繁多样因此,企业内部的分配形式也呈现多样化,企业职工收入的来源和形式已经不仅仅是依靠按劳分配但是,只要企业仍然是公有制或公有控股企业,按劳分配应当仍然是企业内部职工收入的主要形式,职工收入的主要部分仍然来自按劳分配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体现,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才能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当然,也只有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实现

一、意义

按劳分配原则要求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要为社会工作,然后按自己提供的劳动量(经过扣除)领取个人消费品。在这里,劳动是分配的前提。

按劳分配原则要求严格按照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量分配,把个人物质利益同生产成果紧紧联系起来,从而鼓励劳动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生产,提高效益。

按劳分配体现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结合。它促使劳动者勤奋劳动,积极钻研,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增强劳动技能,为国家和集体创造更多的财富,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实行按劳分配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促使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度发展,社会产品不断丰富,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整个社会前进,为逐步过渡到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创造条件。

二、历史局限性

按劳分配本身会导致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如果不加以调节,就会导致两极分化,危及社会稳定。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说明“蛋糕”虽然不断做大了,但并没有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

扩展资料

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社会主义经济中产品的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基础的,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在分配领域的实现。旧的社会分工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按劳分配的具体含义和实现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非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所不同。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分配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实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按劳分配规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按劳分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探索和完善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法律分析

一、意义不同:按劳分配,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个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即劳动者依据自己的劳动力状况获取要素报酬。劳动力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在市场经济国家已得到普遍的认同。二、分配方式不同:社会主义经济中产品的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基础的,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在分配领域的实现。旧的社会分工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按劳分配的具体含义和实现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非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所不同。按劳分配依据的是劳动量,即劳动力使用价值的发挥情况。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依据是劳动力价格,这种分配随劳动力供求状况上下波动。不仅如此,按劳分配的对象是作为产出的劳动成果,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对象是作为投入的劳动耗费。三、产生原因不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物,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这个原则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有重大作用。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是对市场上劳动力价值货币表现的价格即工资进行最低立法保障。要指出的是,我国在劳动报酬上也采用了工资这一形式,但这种作为按劳分配形式的工资与作为劳动力价格形式的工资是不同的。换句话说,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不同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第五条 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前提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是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特点(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按劳分配(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one's performance)是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个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还没有能够达到产品极大丰富的程度,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还存在着差别,劳动还未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等原因,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将劳动所得全部分配给劳动者,不产生剩余价值。

分配从来是实践问题,重在历史探索和现实考察,而不首先是理论问题。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

如何理解按劳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了解为什么,应该搞清楚以下问题 一:按劳分配的含义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其主要内容是: 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劳动报酬 首先,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以参加劳动作为获得消费品的条件有劳动能力的人,不劳动不得食 其次,按劳分配的对象是个人消费品,而不是社会全部产品,是社会总产品中作了必要的扣除以后所剩余的部分按劳分配不是把劳动者创造的全部财富全部都用于分配,而是在扣除保证社会和企业发展所必需的各种资金的物资后,再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分配个人消费品 社会总产品-(社会生产基金+社会消费基金)=用于分配的个人消费品部分社会生产基金(补偿生产资料、扩大再生产的追加;应付不测事故的后备保险基金);社会消费基金(社会管理费用、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如学校、医院所需的费用、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的基金) 再次,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的特点 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的实物分配由于他预计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消亡了,价值、价格、货币等范畴和关系不再存在,因而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后,不再是获得货币工资,而是领得一种劳动证券,上面载明他提供了多少小时的劳动(社会扣除的部分已除外),凭这种劳动证券从社会储备中领取含有相同劳动量的个人消费品而且,根据马克思的设想,由于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占有,按劳分配也是按照全社会统一的标准实行作为分配标准的劳动尺度,是根据平均的劳动技能、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计量的 然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和特点,同马克思当初设想的有很大的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人们的一切经济活动,包括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活动,都要通过市场来进行这就决定了按劳分配的实现具有以下特点: 1按劳分配是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的马克思预言的按劳分配是采取个人消费品的实物分配,因为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经济但事实上,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实行市场调节,因而价值、价格、货币、买卖、市场等范畴和关系会同时存在每个社会成员向社会提供劳动后,根据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原则,获得货币工资,再用货币从市场上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2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企业范围内实行的由于现实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实现全社会占有一切生产资料,还存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存在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并存在非公有制经济,因而不可能实行全社会统一的按劳分配标准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连全行业统一的劳动报酬标准也被打破了,即使同一行业的不同国有企业,由于各自的经济效益不同,工资、奖金与各企业的效益挂钩,因而企业间的劳动报酬便有差别,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按劳分配原则,只能在各个企业内部实行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不仅取决于劳动者本人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还取决于(而且首先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状况 3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到市场机制和货币工资形式的制约一方面,市场机制制约着按劳分配的水平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各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效果不同,经济收入不同,按劳分配的水平会有明显的差别另一方面,货币工资形式也制约着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劳动者用货币工资购买消费品的过程受到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影响,如果消费品供不应求,货币工资或者是买不到所需要的消费品或者是因为价格过高而影响按劳分配的实现由于价格的不合理,就可能造成劳动者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应得到的消费量,同用货币工资实际购买到的消费量之间的不一致,从而影响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 4、按劳分配的评价标准具有多重性,不是单一标准社会劳动是实现按劳分配的前提,但社会劳动受不同行业、地区、竞争程度和供求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在全社会统一计量按劳分配的公平程度受市场机制和市场成熟程度的制约 三: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因、意义 (一) 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按劳分配的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由其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首先,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平等,在公有制内部人们不能凭借公有的生产资料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从而使消费品能够按照有利于劳动者的方式分配 其次,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社会生产力水平及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既不会像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那样,为了群体的生存而不得不实现平均分配,也不可能像物质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那样,实行按需分配,劳动作为谋生手段,要求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所以,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选择 再次,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二)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必然要求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生产决定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形式取决于生产的形式按劳分配是劳动者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中的利益实现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归根到底,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具有客观必然性 第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分配制度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就有与其相适应的消费品分配方式消费资料分配的形式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使生产资料为劳动者共同占有,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因而谁也不可能凭借对生产资料的私有权来不劳而获地取得收人也就是说,公有制决定了个人消费品只能按劳分配而按劳分配是一种有利于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的分配方式,是公有制的实现或落实 第二,由于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以及劳动还没有成为劳动者生活的第一需要,仍然是谋生的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差别还仍然存在,从而各个劳动者在同一时间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也还存在着很大差别同时,人们还不能做到无条件地、不计报酬地为社会劳动,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仍然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只有承认劳动的这种差别,并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才能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热情,使劳动者各尽所能地努力为社会作贡献,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果无视劳动的这种差别和特点,对个人消费品一律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就势必会挫伤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不利于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按劳分配的实现首先将受到社会产品数量的制约一般说来,可分配的社会产品数量越多、越丰富,就越能为按劳分配的实现

以上就是关于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意义全部的内容,包括: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意义、怎样理解按劳分配的主题地位、社会主义条件下"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和历史局限性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3167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