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杆上生了蚜虫怎么办

玉米杆上生了蚜虫怎么办,第1张

我是庄稼用药,从事病虫害防治工作。我来回答“玉米秆上生了蚜虫怎么办?”这个问题吧。已经生了蚜虫,只能使用农药去防治了,我推荐使用:30%呋虫胺吡蚜酮、25%噻虫嗪异丙威、70%吡虫啉防治,三选一即可。

蚜虫的特点和习性:

蚜虫,又叫腻虫,是一种刺吸式害虫。有人戏称蚜虫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理由是蚜虫的种类繁多、繁殖速度快、危害又很重。

种类繁多:目前已经发现的蚜虫有10个科约4700余种蚜虫,多数属于蚜科。田间常见的有:麦蚜、苹果绵蚜、桃蚜、棉蚜、菜蚜、玉米蚜等,这几年玉米上的蚜虫发生多了起来。从颜色上来分有:黑蚜、黄蚜、红蚜等。分布十分广泛,在世界各地都有存在。繁殖速度快:蚜虫是目前繁殖最快的昆虫,繁殖能力很强,一年能繁殖10-30个世代(在黄河流域玉米上发生20代左右),且世代重叠现象突出,所谓的世代重叠就是我们所看见的蚜虫密集的地方,往往是爷爷辈、父辈、孩子辈的蚜虫共生在一起危害。雌性的蚜虫从生下就可以繁殖,不需要经过雄性交配的,这叫孤雌繁殖,很神奇吧。危害重:蚜虫靠刺吸植物的汁液为生。蚜虫严重危害时,可使植物生长缓慢,会造成叶片及茎秆干枯,也是老百姓常提到的:庄稼都被被腻虫腻死了。植物被刺吸后,不光失去营养,所造成的创伤口容易被病菌侵染造成病害。这也是蚜虫容易传播花叶病毒等病毒病的原因。玉米什么时期容易发生蚜虫:

以黄河流域举例来说:成虫、若蚜喜欢在麦类和禾本科杂草的新叶里越冬,第二年的3、4月份气温升高,开始活跃并在寄主上危害。每年的6月份开始,蚜虫会从寄主迁往夏玉米上危害;7月下旬玉米蚜会大量迁入,并在心叶及玉米秆上危害。8月份,玉米进入抽雄期,玉米蚜虫繁殖也比较快,基数会大幅增加。到8月的下旬随着天敌的出现,以及温度的下降,蚜虫会逐步减少,慢慢迁徙到茎秆和下部叶片危害,陆续再迁徙到其他寄主。

防治蚜虫的药剂:

要使用正确的方法及选择合适的药剂下,蚜虫的防治其实并不困难。

方法:蚜虫基数大,在防治时的用水量要足够大,确保每头蚜虫都能均匀接触到药液。不然,蚜虫的繁殖速度那么快,有杀不到的蚜虫很快又繁殖出来很多若蚜了。另外蚜虫表层有黏液,在防治时需要添加渗透性强的助剂来提升死虫率。防治药剂:防治药剂有很多:啶虫脒、噻嗪酮、吡虫啉、吡蚜酮、噻虫嗪、灭多威、异丙威、毒死蜱、敌敌畏等,近几年流行的新成分有:呋虫胺、氟啶虫胺腈(成本高)。推荐防治方案:每亩地2桶水、每桶水使用:30%呋虫胺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克+精油15毫升全株均匀喷施。每亩地2桶水、每桶水使用:25%噻虫嗪异丙威悬浮剂50克+精油15毫升全株均匀喷施。每亩地2桶水、每桶水使用:70%吡虫啉水分散颗粒剂5克+精油15毫升全株均匀喷施。总结:

玉米杆上生蚜虫,还是比较容易防治的,主要是怕防治的时候打药不仔细、杀蚜不干净,过几天蚜虫又繁殖起来了。只要掌握足够的用水量,打药时添加上溶蜡、渗透强的助剂,使用30%呋虫胺吡蚜酮、25%噻虫嗪异丙威、70%吡虫啉还是容易防治的。这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对于玉米来说,因为生长期内气温高、降水多,所以更加容易遭受各类病虫的侵害。从常见的病虫害类型上来说,玉米螟、玉米黏虫、玉米蚜虫、玉米棉铃虫、叶斑病等几种病虫害发生率比较高,而且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和后期产量危害比较大,应当重点防治。

一、玉米螟的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发生情况与降水情况密切相关,空气湿度80%左右的环境最有利发病危害,特别是6月下旬到8月下旬降水比较多的时期,玉米螟的发生率比较高。

玉米螟的防治最佳时机是大喇叭口期,可以既可以使用90%敌百虫、50%辛硫磷或杀螟灵1号等药物进行喷施房子,也可以按照每亩1斤3%辛硫磷颗粒或30毫升1%甲维盐掺拌10公斤细毒沙撒入心叶内进行防治。

二、玉米粘虫的防治方法

玉米黏虫在温湿的环境中比较容易发生,是玉米苗期的主要虫害类型之一,在6月下旬到7月中旬期间发病率比较高,尤其是持续阴雨天气、地势低洼积水、偏施氮肥、杂草较多的地块虫害比较严重。

玉米黏虫的防治最佳时机是在幼虫3龄前或者在玉米心叶期和穗期时,一方面可以使用糖醋溶液、黑光灯等进行诱杀,也可以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辛硫磷、甲维盐、杀灭菊酯、灭幼脲等药物进行喷施防治。

三、玉米棉铃虫的防治方法

玉米棉铃虫,也叫钻心虫,在6月上旬到8月中旬温湿的环境下发病率比较高。

玉米棉铃虫的最佳防治时间是在幼虫3龄前或者在玉米抽雄吐丝时,可以使用糖醋溶液、黑光灯等进行诱杀,也可以使用1000倍的50%辛硫磷、1000倍的50%甲胺磷、 1500倍的10%吡虫啉、4000倍的18%阿维菌素、60毫升的45%高效氯氰菊酯等进行喷施防治。

四、玉米蚜虫的防治方法

玉米蚜虫,在7月下旬到8月中旬这段时间发生率比较高,尤其是玉米扬花期危害特别重,在防治上建议播种前使用10%的吡虫啉或70%的噻虫嗪进行拌种包衣;

另外,防治玉米蚜虫的最佳时机是在玉米苗期和抽雄初期,既可以可以用15公斤3%辛硫磷或1斤的15%毒死蜱等颗粒拌细毒沙撒心叶防治,同时也可以使用1000倍的10%吡虫啉或2000倍的50%抗蚜威或者2000倍的10%高效氯氰菊酯尽心防治。

五、玉米叶斑病

玉米最常见的病害是叶斑病,包括大斑病、小斑病和灰斑病,这三种斑病经常混合发生,都属于真菌性病害,在雨水多的8月份,此时玉米正值抽雄期,叶斑病的发病率十分高。

玉米叶斑病的防治,在零星发现病株病叶后,要及时清理病株病叶,并及时在病发早期时使用600倍的50%多菌灵、500倍的65%代森锰锌、800倍的75%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恶醚唑、丙环唑等药物进行喷施防治。

种植玉米的时候,都有哪些虫害?玉米的一生中害虫很多的,目前被研究报道的有35种之多,但生产上常发性,危害较重的目前主要有草地贪夜蛾,玉米螟,蓟马,蚜虫,地下害虫,二点委夜蛾,粘虫等害虫。玉米的害虫的防治,目前主要是化学防治为主,适时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控制等,能有效防止害虫危害发生。

目前生产上常见较好化学药剂为,草地贪夜蛾选用5%虱螨脲亩用60毫升,对卵,幼虫防效均较好,也可以低龄幼虫盛期喷施15%甲维盐虫螨腈亩用50毫升,或20%氯虫苯甲酰胺15毫升等防治。玉米螟一般喇叭口期亩用3-4斤5%毒死蜱或3%辛硫磷颗粒剂丢心防治,抽雄后百株幼虫50头以上可喷施15%甲维盐50-70毫升,或5%高氯30毫升喷施防治。

当粘虫发生为害时,选用防治草地贪夜蛾的药剂进行防治,效果也较好。而对于玉米蚜虫亩用70%吡虫啉3-4克,或50%吡蚜酮16-20克,而蓟马除喷施吡虫啉防治外,一般可以亩用50%乐果50-60毫升,对蚜虫螨虫均有较好效果。对于二点委夜蛾及地下害虫可以喷施10%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剂,不仅可以诱杀土壤内害虫,还能土表喷药,土下死虫。另外,玉米播种前,选用甲拌磷,或毒死蜱或氟虫腈等药剂进行拌种,对地下害虫,蓟马,蚜虫,二点委夜蛾等均有较好扑杀防治作用,而草地贪夜蛾用溴氰虫酰胺噻虫嗪拌种效果最好。总之玉米害虫发生种类多,防治方法也有多种,具体宜根据当地害虫发生种类及防治方法适宜进行科学防控。

玉米蚜虫用什么药

1、杀螟松:杀螟松对水稻、大豆、棉花、果树、蔬菜等多种作物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为防治水稻螟虫特效药。如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叶蝉、蚜虫、红蜘蛛、棉铃虫、大豆食心虫、茶天蠖等,防治效要良好。

2、抗蚜威:抗蚜威是选择性强的杀蚜虫剂,具有触杀,熏蒸和叶面渗透作用,能有效防治除棉蚜以外的所有蚜虫,对有机磷产生抗性的蚜虫亦有效。杀虫迅速,但残效期短。对作物安全,不伤天敌,综合防治的理想药剂。

3、灭扫利:灭扫利是一种菊酯类杀虫,具有触杀、胃毒和一定的驱避作用,最大特点是兼有对多种害螨有优良的防治效果。可用于棉花、果树、茶树、蔬菜等作物上,防治鳞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害虫和害螨。

4、吡虫啉: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飞虱、粉虱、叶蝉、蓟马等。

1、玉米灰飞虱

玉米灰飞虱一般在华东、华中、华北发生较多。灰飞虱对玉米的主要危害是传播玉米粗缩病病毒,玉米一旦染病,几乎无法控制,轻者减产30%以上,严重的绝收,因此玉米粗缩病又称为玉米的癌症。

形态特征

成虫:长翅型体长(连翅)雄虫35毫米,雌虫40毫米;短翅型体雄虫23毫米,雌虫25毫米。头顶与前胸背板**雌虫则中部淡**,两侧暗褐色。前翅近于透明,具翅斑。胸、腹部腹面雄虫为黑褐色,雌虫色黄褐色,足皆淡褐色。卵:呈长椭圆形,稍弯曲,长10毫米,前端较细于后端,初产乳白色,后期淡**。

防治攻略

农业防治:

1、提倡不种春玉米,近几年,正处玉米粗缩病流行年份,若改革耕作制度,不种春玉米,改种其他农作物,切断毒源传播途径,可促使该病及早消退。

2、选用抗病品种,这是解决玉米粗缩病危害的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不同的玉米品种对粗缩病的抗病性有一定的差异。

3、灰飞虱可近距离扩散和远距离随高空气流迁飞,必须进行统一防治,统一时间,联防联治。地边、路边、沟边杂草也要进行喷药,在喷施杀虫剂的同时加入百草枯、草甘膦等除草剂杀灭杂草,破坏该虫的栖息环境,降低虫量。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要抓4个关键时期,选择低毒高效农药,统防统治,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玉米播种期使用含有内吸性杀虫剂的种衣剂或玉米拌种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以达到驱避灰飞虱的目的,同时对种子带毒也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

(2)小麦灌浆期5月中旬小麦灌浆初期,正值防治一代灰飞虱低龄若虫的关键时期,此时,及时把握灰飞虱的发展动态,针对低龄若虫高峰期集中统一用药,采用吡虫啉(10克/亩)或扑虱灵(50克/亩)等具有内吸性的农药,对麦田及路边、沟内未清除的杂草喷雾处理,喷药时注意用足水量,喷匀喷透保证治虫效果。

(3)小麦成熟期由于灰飞虱有趋嫩绿性,5月底6月初,小麦成熟后,一代灰飞虱成虫由麦田大量向周边春玉米田迁飞,转移为害春玉米苗,此时的3-5片叶的玉米苗正值感病敏感期。

因此必须把握好时机,在灰飞虱迁飞初期,在玉米田用药,每亩用扑虱灵50克或用吡虫啉20-30克与病毒A50克混合兑水喷雾,隔3-5天一次,连喷3-4次,对该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4)感病初期可选用也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20毫升,加入玉米专用液肥混合后喷施,可有效控制发病。抗病毒制剂的使用一定要突出个“早”字,过了玉米的5叶期,其控制和治疗效果就差了。

2、二点委夜蛾

二点委夜蛾是我国夏玉米区新发生的害虫,各地往往误认为是地老虎为害,该害虫随着幼虫龄期的增长,害虫食量将不断加大,发生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如不能及时控制,将会严重威胁玉米生产。因此,需加强对二点委夜蛾发生动态的监测,做好虫情预报或警报,指导农民适时防治,以减轻其为害损失。

形态特征

蛹和卵形态:蛹长10毫米左右,化蛹初期淡黄褐色,逐渐变为褐色。卵馒头状,上有纵脊,初产黄绿色,后土**。直径不到一毫米;卵单产在麦秸基部。单头雌蛾产卵量可达数百粒。

幼虫形态:老熟幼虫体长14~18毫米,最长达20毫米,黄黑色到黑褐色,头部褐色。

老熟幼虫形态:额深褐色,额侧片**,额侧缝黄褐色。腹部背面有两条褐色背侧线,到胸节消失,各体节背面前缘具有一个倒三角形的深褐色斑纹。气门黑色,气门上线黑褐色,气门下线白色。体表光滑。有假死性,受惊后蜷缩成C字形。

成虫形态:二点委夜蛾成虫体长10—12mm,灰褐色,前翅黑灰色,上有白点、黑点各1个。后翅银灰色,有光泽。

防治攻略

农业防治:麦收后播前使用灭茬机或浅旋耕灭茬后再播种玉米,即可有效减轻二点委夜蛾危害,也可提高玉米的播种质量,苗齐苗壮;及时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清除麦茬和麦秆残留物,减少害虫滋生环境条件;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提高抗病虫能力。

化学防治:

使用包衣玉米幼虫三龄前防治,最佳时期为出苗前(播种前后均可)。

撒毒饵,亩用4~5kg炒香的麦麸或粉碎后炒香的棉籽饼,与兑少量水的90%晶体敌百虫,或48%毒死蜱乳油500g拌成毒饵,在傍晚顺垄撒在玉米苗边,撒毒土。亩用80%敌敌畏乳油300~500毫升拌25公斤细土,早晨顺垄撒在玉米苗边,防效较好。

灌药,(1)随水灌药,用48%毒死蜱乳油1kg/亩,在浇地时灌入田中。(2)喷灌玉米苗,可以将喷头拧下,逐株顺茎滴药液,或用直喷头喷根茎部,药剂可选用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3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等。药液量要大,保证渗到玉米根围30cm左右的害虫藏匿的地方。

3、玉米蓟马

玉米上发生2代,行孤雌生殖,主要是成虫取食玉米造成为害。在北京地区,盛发为害期约在6月中旬前后,该时正值麦收季节易被忽视而造成严重损害。 黄朵蓟马主要是苗期为害重,在玉米上以苗期和心时期发生数量较大,过此时期数量渐趋下降。春玉米和中茬玉米在6月下旬已过心叶期或心叶末期时,蓟马便转向处于苗期的夏播玉米和高梁上为害。

形态特征

雌成虫分长翅型、半长翅型和短翅型。体小,暗**,胸部有暗灰斑。前翅灰**,长而窄,翅脉少但显著,翅缘毛长。半长翅型翅长仅达腹部第5节,短翅型翅略呈长三角形的芽状。卵肾形,乳白至乳**。若虫体色乳青或乳黄,体表皱榴有横徘隆起颗粒。蛹或前"蛹"(即第三龄著虫)体淡 **,有翅芽为谈白色,蛹块羽化时呈褐色。

防治攻略

农业防治:合理密植,适时浇灌,及时清除杂草,有效减轻蓟马为害。

药物防治:当蓟马为害严重时应及时喷施药剂进行防治,可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2%毒死蜱·吡虫啉乳油2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

人工防治:对于已形成“鞭状”的玉米苗,可用锥子从鞭状叶基部扎入,从中间豁开,让心叶恢复正常生长。

4、玉米粘虫

玉米粘虫是一种玉米作物虫害中常见的主要害虫之一。 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体长17-20毫米,淡灰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深。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一年可发生三代,以第二代危害夏玉米为主。天敌主要有步行甲、蛙类、鸟类、寄生蜂、寄生蝇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17mm,翅展36-40mm。头部与胸部灰褐色,腹部暗褐色。前翅灰黄褐色、**或橙色,变化很多;内横线往往只现几个黑点,环纹与肾纹褐**,界限不显著,肾纹,

后端有一个白点,其两侧各有一个黑点;外横线为一列黑点;亚缘线自顶角内斜至Mz;缘线为一列黑点。后翅暗褐色,向基部色渐淡。卵长约05mm,半球形,初产白色渐变**,有光泽。卵粒单层排列成行成块。老熟幼虫体长38mm。头红褐色,头盖有网纹,额扁,两侧有褐色粗纵纹,略呈八字形,外侧有褐色网纹。体色由淡绿至浓黑,变化甚大;在大发生时背面常呈黑色,腹面淡污色,背中线白色,亚背线与气门上线之间稍带蓝色,气门线与气门下线之间粉红色至灰白色。腹足外侧有黑褐色宽纵带,足的先端有半环式黑褐色趾钩。蛹长约19mm;红褐色;腹部5-7节背面前缘各有一列齿状点刻;臀棘上有刺4根,中央2根粗大,两侧的细短刺略弯。

防治攻略

对成虫防治,要利用粘虫成虫趋光、趋化性,采用糖醋液、性诱捕器、杀虫灯等无公害防治技术诱杀成虫,以减少成虫产卵量,降低田间虫口密度。幼虫的防治时间,全省大部分地区为9月上中旬,防治对象田为中迟熟夏玉米田,防治指标为玉米田虫口密度30头/百株。防治时亩用50%辛硫磷乳油75-100克、或40%毒死蜱(乐斯本)乳油75-100克、或20%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1000倍液,对水40公斤均匀喷雾。

5、玉米螟

玉米螟俗称箭杆虫、玉米钻心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玉米螟是世界性大害虫,为害寄主种类多达150种以上,其中玉米为害最重。每年可造成产量损失5一15%。

危害特点

成虫:玉米螟成虫体长13一15毫米,体**( 雌)或黄褐色(雄)前翅内横线暗褐色波纹状,外横线暗褐色锯齿状。

卵:玉米螟卵块由20一60卵粒呈不规则鱼鳞状排列,单粒卵椭圆形扁平,出产时乳白色(似蜡滴)渐变淡**,虫卵孵化前中央有黑点(俗称黑头卵)。

幼虫:玉米螟幼虫初孵时体长15毫米头壳黑色,体乳白色半透明,老熟幼虫体长20一30毫米头壳棕黑色,体污白色,体背毛片明显。

蛹 :玉米螟蛹15一19毫米,纺锤形、黄褐色、体背密布细小波状横皱纹,臀刺黑褐色、端部有5一8根向上弯曲的刺毛。

防治攻略

越冬幼虫羽化以前,处理玉米、高粱、棉花等越冬寄主的茎秆是消灭越冬幼虫、压低越冬虫源基数的有效措施。3代发生区,尽量扩大夏玉米播种面积,压缩玉米、高粱、谷子等寄主作物的春播面积,减少第1代玉米螟的食料来源和繁殖场所,以控制第2、3代发生量和减轻对夏玉米的为害。

利用雌蛾喜在高大茂密、生长旺盛的寄主植株上产卵的习性,在春玉米正常播种前1个月左右选择邻近越冬场所的地块种植小面积的诱集带、诱集田,或对少数早播春玉米田块加强肥水管理,促其早发,诱集成虫产卵。

种植抗螟品种是一种经济、有效、安全的治螟措施。与一些作物的田间管理措施结合实施,尤其是间苗、定苗以及棉花整枝、打杈、去顶心等措施可以直接除虫除卵,与玉米螟的防治关系更为密切。如第1代玉米螟在棉花苗期为害,可结合间苗、定苗去掉有虫株;第2代玉米螟低龄幼虫先在棉花嫩头、叶柄为害,然后才蛀茎,可结合整枝、打顶去掉有虫叶柄、嫩尖和枝杈,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均可明显减轻玉米螟对棉花的为害。

物理防治:使用高压汞灯诱虫,具体方法是:在越冬代成虫羽化期,将200W或400W的高压汞灯安装在村庄内较开阔的地方,灯距150m(用400W的灯泡则为200m)。灯泡应装在防水灯头上,用铁丝固定好,灯下面修一直径为lm的圆形水池、砖结构和水泥结构均可;亦可在灯下挖一同样大小的土坑,坑内铺塑料布,但均以不漏水为准。池内放水6cm深,并加入100g左右的洗衣粉,拌匀。一般每3天换水1次,并另加洗衣粉。如换水时间未到而池中水不足时,可随时添加。灯泡挂在水池中央距水面15cm处为宜。从越冬代成虫的羽化初期至末期,每天20:30时半开灯,翌日晨4:00时闭灯。由于诱蛾量通常很大,每天早晨将池中的蛾子捞出深埋。

生物防治:每年4月中旬至5月初越冬幼虫化蛹前,用白僵菌孢子粉对烧剩的寄主作物秸秆、根茬进行喷粉封垛,菌粉用量为100g/m3;,垛面每平方米喷1个点,至垛面可见菌粉即可。或心叶中期将含菌量为100亿—500亿/g的白僵菌孢子粉05kg与skg过筛的煤渣拌匀,制成1:10白僵菌颗粒剂,按每株2g施入玉米心叶内。用8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3kg/亩,同10kg细砂拌匀制成颗粒剂,在玉米心叶中期施用,防治效果较好。采用夏玉米间作绿豆,增加自然界赤眼蜂等螟卵寄生蜂的种群数量,控制螟害的发生。或大量饲养繁殖释放寄生蜂治螟。此外,还可利用玉米螟的性信息素诱杀雄虫或投放大量性信息素,使雄虫难以找到雌虫,无法交尾。玉米螟防治的最佳适期为心叶末期,也就是大喇叭口期,即防治玉米螟的关键时期。

6、蝗虫

蝗虫是蝗科,直翅目昆虫。俗称“蚱蜢”,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

形态特征

口器坚硬,前翅狭窄而坚韧,盖在后翅上,后翅很薄,适于飞行,后肢很发达,善于跳跃。

防治攻略

农业防治:兴修水利,做到旱涝无灾;做到大面积荒滩垦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发生基地的面积;植树造林,改变蝗区小气候,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生场所;提高耕作和栽培技术,达到控制蝗卵的作用,因地制宜,改变作物的布局,减少蝗害。

生物防治:在蝗灾区,使用高效低毒的农业和生物农药,保护蝗区的捕食性天敌。大面积施用蝗虫微孢子虫。

药剂防治:大面积使用药剂防治蝗蝻应掌握蝗虫在3龄以前。用75%马拉硫磷乳油进行超低容量或低容量喷雾。飞机防治每亩用60~70克;地面喷雾,每亩用75克,或用45%马拉硫磷乳油地面超低容量喷雾,每亩用75~100克,或20%敌马合剂,每亩用100克或15%林丹粉剂,每亩用15~2千克喷粉。

7、玉米蚜虫

玉米蚜,有害生物,可为害玉米、水稻及多种禾本科杂草。苗期以成蚜、若蚜群集在心叶中为害,抽穗后为害穗部,吸收汁液,妨碍生长,还能传播多种禾本科谷类病毒。天敌有异色瓢虫、七星瓢虫、龟纹瓢虫、食蚜蝇、草蛉和寄生蜂等。

形态特征

无翅孤雌蚜体长卵形,长18mm至22mm,活虫深绿色,披薄xx,附肢黑色,复眼红褐色。腹部第7节毛片黑色,第8节具背中横带,体表有网纹。触角、喙、足、腹管、尾片黑色。触角6节,长短于体长1/3。喙粗短,不达中足基节,端节为基宽17倍。腹管长圆筒形,端部收缩,腹管具覆瓦状纹。尾片圆锥状,具毛4至5根。

有翅孤雌蚜长卵形,体长16mm至18mm,头、胸黑色发亮,腹部黄红色至深绿色,腹管前各书有暗色侧斑。触角6节比身体短,长度为体长的1/3,触角、喙、足、腹节间、腹管及尾片黑色。腹部2至4节各具1对大型缘斑,第6、7节上有背中横带,8节中带贯通全节。其他特征与无翅型相似。卵椭圆形。

防治攻略

农业防治:采用麦棵套种玉米栽培法比麦后播种的玉米提早10至15天,能避开蚜虫繁殖的盛期,可减轻为害。

在预测预报基础上,根据蚜量,查天敌单位占蚜量的`百分比及气候条件及该蚜发生情况,确定用药种类和时期。

药剂防治:用玉米种子重量01%的10%吡虫啉可湿粉剂浸拌种,播后25天防治苗期蚜虫、蓟马、飞虱效果优异。

玉米进入拔节期,发现中心蚜株可喷撤05%乐果粉剂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当有蚜株率达30%至40%,出现"起油株"(指蜜露)时应进行全田普治。

在玉米大喇叭口末期,福奇+吡虫啉或噻虫嗪喷雾。

8、甜菜夜蛾

甜菜夜蛾(Beet armyworm)学名Spodoptera exigua Hiibner 俗称白菜褐夜蛾,隶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分布、间歇性大发生的以危害蔬菜为主的杂食性害虫。对大葱、甘蓝、大白菜、芹菜、菜花、胡萝卜、芦笋、蕹菜、苋菜、辣椒、豇豆、花椰菜、茄子、芥兰、番茄、菜心、小白菜、青花菜、菠菜、萝卜等蔬菜都有危害。

形态特征

幼虫体色变化很大,有绿色、暗绿色、黄褐色、黑褐色等,腹部体侧气门下线为明显的黄白色纵带,有时呈粉红色。成虫昼伏夜出,有强趋光性和弱趋化性,大龄幼虫有假死性,老熟幼虫入土吐丝化蛹。

防治攻略

农业防治:晚秋初冬耕地灭蛹;人工摘除卵块、虫叶。

物理防治:黑光灯诱杀成虫。

药剂防治:

抓住1~2龄幼虫盛期进行防治,可选用下列药剂喷雾:

5%抑太保乳油4000倍液

或5%卡死克乳油4000倍液

或5%农梦特乳油4000倍液

或20%灭幼脲1号悬浮剂500~1000倍液

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1000倍液

或40%菊杀乳油2000~3000倍液

或40%菊马乳油2000~3000倍液

或20%氰戊菊酯2000~4000倍液

或茴蒿素杀虫剂500倍液

9、玉米叶螨

玉米叶螨就是红蜘蛛,属蛛形纲,前气门目,叶螨科,是多食性害虫,以若虫或成虫在叶背面吸取汁液,造成叶片枯死,影响产量。

形态特征

成螨体色随季节变化,一般为红色或锈红色,雌虫呈黎圆形,体长055毫米左右。雄虫呈卵圆球形。幼螨体近圆形,色泽透明,眼呈红色,足3对,取食后体色变暗绿。若螨,足4对,体色变深,体侧出现明显的块状色素。

防治攻略

根据枣红蜘蛛的生物学习性,可应用农业、物理、和化学防治措施。

人工防治:在越冬卵孵化前刮树皮并集中烧毁,刮皮后在树干涂白(石灰水)杀死大部分越冬卵。

农业防治:根据枣红蜘蛛越冬卵孵化规律和孵化后首先在杂草上取食繁殖的习性,早春进行翻地,清除地面杂草,保持越冬卵孵化期间田间没有杂草,使红蜘蛛因找不到食物而死亡

物理防治:可在枣树发芽和枣红蜘蛛即将上树为害前(约4月下旬),应用无毒不干粘虫胶在树干中涂一闭合粘胶环,环宽约1厘米,2个月左右再涂一次,即可阻止枣红蜘蛛向树上转移为害,效果可达95%以上。

生物防治:田间枣红蜘蛛的种类很多,据调查主要有中华草蛉、食螨瓢虫和捕食螨类等,其中优以中华草蛉种群数量较多,对枣红蜘蛛的捕食量较大,保护和增加天敌数量可增强其对枣红蜘蛛种群的控制作用。

化学防治:应用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1500倍液,20%螨死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2000倍液,18%齐螨素乳油6000~8000倍等均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当田间发现受害株时要及时摘除玉米基部1片~3片有螨(卵)叶片,以控制螨害。摘取的叶片用口袋装出深埋或烧毁,不得作饲料或人肥堆。

10、蜗牛

蜗牛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蜗牛不但危害植物幼芽和叶片,还可造成缺苗断垅,是农业上重要的害虫之一 。

形态特征

蜗牛属雌雄同体、异体交配的动物,交配时间一般在黄昏、夜晚或阴雨天,交配后15天左右开始产卵,一年可产卵4~6次,每次产卵150~200粒,卵经10~18天孵化。初孵幼虫只取食作物叶肉,留下表皮,长大后常将作物叶片食成孔洞或缺刻。其食性杂,可为害十字花科、豆科、茄科等多种蔬菜和其它作物。蜗牛昼伏夜出,多在下午6点以后开始活动、取食,晚上8点至11点达到高峰,午夜后取食量逐渐减少,至清晨陆续停止取食,潜入土中或隐蔽处。蜗牛喜阴暗、潮湿的环境,阴雨天或浇水后可昼夜活动、取食。

防治攻略

根据蜗牛的生物学习性,可应用农业、物理、和化学防治措施。

人工防治:在清晨日出前或者阴雨天,蜗牛活动危害时,及时在地面和植株上进行人工捕。

农业防治:经常清洁田园,破坏蜗牛的栖息地和产卵场所,减少虫源。秋冬深翻地,可把卵和越冬成虫翻至地表,使它被晒死或被天敌吃掉。蜗牛灾害较严重的地方,在冬春季和秋季翻耕土地时留一小块杂草地,引诱蜗牛,然后集中消灭。

物理防治:及时在植株的周围撒一层生石灰,但不要撒在作物的叶片正面,以免影响光合作用。蜗牛晚间出来取食时碰到生石灰会失水死亡。或把生石灰撒在农田沟边、垄间,形成封锁带,每亩用生石灰5-7千克,地面潮湿时效果较差。

化学防治:在蜗牛盛发期,每亩用10%蜗牛敌(多聚乙醛)颗粒剂600克,于傍晚时均匀撒施在畦面上,或将颗粒剂施在植株下部地面;也可每亩选用80%四聚乙醛30-60克,兑水喷雾。对蜗牛重发生田块,隔10-15天,进行第二次防治,可有效控制蜗牛的危害。农药的具体用法及用量请参照说明书。

对于玉米的病虫害防治,要对症下药,要先了解是那一类的病虫然后再进行解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棉铃虫:在产卵初期的时候释放赤眼蜂杀卵,或在卵孵化高峰期选用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苯甲酸氨基阿维菌素、氯苯甲酰胺等喷雾防治。

地下害虫和蓟马、蚜虫、灰飞虱、甜菜夜蛾、粘虫、棉铃虫和其他苗期害虫:使用含有噻虫嗪、吡虫啉、氯虫酰胺、氰胺和丁二羰基化合物的种衣剂进行种衣剂包衣。

双斑跗线虫:玉米吐丝授粉期,当花丝上平均单穗数超过5头时,应进行防治,使用吡虫啉、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杀虫剂喷剂,直接将液体喷洒在穗丝上。上午10点前和下午5点后喷洒。

玉米蚜虫:在全年蚜虫多发区,施用噻虫嗪种衣剂对后期玉米蚜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玉米抽雄期,用噻虫嗪、吡虫啉、吡虫啉等药剂喷洒蚜虫。

二点委夜蛾:深冬闲田,播前留茬或清茬,清玉米播种沟上盖;或在装有清垄装置的播种机上,直接清除播种沟的覆盖;采用种子包衣剂含有丁二酰脲、氰基蒽酰胺等药用成分进行种子包衣。应急防控可选用氯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酯等,可采用喷雾、毒饵或毒饵喷洒有毒土壤等方式。

抗病品种,合理种植,科学施肥。在玉米心叶末端,喷洒苯甲酰甲基环唑、替那唑醇、吡唑乙基和其他杀菌剂,并根据发病率每7至10天再次喷洒一次。褐斑病在玉米8~10叶期进行处理。

以上就是一些玉米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措施,希望可以解燃眉之急,对你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关于玉米杆上生了蚜虫怎么办全部的内容,包括:玉米杆上生了蚜虫怎么办、玉米这种农作物,常见的病害有哪些、种植玉米的时候,都有哪些虫害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2709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